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5 | 作者:Georg Kell/編譯:CSRone 戴辰軒

疫情催化3項永續趨勢,無可逆轉!

近幾年來,「永續投資」(sustainable investing)已經成為新的超夯趨勢。所謂永續投資,是指投資人把企業於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的作為績效,一併納入投資分析與決策的考量中。永續投資的觀念,自15年前開始揭示至今,其投資金額估計已超過30兆美元。而今年初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更直接促成ESG投資的大幅成長,這可以從永續投資所投入的金額,以及其高於平均的投資報酬率明顯看出。

前提一、COVID-19引發企業和全球政經的思考

根據德意志資產管理公司DWS近期研究指出,疫情的突然爆發,使得企業加速提升其對於永續投資策略的思考。他們思考的問題,包括:

  • ESG投資到底和公司資產是甚麼關係?
  • 將永續思維融入商業模式,是否會成為企業營運新典範?
  • 企業是否會因為疫情而延緩ESG議題,甚至偏離了永續之道?

至於,從更高層次的政治經濟層面來看,目前距離疫情結束仍遙遙無期。我們僅能據現況以推測疫情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的長遠影響,然而,我們仍可斷定其必定會改變近年的市場規則。目前全球政治人物與民眾將會從此次疫情中學到甚麼,尚未完全沉澱,然而此刻卻有四項議題可供我們深入思考:

  • 這場全球大流行的疫情,將會加速各國的策略競爭,塑造一個充滿對立、衝突風險的混亂世界嗎?或者,世界強國會重新發現總體經濟規範的益處,並以此作為與他國和平共處與相互繁榮的首要基礎?
  • 各國對建立韌性市場的期望,是會否加速主張人為干預經濟的經濟民族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意識形態興起,進而降低市場自主運作的效率?
  • 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和飢餓情況隨著經濟重挫捲土重來,是否會導致其面臨政局動盪和人道主義的危機?已開發國家會對此伸出援手,或是視而不見?
  • 政府投入大量紓困資金以解決因疫情而生的經濟損害,是否會加劇氣候危機?或者,該政策能同時解決疫情與氣候危機,進而打造更健康、更有韌性的經濟社會?疫情衝又是否會改變社會規範與消費者的喜好?

前提二、政府行動落差甚大,企業卻願意推動永續

新冠肺炎的大流行,不僅揭示了政府的危機處理能力,也揭露了社會內和社會間的斷層、脆弱和不平等。

在理想層面上,人們希望政府可以重頭開始,積極展開合作。像是,投入更多資源在重要的社會服務中,並透過推動潔淨的能源和科技來振興經濟。但是,各國政治人物卻常缺乏道德性指引,他們傾向著眼於短期的策略和考量,而非依照科學的證據據以決策。由此可預期,未來國家與地區之間的落差,將會逐漸擴大。

舉例說明地域落差極大化的現象。在美國,新冠肺炎已經被當做廢除近100個環境法規的擋箭牌與藉口。而在歐洲,法國、德國等國家,其政策制定者卻持續呼籲加強合作,並表示希望利用經濟復甦來加速轉型《歐洲綠色交易》(European Green Deal)。

總的來說,無論政府是否會透過官方監管或財政規範的措施,以強化永續市場的實踐,或者是政府不作為而拖延永續經濟;那些渴望長期成功的公司及投資者,皆可能會傾向提升其在永續發展議題上的作為與揭露。

這可從2008年金融危機時看出端倪,在危機期間,全球主要的企業永續發展和責任投資計畫—《聯合國全球契約》(UN Global Compact)和《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其會員人數有顯著成長,會員參與度也達到高峰。在現今的疫情危機中,亦呈現相同趨勢。

前提三、企業發展永續經濟,具有實質效益

對投資者和公司而言,對危機情況做出相應的行動、持續創新,並在建立信任和增加強勁復甦機會的措施上給予更多資金的投入,是十分合理的。

而隨著「減碳」、「數位化」和「穩固的社會連結」等項目,成為組織生存和未來成長的重要課題,越來越多企業現在願意透過相關的政策倡議,來展現企業於倡議公共議題的風範。例如,「科學基礎目標倡議組織」(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日前有超過150位企業執行長共同發表聲明《團結企業與政府邁向更佳復甦》,公開呼籲國家決策者應該回應企業界致力於達成1.5°C升溫上限與2050年淨零碳排放的經濟目標。

加上許多地方或國家層級的公民呼籲,也顯示了全球市場內部重大的權力轉移,並且有利於那些願意回應氣候危機和社會需求之企業的發展。

早在疫情爆發之前,有些趨勢已經在強化ESG投資和永續實踐的風潮。於疫情之際,我們再仔細檢驗這三項趨勢,可更加明顯看出,新冠肺炎疫情是全球各界加速採取永續行動的催化劑。

趨勢一、科技變革讓企業永續更透明、可量化

長久以來,數位科技一直是推動永續發展的關鍵,它可以提高資源效率和探索新商業模式。對於投資者來說,科技已成為ESG投資的基礎(尤其是以機器學習和AI為基礎的科技)。科技可以讓那些非傳統的ESG因素,其影響企業長期財務表現的績效,變得更加透明化,且足以被量化評估。疫情的肆虐,使各領域的經濟發展,快速且大幅度地進入數位化階段,鞏固與強化了利害關係人建立永續投資的基礎結構和分析框架。

趨勢二、市場與自然環境緊密相關聯

現在,席捲全球各大洲的流行病和健康危機,使人們更加關注脆弱性以及我們對自然環境的依賴。這場瘟疫傳達了一項訊息 — 市場無法單獨運作,市場應該是植基於社會和自然環境的基礎上,緊密相關聯。此訊息將根本改變世人對「長期風險」的觀點與思考,以及面對越來越清晰的氣候危機,人類應該如何做好準備。我們應該要從中學習「預防勝於治療」,且應以科學為基礎進行決策,才是建立韌性和確保未來能夠永續生存的方式。

趨勢三、人類和地球健康密切關聯,更尊重長期價值

要預測這場流行疾病對社會所帶來的改變,時機還太早。但是我們能夠確定的是,這場疫情將可能強化永續行動的價值。

首先,「就業條件」、「社會安全網」、「獲得衛生服務的機會」等社會議題,勢必會被社會所重視與討論,強化「S」(社會)項目在ESG投資中的重要性。其次,大流行已經極大地推動了數位經濟,這將對我們的工作和消費方式產生持久影響。最後,此波疫情已使人們更了解人類健康與地球健康之間的密切關係,這可能促使人們更加尊重與感激現存的各種自然資產。

各國政府官員現正面臨著歷史性抉擇的一刻,而且他們所做的決策,將為市場框架帶來長久性的改變。他們的決策可以促進合作,強化連結,以確保邁向和平與繁榮;他們的決策也可以啟動鉅額的公共資金,用於促發創新,打造更潔淨、更健康、更具韌性和包容性的世界。

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和企業,將良好的ESG表現視為企業的重點策略,「更好地復甦」機會之窗正在展開中。這至少告訴我們,世界上某些地區仍然存在著理性的聲音。即使有些政客讓人民失望,但是毫無疑問地,推動永續發展運動的市場主導力量,仍將繼續獲得動力。技術變革、自然環境的急迫性和長期的社會規範變革,將推動ESG投資和企業永續發展。

這些趨勢是不可逆的,而且範圍廣泛。政府或許可以稍微調控,但卻無法阻止此項趨勢的進展。明智的ESG投資必將成為新常態。那些無法改變其商業模式的公司,將被其他具有適應性、靈活性的公司所取代。這些公司將會在重視聰明、潔淨和健康的新世界中成長茁壯。

核稿編輯:Amy Lin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
Covid-19 is accelerating ESG investing and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圖片來源:William Iven


延伸閱讀:
12個升級秘訣 提升ESG資訊揭露品質
投資人在看哪些ESG評級機制?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