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1 | 作者:CSRone 繆葶

【第十屆發表會系列報導】台灣企業永續鴻圖下一步:外部「框架整合」與內部「數位轉型」

海與山的洶湧與靜謐,台灣梅花鹿穿梭樹叢間,《2024年第十屆台灣暨亞太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的開場輪播影片直接點出當代永續趨勢──生物多樣性做為生命之網,如何使珍貴的自然資源得以綿延存續,是地球公民的不二責任。

亞太永續領導品牌 CSRone永續智庫長年投注於永續領域,每年除發表《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研究成果,也邀請國際重要框架制定組織、國內產官學專家與會,分享最新永續趨勢及台灣實踐策略。今年,第十屆台灣暨亞太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以「Beyond Sustainability 進化解方」為題,在 3 月 29 日於政大公企中心登場。CSRone 永續智庫創辦人嚴德芬致詞時直接點出本次活動命題核心,「永續資訊雜沓,唯有跨界且跨業的能耐,才能讓永續知識持續演進、整合,進而產出因應之道」。

而這十年耕耘,如同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提及,正是台灣永續發展的黃金十年──永續報告從百家到千家出版,永續逐步成為台灣企業顯學,更在國際永續發展年報中名列前茅。根據CSRone永續智庫《2024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研究,台灣企業永續報告書已有60.2%經過第三方保證/確信,有超過 7 成企業依據 SASB 跟 TCFD 框架揭露。從教育訓練、連結永續績效與薪酬指標等觀察,CSRone 永續智庫副總陳厚儒解釋到,「台灣企業對於 ESG的投注已然進入全心、全員、全時的階段」。

(台灣永續能源基金會董事長簡又新:這十年正是台灣永續發展的黃金階段,永續報告從百家到千家出版,永續成為台灣企業顯學,更在國際永續發展年報中名列前茅/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本次以「揭露與議合」、「永續轉型」以及近年越發受到重視的「TNFD」為三項子題,包含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 ( GRI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 ( ISSB ) 及全球自願性倡議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 ( TNFD ),三大國際框架制定要角組織的參與,加上在地標竿企業的經驗分享,在持續滾動的永續框架中,點亮台灣的實踐藍圖及更加明確的下一步。

從制定、輔導到落地 揭露與議合的滾動進化

「 ESG 資訊揭露成為投資人決策重點」,台灣證券交易所公司治理部經理余宗普提到,聯合國發展署公布永續投資在 2022 年達到 41 兆美元,未來更上看成長 50 兆美元,可以看到揭露與議合對於企業投資的重要性逐日增加。「揭露與議合的整合解方」階段主持人,台灣永續金融與企業影響力協會理事長王儷玲也指出,自 2020 年後,永續投資評估已轉向 ESG 整合法,企業的議合與股東行動也日益受到重視。

由 ISSB 發布、今年開始適行的 IFRS S1 及 S2,被認為將是企業未來需要投注心力面對的挑戰。ISSB 成員白太榮(Tae-Young, Paik)便提及,S1、S2係以「有助決策」及「高成本效益」為出發點,並建立於 TCFD 建議的揭露框架基礎上,幫助企業揭露可比較的永續資訊供投資人需求,以強化雙方對話。

(ISSB成員白太榮(Tae-Young, Paik): S1、S2 以「有助決策」及「高成本效益」為出發點,並建立於TCFD建議的揭露框架基礎上,助企業揭露可比較的永續資訊供,更強化雙方對話/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提到,S1、S2 結合永續與財務,跨部門的整合,可以說是「由永續長與財務長攜手拯救地球」,但在此同時,決策程序層級預期提高。另外,李宜樺也強調在永續揭露準則下,企業需更縝密地面對氣候變遷策略時的資金需求,以及對企業未來的財務可能影響,包含收購、創新轉型或資產報廢等資金來源均需說明,「是募資、永續連結貸款或綠色債券」,而後又如何進行資本配置,包含短中長期的資產負債相關影響。例如碳費徵收造成高額成本,可能造成資產減損,財務報表上便注意折舊年限、調整需求。同時,由於目前多數企業永續報告邊界與財報邊界仍不一致,S1 要求集團須依照不同產業、不同國家地域分別評估,且須對照 SASB,跨國集團會需要更為謹慎。為求達成上述目標,李宜樺提出企業可妥用數位工具,建立數據並收集,經由內部控管流程及外部確信,進而評估其關鍵績效指標。

(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提到,S1、S2 結合永續與財務,跨部門的整合,可以說是「由永續長與財務長攜手拯救地球」/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國內永續標竿企業國泰金控風控長黃景祿做為成立公司內部 TCFD 工作小組領導者,提到國泰金控係透過對應 SDGs 永續趨勢,並將台灣在地的社會與環境需求納入考量,國泰金控結合集團核心職能,進而融入日常營運環節,訂定三主軸「氣候、健康、培力」,並進一步畫出策略藍圖及其短中長期目標。2018 年做為台灣首家計算投資組合碳排,以既有高碳排者為優先議合對象,以氣候變遷、ESG 揭露為議和主軸,透過議合擴大金融職能影響力,並視情況調整議合方式與層級。「議合做為責任投資的核心策略」,對本身投資組合得以提升韌性,將議和對象視為夥伴,進而達成共好。

黃景祿也指出,由於幾乎所有資產均包含氣候因子,需要高度的跨域合作,因此合適的公司治理架構十分重要,必須有高階委員會,並設有跨串平台、串聯不同部門,以及成立工作小組。黃景祿更提到,因為現有框架的規範性描述,現多以質化描述,然而如何轉為量化數據,也是未來的挑戰之一,「但國外已有企業案例可以參考,但建議企業內部資源須提早投注」。

有行動才能進化解方 跟上供應鏈大隊的永續使命

「政策目標與企業目標間存有Gap」,「永續轉型的進化解方」主持人CSRone永續智庫策略際商業發展總監陳建佑直言不諱,他也提出「MIB」步驟──Mind the Gap、Identify the Gap、Bridge the Gap,從知覺警惕到衡量評估,進而縮小差距,永續轉型進程留下最佳註解。

(CSRone永續智庫策略際商業發展總監陳建佑提出:「MIB」步驟──Mind the Gap、Identify the Gap、Bridge the Gap,從知覺警惕到衡量評估,進而縮小政策目標與企業目標間存差距。/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做為全球框架制定領導者之一,GRI Chief Policy Officer Peter Paul van de Wijs 透過連線分享,並提到在過去3年間的3個全球趨勢。其一為雙重重大性,永續性衝擊與財務衝擊間的關聯越發重要。其二為盡職調查,已列入 GRI: 2021 通用準則,進以識別企業承擔營運的負面衝擊。其三為確信,Peter Paul 指出漂綠即為詐欺 ( fraud ),企業揭露的可信度及可比較性是為重點,然而查證/確信也是目前企業所面臨到的挑戰之一。同時,面對國際 ESG 永續相關政策法規急遽成長,Peter Paul也舉出三大國際重要準則倡議,包含 GRI 準則、EFRAG 歐洲財務報導諮詢小組以及IFRS 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此三倡議也正密集合作,提供框架間互通性,簡化企業進行永續報告時的負擔,像是 EFRAG 與 GRI 間的揭露要求關聯,或是 GRI 305 提及的溫室氣體排放與 IFRS S2 間的關係。於此,Peter Paul 也提出數位化做為其中關鍵,透過多重標籤、數位分類法等,可使得資料可於框架間交流,提升管理綜效。

做為永續轉型的解方,ERM Taiwan 環境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合夥人溫麗琪強調,永續供應鏈管理在當今商業環境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範疇一、二的管理已緩不濟急,應放眼範疇三的盤查與揭露,也同步符合 SBTi 及 CDP 等倡議需求。面對這些挑戰,企業需要不斷鑑別可能風險並採取相應措施。溫麗琪提到,包括全面檢視供應鏈,與同產業進行差異性分析,以及制定應對守則等。此外,採購也在永續供應鏈中扮演重要角色。最後,建立系統性的制度架構也是成功實施永續供應鏈的關鍵,這需要企業深入了解不同行業可能面臨的風險,在來自市場、監管等外部壓力下,和內部同仁保持一致性。透過這樣的努力,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範疇三排放量和其他風險,實現永續續發展的目標。

成功從傳統的造紙產業轉型為氣候科技產業先驅,永豐餘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碳管理事業群負責人葉惠青指出,永豐餘觀察國際永續議題的演化,配合國內政令發展,以及自然碳匯、科技減碳發展、資源循環及淨零等各方面目標發展,進而以醣經濟推動,邁向低碳、低耗能世代;並利用次級材料取代初級材料,提升製程循環。從森林到造紙,永豐餘的五大循環也獲得 BS 8001 循環經濟商業模式認證。此外,永豐餘在生物基材料上的持續創新,以及妥善運用自然解方,持續耕耘林地、土壤及溼地等自然資源,並整合數位科技,集團結合智慧能源管理,進而做到廠區最佳化的資源調度。

BSI 英國標準協會台灣分公司技術長鄭仲凱提及,像是運輸密集型企業,即使沒有正式補貼,減碳措施仍有 1/4 - 1/3 的正淨現值。然而漂綠議題近期甚囂塵上,前陣子的荷蘭航空「為生態責任飛行」及NIKE宣稱的回收材料產品都呈為漂綠訴訟對象。歐盟於日前提出之歐盟環境綠色聲明,即是防堵漂綠的重要舉措,也因此,企業應更加注意其宣傳用詞,以及永續專有名詞的使用,避免誤導。

但對於尚未啟動永續供應鏈的企業,該從何處下手?溫麗琪建議,面對2030年目標迫在眉睫,企業如何解讀其風險與價值,可以透過制定框架進以深入了解,例如我國自今年始的碳費計價,企業應系統性盤查目前的排碳路徑,進而製作路徑圖,經由技術分析策略。溝通,也被溫麗琪視為挑戰之一,特別是內部教育訓練,用以達成共識,以便清楚制定政策。葉惠青則認為,供應鏈的盤查會是初起步企業的最大挑戰,台灣中小企業須體認碳經濟時代將如期而至,建議從基本盤查開始,無論是投融資或是採購商需求,都將被視為必要之舉。鄭仲凱則點出人才培育的重要性,由於國際規範變動快速,同時框架重疊性高,永續人才得以從中鍵結不同指引,進以強化企業轉型動能。

認知自然的不可或缺 開始做就對了

《2024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研究表明,在議題設定上,僅有 3.98%的台灣企業將生物多樣性列為相關達成目標。在 2050 淨零碳排之餘,UNFCCC亦呼籲,2050 應達成與自然和諧共生。根據WEF《2024年全球風險報告》,未來 10 年內全球將面臨的十大風險中,排名前四者均為自然相關。

基於昆明──蒙特婁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並遵循 SBTN(Science-based Targets Network) 科學基礎目標聯盟指引,TNFD 近日成為關注焦點。TNFD 工作小組成員何浩賢(Patrick Ho)提到,自然做為生命之源,不僅是農業依賴自然,全球55% GDP均仰賴自然資源。自然相關風險的財務成本不僅可能造成企業信用評等調降,也可能致使面對高額訴訟和解金,以及嚴重的聲譽損害。透過揭露與自然相關議題,可使金融市場更好地評估企業和投資組合的價值和風險。同時促使企業與投資人更加了解風險和機會,制定相應風險管理策略,並採取措施、減輕負面影響。何浩賢(Patrick Ho)表示,揭露雖不足解決所有問題,然而是引導行動的第一步。透過整合現行規範,TNFD提出評估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的四個階段,簡稱為LEAP:定位 ( Locate )、評價 ( Evaluate )、評估 ( Assess )、準備 ( Prepare ) 提供企業一套評估方法。雖然面對新的框架往往讓企業不知所措,何浩賢(Patrick Ho)提到就從現有的數據資料開始,從實做開始。

(TNFD 工作小組成員何浩賢(Patrick Ho)提到,揭露雖不足解決所有問題,卻是引導行動的第一步。TNFD提出評估自然相關風險與機會的四個階段,簡稱為 LEAP,提供企業一套評估方法。/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而談到自然碳匯,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直言,台灣目前在碳匯成本計算及應用方向可再做調整,「每人年均用紙180公斤」,但林地缺乏規劃,應回歸正常林業經營,可參考 ISO 14064-1、2等現行國際標準。「自然做為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他進一步指出,包含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本、生態服務與社會價值之間的關係,種種交錯議題,更顯現出自然的高度複雜性。過去與自然間關係仰賴國家政策,今日改為企業掛帥,畢竟企業是大量使用自然資源者,解鈴還須繫鈴人。

(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副教授邱祈榮指出:自然包含生物多樣性、自然資本、生態服務與社會價值之間的關係,種種交錯議題,更顯現高度複雜性。過去與自然間關係仰賴國家政策,今日改為企業掛帥,畢竟企業是大量使用自然資源者,解鈴還須繫鈴人。/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然而該如何落實?邱祈榮引用英國環境法為例,著重生物多樣性的淨收益,簡言之「做多少壞事,好事就要再多做10%」。此外也需具備驗證機制,如 BS 8683 即規定開發專案的 BNG 設計及實施流程的要求。而澳洲的自然修復法案也明定破壞後必須補償;若無法補償,其自然修復市場機制得透過交易「生物多樣性證書」,以實現購買者的生物多樣性目標。邱祈榮也藉此點出若要推動,就應該要有相關標準制定,包含標準驗證機制、信用制度建立等。

做為全球首批加入 TNFD 的先行者企業,玉山金控風險長謝冠仁表示,在台灣對於國際貿易的依賴背景下,自然資本及生物多樣性受到金融監理高度重視,再加上消費偏好的改變,生物多樣性也將會是企業必須納入考量的必然,而做為產業與社會間的金融機構便在此扮演重要角色。玉山金控透過上下游供應商及顧客間的合作機制,發揮金融影響力;同時深耕基礎工程,從研析國際趨勢進而制訂目標,採取行動並強化機制、商品與服務,從而持續精進,也強化了自身營運韌性。謝冠仁進一步提到,投融資首重盤點,透過自身模型,發現在高自然環境敏感性資產中,有7成與氣候敏感性產業重疊,極具管理綜效。玉山金控長年投入多件自然相關專案,例如2014年迄今的瓦拉米計畫,包含有機稻穀契作,確保農民收入,同時保育超過2,000隻的國家瀕危淡水魚類菊池氏細鯽。

「自然解方及 TNFD - 新策略還是終極解方」階段主持人,遠見雜誌社長兼哈佛商業評論執行長楊瑪利,提問講者關於 TNFD 實際上路時間點預測,何浩賢(Patrick Ho)認為,借鑑 TCFD 花了5年才成為主流,TNFD 確實還在路上,但提早準備是必須,也認為亞太市場做為全球重要指標,台灣開始重視,已然贏在起步。謝冠仁也提到,即便 TNFD 尚未全面影響我國企業,但在DJSI等多個要求生物性揭露的其他國際框架影響下,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只增不減。而謝冠仁也坦言,盡職審查包圍甚廣,企業踏入自然層次的挑戰不小,玉山金控係透過外部顧問了解國際要求,結合外部評量表及其他參數進以評估,在地溝通議合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份。

人也是自然的一部份 用文化美學體現永續生活

將生物多樣性至於首位,SDGs Art 在《2024年第十屆台灣暨亞太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現場以「文化仰望著自然」為概念,邀請藝術家林銓居、Viga,以及工藝家陳瑛傑、林家慶/陳柏年現場展出作品。不同技法展現的藝術文化──彩墨炭、壓克力畫以及木材鑲崁工藝畫等,把山川與動物活靈活現地帶到現場,讓參與者看見永續載體的多元模樣。

出自林銓居之手的畫作,以山川樹木最多,也有台灣獨特的地形,包含宜蘭龜山島等畫作主題。而首次展出的木材鑲崁工藝畫,係由陳瑛傑所製,以台灣杉、檜木、樟木等台灣在地木材刻製,木材藝術品更具有調節室內濕氣的功能,更帶有淡雅木頭香。林家慶/陳柏年以木材混合鋼材展出的《光明的輪廓》裝置藝術,以及Viga透過繪畫呈現自然循環的生生不息,期待透過藝術對社會產生貢獻。

根據資誠 2024 年台灣企業領袖調查,有25%的台灣企業認為氣候變遷在未來三年將會高度影響企業營運,而營運整合、創新轉型加速脫碳以及透明揭露是必須採取的三個要點。在國發會的2050 淨零排放路徑宣告下,2023 年《氣候變遷因應法》三讀通過,2024 年 IFRS S1正式生效,2026 年「我國接軌 IFRS 永續揭露準則藍圖」將適行上路。台灣各行各業面對來自環境部、金管會的法規驅動,外在激勵來勢洶洶。同時,氣候變遷加劇、通貨膨脹、地緣政治等大環境背景,使得企業營運充斥著不確定性,強化了內在動機。在市場前緣的台灣企業們,已逐步將ESG 植入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或適應,或內化,擁抱 ESG 的勢不可擋。

此次「2024 臺灣暨亞太永續趨勢與分析發表會」,由CSRone永續智庫、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信義書院、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TAISE)所共同主辦。策略合作夥伴包括:南山人壽;協力合作夥伴包含:BSI英國標準協會臺灣分公司、國泰人壽、台灣愛普生、玉山金控、遠雄集團、WritePath 雲翻譯等單位。另有全球永續性報告協會框架 GRI、全球自願性倡議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跨國支持。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圖片來源:CSRone永續智庫


延伸閱讀:
永續顧問洞悉:「永續通膨時代」來臨?! 2024永續領航必看7大注意要點
臺灣企業 2023 CDP 評比結果 – 28個A是成績?還是成果?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