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30 | 作者:CSRone鄭鈺弘、Amy Lin

【論壇亮點】台灣超強循環經濟研發力 搶攻綠色商機!

講求「零廢棄」(Zero Waste)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概念正在世界各地被推廣,台灣企業近幾年也開始加入響應的行列。對台灣來說,「循環經濟」已不再只是倡議口號,愈來愈多民眾響應氣候行動,並採取綠色生活方式;從企業角度來看,「循環經濟」的思維正在改變全球對既有商業模式的定義,而無限的綠色商機也隨之而來。

國際管理顧問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早在2015年「歐洲的循環經濟機會」報告中即指出,截至2030年,僅歐洲地區「循環經濟」的淨經濟利益就高達1.8兆歐元。

為加速邁入循環經濟、搶攻綠色商機,經濟部工業局於8月25日和26日召集產官學界,舉辦「引領循環經濟發展,掌握創新商機研討會」,期能協助臺灣產業搶先優勢佈局。CSRone摘錄三位專家演講重點,以饗讀者。

工研院彭裕民:以三構面打造台灣循環機濟生態鏈

成立於1973年的工業技術研究院,是台灣最大的國際級工業應用研究機構,目前擁有6千名研究人員、超過2.7萬項專利,以及超過270家衍生及新創公司。

工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彭裕民演講時,首先指出後疫時代,「循環經濟」是關鍵轉捩點。聯合國呼籲「溫室氣體與病毒一樣沒有國界」,各國政府的財政補助,應加速從「過去的灰色經濟轉變為綠色經濟」,以建立更彈性、韌性與具復原力的世界。而循環經濟的三項支柱則為:新法規、新需求、新技術。

他首先舉出幾項國際新趨勢:

  • 蘋果承諾2030達到碳中和, 啟動低碳與二次材料應用創新
  • 時尚產業2025增加使用25%循環聚酯,2030使用循環材料率為100%
  • 2025歐盟全面禁用一次性塑膠
  • Eco-design指令:TV & 螢幕需設計可修理、耐久、易回收

台灣是國際重要材料組件供應國,自然必須符合國際永續供應鏈新趨勢,才能同步成長。

而國際間各個組織也紛紛制訂綠色指標,用來衡量企業的ESG表現。例如,最為人熟知的道瓊永續指數DJSI(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這是兼顧經濟、環境、社會平衡發展的永續投資指標。每年有2,500家企業被評比,其中的Top 10%獲選成為DJSI World成分股。2019年入選DJSI World的台灣企業共有15家。

至於工研院循環經濟的研發現況,彭裕明利用三項構面來檢視:「民生化學材料產業循環系統」、「電子及科技產業永續技術」、「生物質循環系統」。

第一、民生化學材料產業循環系統

  • 建立保麗龍循環供應鏈,解決海洋廢棄物汙染問題:
    透過齊輝保麗龍減容收集設備,材化所協助開發押出配方改質技術,讓光寶公司開發保麗龍再生鍵盤與外殼,創造高值循環再生運用。
  • 產業用水回收再利用:
    石化業放流水含易形成結垢物(如鈣與硫酸根離子),無法直接以RO進行水回收,故工研院團隊協助進行基礎設計,規劃採用倒極式電透析脫鹽系統(ElectroDialysis Reversal, EDR),以達成水資源循環再利用之目標。

第二、電子及科技產業永續技術

  • 廢面板循環產業化
    國內LCD面板廠每年約有300萬片製程廢面板,透過循環再製技術可回收8噸液晶再製成LCD面板。另運用LCD玻璃製成奈米孔洞玻璃吸附材料處理廢水,可將電鍍廢液處理費用從每噸120元降至60元。
  • 易拆解設計創造太陽能模組循環新價值
    開發新封裝膜材料配方,搭配易拆解長壽命模組結構設計,解決太陽能模組壽命過短以致廢棄物大增之問題。

第三、農林漁牧生物質循環系統

根據農委會統計國內生物型農業廢棄物每年達到461 萬公噸,其中農業廢棄物佔46%,畜牧廢棄物49%,5%則為批發果菜、農產加工廢料等。循環材料化將帶來潛在商機。

  • 檸檬皮渣循環與跨領域產業生態系:
    以數位化量產發酵、多重壓差萃取、益生菌配方等組合技術,解決屏東地區每年16,000噸龐大的柑橘類皮渣廢棄物與衍生的高額清運費,打造生質物循環經濟力。
  • 高效沼氣發電系統:
    過去台灣無沼氣發電機產業,進口設備昂貴,且缺乏穩定的含硫化物脫除技術,導致發電機設備壽命短。工研院針對1,000-5,000頭中小型養豬場建置最適系統,預估可減少約263萬噸碳排放量,且一年可產生2.9億度綠電。

彭裕明並指出,工研院是以循環經濟理念為基礎,希望能帶動符合永續的創新技術與商業模式,終而協助國內產業切入國際綠色產業鏈。


(圖片來源:工研院

KPMG黃正忠:循環經濟商機彰顯企業真實價值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董事總經理黃正忠開宗明義指出,愛地球就要從循環經濟做起。KPMG結合輔導企業的經驗,於2020年6月出版專書《循環經濟大不同》,其中以全新的角度看待顧客、市場與社群關係,達成創造循環經濟轉型與創利利多。

KPMG同時將循環經濟徹底解構為「78533」六個數字密碼,也就是透過7大支柱、8大原則、5大商業模式、3大領域創新、3大破壞性科技,來達成循環經濟創利。


(圖片來源: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黃正忠表示,現有的商業模式並未能反映「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狀況,也就是企業獲利未把企業所耗損的ESG「外部成本」計算在內。早在Trucost於2010年的統計,就已經顯示出11 個產業中每賺1美元,平均就有 41% 是外部環境成本。而每14年企業營運的外部環境成本就增加一倍。以及,外部環境成本占獲利50%以上的產業包括:食品業、 電力業、工業金屬業、採礦業、海運業、航空業。

至於KPMG所提供的「真實價值」(True Value)工具,就是一套完整地將經濟、環境與社會衝擊納入為考慮的量化工具,可以協助企業將外部成本內部化,將傳統的損益表轉化為「整合損益表」(Integrated P&L),以彰顯出企業的真正價值。


(圖片來源: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

黃正忠舉出四個案例,說明True Value工具對企業量化其循環經濟的效益。

案例一、荷蘭最大的能源電網管理公司Alliander擬針對旗下兩間辦公大樓翻新案,該翻新專案結合零閒置空間、環境綠化、能源轉型等循環經濟核心目標,計算出翻新的真實成本效益。計算結果作為Alliander後續物業翻新決策的依據,並希望能夠啟發其他房地產跟進,以改善荷蘭三分之一辦公室閒置的狀態。

案例二、臨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 Schiphol airport機場,擬安裝二部旗艦型電梯於Park 20|20地區。透過辨識電梯買與租的財務差異,以及三菱電梯於社會與環境所產生的效益,最後獲得結論是:「租比買更具成本效益」。

案例三、瑞典Volvo Group電力巴士專案。在瑞典,提供以再生能源充電的電力巴士,其潛在效益包含:零排放、幾乎無噪音、可以縮短人們旅途的時間,幫助建立更乾淨、安靜並具有效率的城市。然而在進入市場時,較難說服僅以財務為考量的投資者。因此透過True Value工具呈現出下列量化效益:

  • 若將瑞典市公車全部更換為電動巴士,則每年可為瑞典社會省下2.25億美元,其中公共健康成本就可省下0.45億美元。
  • 電動巴士的車門快速開啟及低底盤設計可縮短上下車和旅程時間共1,400萬小時。
  • 減碳84,000公噸(相當於1.5萬名瑞典人的排碳量)。

案例四:荷蘭巧克力工廠「東尼寂寞巧克力」(TONY’S CHOCOLONELY),該公司致力於打造100%無奴役(Slave-free)的可可產業,用高於公平交易的價格,直接向迦納與象牙海岸收購原料。藉由True Value工具的量化其外部衝擊,為該公司找出「真實成本」:量化外部衝擊包含製造過程的碳足跡、供應鏈中強迫勞動的情形以及間接經濟衝擊。此外,也進一步協助公司找出「真實訂價」:量化環境與社會成本後,與市場現有解決方案比較,找出差異點以未來改善目標。

中經院溫麗琪:關鍵在於法規與系統性全盤思考

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溫麗琪博士表示,根據WWF統計自 1970 年代人類導致4,000 種動物群族滅減了60%,其中問題根源是「過度消費」,我們不應再忽略現今的生產和浪費模式帶來的負面後果。

而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於2019年12月11日正式發布的「歐洲綠色新政」(European Green Deal)揭示「2050年溫室氣體中和」的長程目標,以及2030年減碳50%至55%進程表。這套新規範,掀起歐洲及全球貿易轉型與企業環境永續發展契機,讓企業和個人有了更明確的實踐環保之責任。

於此同時,中國智庫「清潔空氣創新中心」和英國諮詢機構TruCost合作出版中國第一份將「企業外部成本貨幣化」的報告。其中指出,中國32家上市水泥企業在2013年產生了近2千億元大氣污染外部成本,占公司總收益43%。

溫麗琪表示,外部成本包含了企業的商業模式造成環境與社會的損失,然而外部成本在商業決策中容易被低估,且企業通常也不承擔。事實上,外部成本對企業來說可能不易量化,即使量化後也難以立即內部化,因此容易產生兩種情形:

  • 企業消極應對外部成本考量,在資本市場上處於被動狀態
  • 過去外部成本被嚴重低估,有些外部成本甚至超過產值(如下圖),若由企業全部承擔,可能面臨生存問題。


(EBITDA vs external environmental costs in 2010/圖片來源:KPMG

至於台灣環境外部成本的情況,根據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的統計,2017年台灣四項主要環境成本總和約為2,943億;占當年度GDP 的1.8%。同時2008年,台灣產業界造成的環境外部成本,佔總GDP的比例估計超過3.5% (5,722億),遠高於該年台灣GDP的成長率0.73%。


(圖片來源:中研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

因此,溫麗琪指出台灣企業外部成本是國外計算數值的2倍以上,同時碳排名列倒數第3。她語重心長地指出,外部成本內部化需要法規推動,以及系統性全盤思考。同時在進行循環經濟改革前,企業與政府必須要先了解到目前世界的趨勢:

  • 趨勢一:追求100%綠能
    政府與品牌企業推動「再生能源100%」(RE100),國際知名品牌如Google與蘋果Apple已在過去幾年定下使用100% 可再生能源(RE100)的目標,能源由風力發電場和太陽能電池板供給。
  • 趨勢二:追求100%再生原料
    環境外部成本是解決環境問題最大的挑戰。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發布的報告《Global Material Resources Outlook to 2060》指出,2017至2060全球經濟體成長和生活品質提高,人類的原物料使用量將成長兩倍,環境負荷也將增加兩倍。使用塑膠再生料將比使用塑膠原生料大幅減少能耗,減少碳足跡、全球暖化潛勢只達焚化或掩埋處置方式造成全球暖化潛勢的一半
  • 趨勢三:經濟鏈中所有利害關係人的「思考轉型」
    1. 「消費者」從所有權轉為使用權(以租代買)
    2. 「生產者」從製造延伸到服務、尋找一個環境好、經濟好的商業模式
    3. 「政府」系統性思考、跨部會合作的法制思考

(核稿:倪上筑)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
CEPO循環經濟推動辦公室-循環經濟發展趨勢與商機創造交流會
工研院:《打造循環經濟生態鏈,搶得先機!》
中研院綠色經濟研究中心:《後疫情時代的循環經濟與綠色金融》
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低碳與循環創新所創造的真實價值》
圖片來源:Vinicius "amnx" Amano


延伸閱讀:
在時裝設計師腦袋中嵌入循環經濟DNA
循環經濟激發思考 社企創造多元工作機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