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 | 作者:CSRone 蔡孟儒

天下暖久必合、寒久必分? - 以史為鑒看氣候變遷(亞洲篇一)

氣候變遷並不是現代人的專有挑戰,自古以來,出於自然界本身的變化,人類原本就經歷過多次的氣候變遷,甚至與朝代盛衰息息相關。歷史是大環境的紀錄,而永續發展是經營大環境的期許,氣候變遷正好是兩者的交集所在。綜觀史料,古人並未專注於氣候變遷,很可能是因為,古代周期性的天然的氣候變遷,要好幾十年甚至好幾百年才有明顯的改變,遠超過一個人的生命周期,不像現今讓人措手不及並顯而易見的劇烈變化。本文是依據現代氣候學者結合史料與自然科學的研究成果,來探討氣候變遷在歷史上曾經發揮過怎樣巨大的影響力。

與氣候對應的歷史現象

秦朝開創大一統以來,在古代農業經濟的背景下,若有長久暖期,往往促成天下統一;若是寒期長久,天下則趨向分裂。雖非一毫不差的對應,例如短暫的改朝換代或內亂等少部分例外,但在明清之前,華夏的分分合合與氣候冷暖呈現高度正相關。


(中國各朝代與氣溫的對應/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秦漢、隋唐、北宋、元朝這四個統一的時代,皆對應長久的暖期;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南宋金朝,皆對應長久的寒冷氣候。明清二代雖處小冰河期,長江與珠江等南方流域已開發成熟,於是改變了原先冷期分裂的趨勢。

氣候模式  寒期與暖期不同

在中國,季風於暖期時偏強,降雨帶北進,於是南北降雨均勻,氣候溫暖;此時北方不過於乾躁,南方不過於潮濕,氣候變動也小,水、旱災減少,有利南方與北方的農業發展,也利於北方草原的遊牧經濟。氣候寒冷時,季風弱則降雨帶南移,造成北旱南澇。如此一來,北方華夏文明重心的黃河流域會遭受旱災慘重打擊。由此可見,氣候變遷對中國歷史確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中國寒暖季季風圖/圖片來源:百度地圖)

溫度是否適宜,會影響水源的充足與否,而提供糧食的農、牧業皆有賴於溫度與水源此兩項因素。人民與官府,及華夏與外族間的關係,是緊張或和緩,也連帶受影響。天下能否維持大一統,自然與內部社會的緊張程度息息相關,民不聊生與天下動盪經常是分不開的。

暖期時,統治者有更多資源可利用,治下人民與外族的生活較不拮据,若領導有方,盛世的開創與守成較為容易。寒期時,農、牧業生產皆呈衰退,人民生活困難,再加上人與制度的因素,維持大一統會是很大的挑戰。在天下分治的年代,常常是北方人大量移民到南方的時候,所以氣候變遷也促進了華夏文明的南向發展,不再只以黃河為重心。

明清時期情況改變

以上趨勢始於秦朝,終止於明初。明清時處於小冰期,卻仍維持統一,這可能與江南多個世紀的經濟開發有關,黃河流域的人口漸次移往南方,開發當地;再加上已有的運河系統,以及京杭大運河的完工,確保南糧北運,更能因應北方的糧食需求。在作物方面,適應力強的外來稻種自宋代開始已廣為推展,加上玉米、番薯等適應力高的作物自美洲傳入,使中國在明清小冰期能養活龐大的人口。無論有意或無意,都是古人對氣候變遷做出的因應,而這個改變的過程,長達十五個世紀。

給現代的啟示

兩千多年來的華夏史,寒暖交替促成天下分合更迭,其中不乏因天災而加劇人禍的歷史。在這過程中,新的變數不斷相繼出現,例如制度改變,有秦朝廢封建為中央統一;長江流域和南方的開發完成,成為新的經濟重心;人口也累積到數以億計。這些變化都顯示人類的生存與外在條件的改變,都帶來極大的挑戰。

現今的世界也是如此,有許多新變數,如科技、交通、人口、碳排放,都讓情況有所不同。現代人類社會以工商業經濟為社會運作主軸,但民以食為天,農業依舊不可或缺;只是多數農業生產依然取決於氣候條件,既然碳排放短期內難以大幅減少,氣候變遷難免越演越烈,農業減產勢必形成人類生存的嚴峻挑戰。

同時,氣候變遷更會改變宜居、宜農或宜牧的區域分布,而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因氣候反常,寸土寸金的地段或將因淹水而改變人口聚集程度與價格,這又嚴重影響原有的都市規劃與基礎建設,到時世界以及區域的格局必然因氣候變遷加劇,而會有極大的衝擊與改變。

現代的氣候變遷來得比古代快更急,但要調適這些改變,很可能不是一個世紀就能完成的任務,其中還伴隨龐大的更迭代價;正如古人改變以黃河為單一重心的局面,開發成黃河與長江共同支撐的經濟。永續發展的目的,是力求人人安居樂業與均衡發展,可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要達到這個長期永續目標,不會只是幾十年的期間,而是需要針對為期幾百年的規劃與執行;無論現代科技有多大幫助,今人又將如何培養前瞻遠見才能達到理想的永續呢?

在氣候不利人類生存時期,不同階級與族群間的矛盾會變得更劇烈,讓原有的壓迫與衝突更加白熱化,社會也隨之動盪不安,無論貧富都不能倖免此巨大衝擊。因此,人類全體,無論何種身分、地位或經濟條件,在永續發展的前提下,都需懷抱同舟共濟的精神,一起攜手共創太平。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參考書目:
葛全勝 等(2010) 著,《中國歷朝氣候變化》。北京:科學出版社
許靖華 著 / 甘錫安 (2012) 譯,《氣候創造歷史》。台北市:聯經出版社
圖片來源:mzagerp


延伸閱讀:
氣候風險管理 最新4大觀念報你知
積極股東振臂疾呼:氣候行動!氣候行動!氣候行動!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