圖二、循環經濟模式
循環經濟的概念已發展多年,並有許多學派概念(如圖三),其最終的目的皆為達成能資源有效節省,社會/經濟/環境等議題可以達成共融的目標。
以 為例,巴西最大的有機甘蔗種植者(巴爾博集團)採用再生農業實踐來振興生態系統,相對於傳統方法著重於作物提取,其抑制土壤健康和長期恢復力,而新的採收方式將獲得更高的產量,並創造自然環境工業化農業模式。其創新的採收機器將甘蔗切成碎片並將其送入料斗,其中相對的空氣流將葉子剝落並噴灑到地面上,從而將每年每公頃20噸以前未使用的有機材料送返回土壤,並形成一片有助於防止雜草叢生並防止水分蒸發的覆蓋物。而土壤壓縮是土壤活力的另一個潛在威脅,因傳統的耕作設備壓實了土壤,阻礙了通風,滲透水和微生物的健康。新的生產系統較傳統生產高出20%的生產率,且利用燃燒甘蔗渣(甘蔗榨汁後留下的殘留殘渣)的發電廠產生100%所需的能源,供應區域(包含當地社區)的用電。
以 為例,飛利浦照明展開了Light as a Service的新商業模式。飛利浦和史基浦機場簽了一份十五年的「照明服務解決方案」合約,由飛利浦依照機場需求,設計了3700個LED燈具和照明設備。機場公司付出租金、享有流明,而飛利浦則負責保固、檢修,並隨時升級照明績效。史基浦機場因為有飛利浦代為管理、維護照明設備,電力消耗比過去降低了一半,節省電費,也減少碳排放。
圖三、循環經濟概念
BS 8001:2017預期協助組織建置出獨一無二的系統,並且瞭解其運作模式將產生哪些影響,運用循環經濟的原則,探索組織如何從節省成本、開啟全新的營收通路而獲益,並且在面對突如其來的衝擊與中斷時更具有韌性。其主要分為四個部份(如圖四),包括:
圖四、循環經濟架構
執行BS 8001:2017時,組織應考量六大原則並利用產品或服務的永續管理設計來創造長期的營運價值;組織應引用此六項原則來作為決策決定與後續運作管理的參考。此六項原則(圖五)包含:
圖五、循環經濟六大原則
BS 8001為全球第一個在組織內部推動循環經濟架構的標準,該項標準的發展,融合了循環經濟專家們最新的思維與作業方式,並且包含了曾經致力於循環經濟的各種大型或小型組織所獲得的經驗與心得。許多國內企業已在發展循環經濟,或是正計劃著以此為目標來改變既有的商業模式,前驅企業勢必遭遇困境,目前標準雖仍為一個指南,尚未發展到成為一個可以驗證的規範,但BS 8001標準卻是全球第一個完整實用的依循指引,不論企業欲創新的循環經濟是在設計規劃、工程執行或是製造生產面向,BSI都可將BS 8001標準做為基準的查核方式,協助企業在推展循環經濟的每一個環節更加符合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人類處於一個因經濟發展而造成自然資源缺乏的時代,為能挽救這樣的危機,轉變的商業模式將可開啟創新的經濟發展,讓經濟、社會與環境達成永續的均衡發展。
參考資料:
1.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Toward the Circular Economy, vol.2, 2013.
2. Ellen Macarthur Foundation, Case Studies
BS 8001的應用受實務肯定,英國的環境管理和評鑑協會(IEMA)政策長Josh Fothergill表示:「這有望引導數千家努力實踐循環經濟卻屢屢受挫的企業,這一切將真正改變英國經商的模式,是幫助每個組織受益的絕佳機會。」(文章來源:CSRone永續報告平台)閱讀全文
11/1(三)下午BSI 年會將探討循環經濟與永續、國內產業循環經濟的發展等主題,並由本文作者鄭仲凱副協理親自分享從國際標準趨勢看循環經濟的未來。活動詳情及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