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型連鎖運動品牌迪卡儂(Decathlon)自1990年進入台灣市場,從員工人數5人慢慢擴大成長至400多人。秉持著「全人發展、自然保護、永續價值」的三大重要策略與願景,迪卡儂協助供應商使用可再生能源、設定SBT目標等,以建構永續生態圈。
台灣迪卡儂永續發展生產負責人Thomas Walk指出,為協助供應商達到減碳目標,迪卡儂針對所有供應商進行「人權」與「環保」等項目的稽核。評分等級為最高A級、最低E級,並每兩年舉辦一次稽核,檢視供應商的消防安全、移工照護、水污染、空氣與土壤污染管理,確保供應商遵循最低法令要求的同時,降低自身營運風險。
Thomas Walk也分享,迪卡儂已簽署SBT,承諾到2026年前需降低40%二氧化碳排放,因此積極尋找理念相同、且密切往來的合作廠商進行永續轉型。然而,目前在迪卡儂約60家的台灣合作廠商中,符合標準且成為「夥伴廠商」的僅有1家。Thomas Walk表示,儘管在與供應商溝通的過程中,難以使其完全認同SBT等永續概念,但迪卡儂仍積極促進供應鏈轉型,並攜手合作夥伴創造永續發展價值。
眾位專家發表演講後,在李宜樺總經理主持下,論壇進入圓桌討論議程。其中,資誠特別邀請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祕書長莫冬立參與座談。「中華民國企業永續發展協會」(Taiwan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CSD)是「世界永續發展協會」(World Business Council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BCSD)在台灣的唯一全球聯盟夥伴。BCSD對引介TCFD進入臺灣,貢獻卓著。
莫冬立秘書長表示,WBCSD充分了解,若要企業實踐17 SDGs的169項細目,從單一議題入手通常不切實際也無法解決問題。落實SDGs必須有橫向與縱向的連結方案。這些連結方案包括:循環經濟、農業糧食、永續金融等,而這些都與氣候變遷密切相關。
所以,WBCSD決定開啟合作模式,結合主要產業的會員與力量,希望找出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必須能夠協助WBCSD會員,辨識出對該行業最重要的氣候變遷風險與評估,而其背後更依賴科學資料庫、方法論、區域層級或國際層級的資訊內容。
WBCSD自2018年起舉辦TCFD Prepare Forum,針對WBCSD主要會員產業,共完成5個行業的指引內容,包括:油氣、電力、化學、食品農業、營建建築材料適用的TCFD框架。
WBCSD認為這些指引,不僅各行業可以依據產業結構和區域情況,辨識與模擬出重要氣候變遷項目,同時也可以導引各國政府或國際組織對企業給予必要的支持。唯有在此架構下,連結企業、組織、國家、國際、周邊機構的科學性方法,才能協助企業朝向更健全發展。
包括,WBCSD今年10月就與日本政府產經省聯合舉辦第二屆高峰會,希望能夠密切連結各產業的特性與日本政府的氣候變遷作為。日本政府非常重視TCFD,這也促成日本企業成為簽署TCFD最多的國家。TCFD同時也是許多單位氣候變遷的諮詢機構。
至於,在資訊揭露方面,莫冬立秘書長總結過去鼓勵企業進行資訊揭露的經驗,特別指出,其實要企業進行揭露資訊並不困難,但揭露哪些對於企業、投資者、外部評核機構「有意義」的資訊與數據,才是組織面臨的最大挑戰。為此,全球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與「責任投資原則」倡議組織(PRI)於2020年中期起展開合作,促進投資人與企業進行對話,釐清ESG資訊的實用性與運用方式。
莫冬立最後強調,TCFD不僅是揭露架構,而是協助企業在應對氣候變遷的威脅下,找到有用的關鍵資訊,並積極採取行動,達到低碳轉型的目標。
核稿:Amy Lin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迪卡儂永續發展行動網站、CSRone採訪整理
圖片來源: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
延伸閱讀:
企業如何落實TCFD 四大領域全解析!
金管會出新招,你需要立刻學會TC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