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22 | 作者:CSRone Tina Miao

碳排放降低54%!從巴黎奧運看運動賽會永續的大有可為

2024巴黎奧運從申辦開始,就以永續為概念做出各類計畫,還曾發下豪語、朝向首場氣候正效益的奧運邁進,但同時也受到多方質疑,被認為誇大其辭、根本不可能達成,在賽會前夕更收回了「氣候正效益」的目標。不過巴黎奧運籌備會後續也調整腳步,包含在法國生態轉型局(ADEME)建議下,不再使用「碳中和(Carbon-neutral)」詞語溝通。

2024年末,巴黎奧運籌備會推出首份賽後永續成果檢視報告,提到相較於2012倫敦奧運、2016里約奧運的平均碳排放 ,2024巴黎奧運的碳排放大幅減低、減少了54%,共產生碳足跡15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雖然仍高於原先設定的150萬噸碳排放,然而巴黎奧運籌備會為了降低碳排所做的各方努力與經驗,也確實建立了一套運營模型,非常值得後續賽會參考,本文透過檢視成效報告,分享運動賽會在永續面向上可以達成的目標,以及哪些面向還能更好;並佐以今年5月即將登場的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以及2026名古屋亞運,祈以運動賽會的永續實踐帶給讀者更多不同思考。

個別擊破碳排放大戶:建築、營運、旅遊

根據過往大型運動賽會舉辦經驗,在賽前明確設定碳排放目標是得以成功動員各方利害關係人的關鍵之一,像是巴黎奧運籌備會自身、公家機關以及贊助商等;另外,不新建場館、以現有場館及臨時場館進行賽事,也是低碳環保賽事的要件。
為了減少碳排放,巴黎奧運籌備會即著眼於三大部分:建築(Constructino)、賽會營運(Operation)以及旅遊(Travel)。

(一)    建築,佔據賽會總體碳足跡29%
為避免重蹈賽會蚊子館的覆轍,同時降低建造建物產生的碳排放,這次巴黎奧運大幅使用原有場館或是臨時場館,僅新建水上運動中心、選手村及媒體村,並採用木骨架構、低碳混凝土(low-carbon concrete)及回收材料等建築工法──單就選手村即減少30%碳排放,同時若將賽會後的持續使用、成為奧運遺產納入考量,整個選手村建物的生命週期約可減少47%的碳排放。而臨時場館部分,其中觀眾席多以租借形式使用,賽會結束後即撤除;另若是像是打造觀眾區域這類型必要的場地製作,即使用低碳工法,有40%是以木材製作。

(游泳運動除了新建的水上運動中心,還使用到了兩個臨時的游泳池,在賽後被捐贈與人均游泳池數量最短缺的塞納-聖但尼省,成為奧運遺產(Olympic Legacy)之一。圖片來源:Paris2024-BIL-241205-Synthese RAPPORT HÉRITAGE En

(二)    賽會營運,佔據賽會總體碳足跡18%,低於原預估值33%

  1. 能源:相較過去臨時場館多以柴油發電機提供電力,本次由贊助夥伴串連在地電網、降低碳排放,其中更有高達98.4%被認證為來自太陽能或風力的再生能源。
  2. 餐食服務:由於運動員對於營養補充有必須滿足的需求及偏好,但若以其他賽會參與者來看,籌備會透過與贊助夥伴合作、增加蔬食提供,讓賽會期間享用蔬食的比例增加到40%,比起過去其他屆奧運的餐飲服務多出兩倍。此外,也達成賽會工作人員平均每餐僅1公斤二氧化碳當量排放的目標。
  3. 數位服務:減少現場的數位設備是本次採取的方法之一,包含電視機、列印機等均減少近3成,以租借取代購買;若是並需購置的設備,則經由與贊助夥伴合作,延長這些設備在賽會結束後的使用生命。此外,包含購票平台、官方網站及APP等數位平台,均減少圖片大小與動畫使用,降低營運所需耗能。


(三)    旅遊,佔據賽會總體碳足跡53%,高於原預估值33%
針對運動員部分,巴黎奧運籌備會友善邀請各國國家代表團用更低碳的交通方式,包含德國、比利時、英國、荷蘭及瑞士等運動員們,選擇以火車替代飛機前往巴黎。此外,賽期間迎來了280萬名不重複遊客,其中72.5%為法國在地人、19.5%來自歐洲各地,剩餘的8%則是來自世界各國。旅客旅遊所產生的碳足跡,係根據下面兩個數據進行估算:(1)不重覆遊客(unique spectators);(2)其起始地及採取的交通方式。舉例來說,國際遊客的長途班機所產生的碳排放,大約是巴黎在地遊客的1,000倍。

同時,所有賽場都可以經由大眾運輸系統抵達,在法蘭西島區域的賽場更可以經由自行車到達,場館周邊備有近3萬個自行車停車格;根據觀眾線上問卷調查,在1萬名填答者中,有87%使用大眾運輸系統或自行車、步行等方式抵達場館,賽會相關人員則可以選擇搭乘由贊助商提供的由再生能源供電或氫能交通工具。此外,所有場館周邊均設有無障礙停車位,大眾交通運輸網也設有240個無障礙車站,提升賽會的多元參與。
(巴黎奧運賽會期間有將近20萬名賽會相關人員及數百萬的觀眾在超過800個場館間移動,大眾交通系統扮演重要角色。圖片來源:REUTERS)

循環經濟、責任採購為核心 執行成效一覽

針對包含建築、餐飲、工作人員服飾、運動設備、硬體設施應用等「賽會運營必需品」,巴黎奧運籌備會均以循環經濟為運作主軸,以減少浪費為目標,最終有90%的物資得以被再次使用,另外10%則是被捐贈或是賣出──多數運動設備就被捐給當地的運動俱樂部或協會組織;在法國食物銀行協會的協助下,有300公噸的食品被重新分配成60萬份餐點給有需要的民眾。

減少一次性塑膠製品也是重點,透過與贊助商可口可樂的合作,比起倫敦奧運,巴黎奧運減少52%的一次性塑膠製品用量。同時,在賽會場館設置免費飲水機也是方法之一,有8成民眾表示使用自己的水瓶在賽場取得飲水;當然此舉也有賴民眾的自覺與配合──經與在地組織CITEO合作宣導下,相較倫敦奧運,本次賽會垃圾量減少了6成。

(巴黎奧運籌備會與CITEO合作,為垃圾減量做了大量宣傳,也編寫了像是《餐飲包裝》等指南。圖片來源:Paris2024-BIL-241205-Synthese RAPPORT HÉRITAGE En

巴黎奧運籌備會與SOLIDEO於2018年簽訂社會憲章(La Charte Sociale Paris 2024),其中保障了勞工權利,包含需有由法國國際勞工組織(OIT)董事會的法國員工代表擔任勞方代表,鼓勵公共採購,考慮透過經濟活動進行就業整合,在招標中納入社會和環境責任條款,同時考量法國中小型企業的特殊需求等,更創下超大型運動賽會與工會合作的先例。在巴黎奧運籌備的27億歐元採購預算裡,共有1,500個標案,標案中的環境績效佔比從15%至30%不等;在4,700家供應商裡,有88%是法國在地供應商,同時有83%為中小企業、10%是社會企業、非營利組織等。

(就長遠來看,主辦巴黎奧運預計為法國在地帶來的產值,即便是以最小規模預估,也將達到67億歐元。圖片來源:Paris2024-BIL-241205-Synthese RAPPORT HÉRITAGE En

全球及在地的碳抵換行動

面對賽會159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碳足跡,巴黎奧運籌備會也正以各種不同的取徑嘗試抵銷──就全球層次而言,巴黎奧運籌備會斥資1150萬歐元投入分別位於赤道附近進行的9個氣候變遷相關計畫,這些計劃也都經由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GS)、核證減排標準(Verified Carbon Standard, VCS)的最高標準驗證,預估可以抵消157.5萬噸的碳足跡,包含:
(1)在奈及利亞、剛果共和國、肯亞及盧安達等國,改善數以千萬的烹飪系統並改善水的取用途徑。
(2)於塞內加爾、越南分別建造數個太陽能發電廠。
(3)保護瓜地馬拉、肯亞上萬公頃的森林,並恢復塞內加爾的紅樹林區域。

改善烹飪系統,不僅可以降低碳排放,更可以降低燃燒燃料的廢氣對人體造成的傷害。(圖片來源:Paris 2024 climate programme

而在法國境內,籌備會也預計投入60萬歐元在4個與森林植樹相關的計畫上,預計可以抵消14,500噸的碳足跡,包含:
(1)於法蘭西島復育1,340公頃的森林。
(2)修復埃那、佛日山脈等區域的森林退化。

看向2026 名古屋亞運這樣做

看完巴黎奧運的成效及經驗,我們把目光放回亞洲。2026年將由日本主辦的名古屋亞運,則是將賽會每一項目標都與SDGs做出結合。

名古屋亞運的賽會會徽中的綠色元素,即發想自名古屋在地民眾對於環保的高度意識,而這樣的環保意識也被認為與2005年的愛知縣國際博覽會、2010年的COP 10以及2014年在名古屋所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永續發展教育會議(UNESCO ESD)有關。在COP 10中更誕生了《名古屋議定書》,對於今日全球生物多樣性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名古屋亞運的賽會會徽。圖片來源:Master Plan 20th Asian Games Aichi-Nagoya 2026

在2019年出版的《名古屋亞運的想像(NAGOYA-Vision for the 2026 Asian Games)》中,便提到期望透過辦理亞運,讓名古屋成為永續發展的國際城市,其中條列出的四大面向,也分別與SDGs目標結合:

  1. 「區域健康與活力」:提倡運動生活與健康,促進孩童運動,區域振興並鼓勵居民活動,與SDG 3及17連結。
  2. 「城市觀光與自豪」:透過運動創造並散播城市魅力,邀請國外旅客到訪,舉辦相關運動賽事,支持運動員,與SDG8及11連結。
  3. 「國際交流與多樣性」:提升國際交流,促進人力資源並確保其可於活躍於國際社會間,營造出具有代表性的在地社會,與SDG4及11連結。
  4. 「創新與永續」:為亞運打造新營運模式,以選手村為模型,賽會間相關開發應得以留存益於在地發展,提升城市面對天災的能力,發展風險管理系統,與SDG9及13連結。


(「區域健康與活力」項目中,由日本體育廳所推行的「FUN+ WALK」活動,旨在讓民眾在日常生活間多走路,像是推出相應的APP累積樂趣,幫助民眾產生走路習慣,促進健康。圖片來源:NAGOYA-Vision for the 2026 Asian Games

回到國內,即將在5月登場的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在2021年已簽署聯合國氣候變遷組織所發起的「運動拯救氣候行動綱要」,也將「建構永續、友誼與尊重之運動平台,增進國際交流」設定為願景之一──將全面使用既有場館及臨時場館進行賽事,在獎牌設計上更融入永續理念,使用咖啡渣與回收布料製成獎牌織帶。以設定永續計畫的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其賽會實際執行成果與效果,也令人期待。

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將成為第一場具有永續計畫的世界壯年運動會。(圖片來源: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FB粉絲頁

運動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的,不僅是奮戰不已的運動員精神,賽事或大型賽會的舉辦,在激勵人心的同時,更能成為傳遞永續知能與實踐的重要載體。巴黎奧運在兩周期間,迎來了全球各地百萬餘民眾,如此大規模的活動如何一開始就規劃出永續策略、劃分細項,期間透過各方利害關係人進以實踐,不單單只是為奧運歷史寫下新的永續里程碑,更能夠成為大型活動舉辦時、規畫永續策略時的借鏡。永續的實踐也如同運動員備賽一般──透過設定目標,實行過程裡持續除錯、調整,每每抵達里程碑都不忘檢視過程及成效,一步步地修正,才能一次次地更靠近我們的終點。


資料來源:

  1. Paris 2024 presents the result of its actions to make the Games more sustainable
  2. Paris2024-BIL-241205-Synthese RAPPORT HÉRITAGE En
  3. NAGOYA-Vision for the 2026 Asian Games
  4. 國際大型賽事對於永續發展目標(SDGs)之應用-以2025雙北世界壯年運動會為例

 

核稿編輯:嚴德芬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延伸閱讀:
【巴黎奧運永續實踐分析:上篇】史上首場氣候正效益奧運?看巴黎如何用運動實踐巴黎協定【巴黎奧運永續實踐分析:下篇】瑪麗安娜女神的微笑 巴黎奧運首度達成男女參賽比例均等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