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3 | 作者:CSRone Sylvie紹瑜

面對難以預測的氣候情境,企業需要之一利器

今(2023)年7月,熱浪席捲了整個北半球,在北美洲、墨西哥、南歐以及中國等地創下該地區有史以來最高溫的紀錄。更有甚者,美國死亡谷國家公園與中國的西北地區在7月16日寫下超過50ºC的高溫,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更創下了持續19天高於32.2ºC的紀錄。

回顧2022年的歐洲熱浪,帶走了至少61,000人的生命。據統計,截至今年7月20日,墨西哥已有超過211起由於極端高溫引起的死亡案例,死亡人數仍在持續累積,其中老人、嬰兒、戶外工作者等脆弱群體更遭受巨大衝擊。而熱浪不僅對人體健康造成威脅,更影響了人類的社經發展。熱浪加劇乾旱,引發森林大火,衝擊了如摩洛哥、伊朗等水資源壓力大的地區,限制了法國兩座需要水冷卻反應堆的核電廠發電;交通繁忙的萊茵河也因水位過低,縮減了航運的量能。

需加倍關切的糧食安全

熱浪同時重擊了農業的生產力,全球大規模的作物減產,如美洲的玉米、大豆,歐洲的橄欖、番茄與中國的棉花。再者,聖嬰現象的來訪,加劇了糧食供給的不穩定性。

起因爲熱帶中、東太平洋海水異常升溫,進而影響全球氣候變化,聖嬰現象總地來說,會導致南美洲地區出現豐沛的降雨;而南亞、東南亞、澳洲等地則會異常炎熱、乾旱。世界經濟論壇(The World Economic Forum, WEF)表示,今(2023)年6月已經在亞洲觀察到聖嬰現象早期徵兆,未來將會持續發展。由於削弱了太平洋西側國家每年7月至9月的梅雨季,將會嚴重威脅糧食生產,包含世界第二大小麥出口國──澳洲,棕梠油、稻米出口國──印尼、馬來西亞、泰國等,其中印尼與馬來西亞的棕梠油市佔率高達80%,還可能會影響到下半年甚至是2024年的收成。這些衝擊連帶糧食價格的爬升,受害最嚴重的依然是較弱勢、脆弱的群體。

熱浪可謂天災還是人禍?各國政府如何備戰?

我們都知道氣候變遷導致各地熱浪頻傳,而人類活動是加劇氣候變遷的始作俑者,那人類之於熱浪發生的影響程度是多少?世界氣候歸因組織(World Weather Attribution, WWA)近期針對美國西南部與墨西哥北部、南歐及中國等地,分析人為因素與極端熱浪的發生機率與強度。研究結果顯示,在美國西南部、墨西哥北部及南歐,若減去人為因素,不會發生熱浪的機率至少為原本狀況下的1,000倍,中國則為約52.7倍。換句話說,若剔除人為因素所導致的氣候變遷,熱浪的發生機率趨近於0(virtually impossible to occur)

然而回歸現實面,氣候變遷正朝向難以預測的狀況發展,極端高溫也將持續增強。該研究中也強調,極端高溫這項危害(hazard)僅為造成衝擊的因素之一。關於衝擊的評估,實際上很大程度也取決於群體的暴露度(exposure)和脆弱度(vulnerability)。現今國家層級的營運面臨了氣候變遷、人口老化、都市化三者交織所致的脆弱度,各國皆意識到氣候行動的刻不容緩,如義大利當地政府啟動了「heat code」,提供一個快速進入急診室的管道,以疏通因熱相關疾病增加的病患數;某些城市更新增了首席熱長(Chief Heat Officer)這項職位,專責執行高溫的應對行動,以增加城市與國家對抗氣候變遷的韌性。

我們將目光放回亞洲,在中國,熱浪導致用電量達新高點,政府為減輕因冷氣、電扇等電器使用量增加所造成的電網負荷,中國國家電網公司增雇了9,300名員工,部署165處緊急發電車輛待命,更啟動24小時不間斷的能源傳輸系統確保穩定供電。

情境分析的利器──NGFS情境框架

我們將討論的範圍收斂,來看企業層級的營運要如何評估氣候風險。氣候情境分析在評估氣候風險中可謂重中之重,為幫助企業面對氣候變遷,即早鑑別出風險並探尋潛在機會的利器之一。

致力於倡議企業永續的國際著名非營利組織企業社會責任組織(Businesses for Social Responsibility, BSR)表示,迄今大多數的氣候情境並不是專門為企業個體所建立──企業在情境分析時,必須組合不同的情境以分析轉型與實體風險;此外,這些情境大多著墨於氣候變遷下的實體風險,並沒有涵蓋更廣泛的社會政治面向(sociopolitical)加以參考。

為了整合以及填補缺漏,BSR基於中央銀行與監理機關綠化金融系統網絡(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NGFS)於2021年發布的更新版情境(圖表1),為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建議所制定,共有三個情境並下分六個子情境,相關敘述呈現於(圖表2)


(圖表1:NGFS情境框架 / 來源:BSR Climate Scenario)

(圖表 2: NGFS於2021年發布的更新版情境,共有三個情境與六個子情境,BSR選擇了三個子情境(橘底)進行分析研究 / 來源:整理自BSR Climate Scenario)

BSR選擇的子情境分別為政策維持現狀(Current Policies)、2050淨零(Net Zero 2050)、延遲轉型(Delayed Transition),三者情境簡述於圖表3。其透過趨勢分析與預測相關主題的演變(如社經發展、科技進步、政策考量等)為其設下合理的發展途徑並描述之,也量化了多個關鍵路徑在三種子情境下的趨勢發展,如碳排放量、能源配比(圖表4)、勞動力損失、能源轉型的投資等。

在分析報告中,BSR主要提供質化的情境描述,其中量化的數據則是利用NGFS IIASA 情景探索器(Scenario explorer)和NGFS CA 氣候影響探索器(Climate Impact Explorer)產出。

(圖表3:NGFS情境框架 / 來源:整理自BSR Climate Scenario)

(圖表4:三種情境下的能源配比。在2050淨零與延遲轉型情境下,再生能源與生質能將滿足全球超過65%之能源需求/來源:BSR Climate Scenario)

台灣企業的備戰狀況

基於金管會發布的「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證交所於2022年修訂完成「上市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規範實收資本額20億元以上之企業,應於2023年專章揭露氣候相關資訊,而此揭露即為參考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的要素進行規劃,國內正式開展了TCFD的新紀元。

根據台大風險中心2023年執行的TCFD調查報告中,以年營收大於一億元之台灣企業作為母體,抽樣900家企業,其中有進行TCFD分析的家數不達2成,僅129家,與去年調查(母體數為404家)相比也僅增加5.6%,所以可以說企業們對於TCFD不上心嗎?

然而我們也可從調查報告中看出端倪:截至今年5月11日,台灣加入TCFD倡議的企業家數為138家,與去年約同期調查相比一年內增加了46家,而前述有執行TCFD的129家企業中,上市櫃公司的家數比例更從去年的21.1%成長到40.6%,且高於9成的企業其氣候治理面受到最高層級單位之監督,如此接近倍數的成長可觀察出TCFD在國外趨勢與國內法規雙重要求下已逐漸備受重視。

關於TCFD整體執行率偏低的原因,風險中心也從匿名訪談企業的分析結果中,梳理出企業在執行TCFD的痛點,包括:

  1. 缺乏人才、
  2. 組織在管理與溝通上的阻礙、
  3. 產業特性與風險評估的衝突、
  4. 國內政策不明及資料不足等困境。

所以可以說是企業想衝,但卻缺乏足夠量能與良好的資源。

近幾年TCFD不僅在國際間備受重視,在台灣也從一開始的倡議支持演變成法規規範,為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一環。若是對於TCFD這位還不熟悉的,可以先從CSRone整理的這8項關鍵深入淺出地了解它的家世背景。若能妥善利用氣候情境分析能夠測試企業的策略、挑戰假設、揭示盲點,並探尋機會,以提升營運韌性!

核稿:宜蓁

 

深入瞭解TCFD導入步驟與情境分析實務,解鎖您的永續技能!現在就開通【ESG學堂】線上課程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炎炎熱浪下,可有舒服的永續日常?
對企業來說,「氣候調適」= 氣候資訊+韌性勞動力+商機!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