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環經濟激發思考 社企創造多元工作機會
循環經濟的思維正在改變全球對工作的定義。面對循環經濟的轉型,工作內容與工作機會不斷在改變中。本文旨在舉例說明,以倡導社會融合為宗旨的社會企業,如何在創造工作機會的同時,兼顧勞工權益以及社會價值。

工作是社會中不可獲缺的一環,除了能讓人們感受到自我價值以及受重視的使命感之外,也是提升個人生活品質以及融入社會的重要管道。同時,工作也能提供支撐家庭經濟的資源,使我們生活更高品質。
在現階段的線型思考的經濟體系中,人們通常會優先考量經濟收入,社會照顧、個人成就等因素被擱置一邊,這就意味著多數人,其實很難找到符合自己理想的工作。如今,隨著永續發展理念的擴展、循環經濟的發想,提供全球人們多元的工作機會與市場,成為新倡議。論者主張,不論人們的年齡、國籍、膚色、性別、教育程度甚至地理位置的影響,都應該公平地提供適合的工作機會。
思考一、循環經濟正重新定義工作的價值
與傳統線性經濟單向發展的路徑迥然有異,循環經濟的最大改變是對工作內容和勞動價值的重新定義。尤其在未來的10至20年,更多人將重視那些與永續發展密不可分的理念,包括: 「再利用」(reuse)、「修復」(repair)、「翻新」(refurbish)、「恢復」(recover)和「回收」(recycle)。相較之下,和傳統線型經濟發展所導致的大量資源焚燒和浪費,兩者的形態和結果如天壤之別。
以循環經濟發展而言,非常依賴人們跨領域或跨部門的合作,並且能夠善用獨特性、創意性及同理心,進行相互的協作。正因為如此,循環經濟將有足夠潛力開發全新的可能性,為當前較遠離勞動市場或弱勢的人們,提供有利的工作機會。於此同時,我們必須謹記於心,廣大的勞工群體與現今循環經濟體系的運作,兩者是互賴共存的。
循環經濟體究竟在「權力平衡」的訴求中扮演什麼角色?這些始終致力於追求社會融合的社會企業,又是如何在循環經濟體系中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呢?
思考二、社會企業追求社會包融 創造多元工作機會
雖然全球皆有循環經濟的概念,不過若想真正將此想法落地執行並造福所有人,在地的中小型企業將成為重要關鍵。以下幾個社會企業在實踐循環經濟中,創造出新的工作機會並且兼顧社會價值,值得學習。
[案例一] 智利公司利用資源回收創造社區互動
一家位於智利聖地牙哥的知名資源管理公司「Triciclos」,已將微型創業編列進入資源管理框架中。在這裡,原本不受重視的清掃人員享有一個專門的工作場域,不僅避免遭受日曬雨淋,更使他們能有尊嚴的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