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1 | 作者:Megan Amrich/編譯:CSRone 戴辰軒

疫後全球發展永續旅遊13項經典準則

過去的幾個月中,COVID-19疫情在全球大流行。疫情衝擊著各個產業的同時,也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讓全球商業行為能夠暫停,等待未來重新出發。時尚業農業能源市場都在疫情時刻,重新評估產業如何能更永續地發展。至於,受疫情影響最深鉅的旅遊產業,也應藉此機會重新思考未來的永續發展策略。

旅遊業一直以來都在積極思考,如何建立一個更具韌性、經濟和環境友善的未來。截至目前為止,儘管各國重新開放旅遊的確切日期和地點,仍然不斷在改變;但我們可以肯定的是,面對COVID-19疫情的威脅,必須所有人都負起責任和相互約束的行動,才能落實永續旅遊。這是所有人的責任,不只是旅遊產業的責任。

一、國際旅遊遭疫情重挫60%到80%

根據「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n, UNWTO)預測,截至2020年底,國際旅遊業將下降60%至80%。

2020年6月18日英國《衛報》(Guardian) 記者德貝萊格(Christopher de Bellaigue)發表一篇名為《旅遊業的終結?》的文章指出:「新冠病毒帶為我們描繪出一個沒有旅遊產業的世界,她是如此恐怖而卻又如此美麗安靜。」德貝萊格認為,因旅遊停止而各地自然環境得以復原成安靜又美麗,然而對於那些旅遊產業佔比GDP甚高的國家而言,卻正面臨環境面與經濟面的雙重打擊。

近期,一些報導甚至指出,各地旅遊業的崩潰與非洲盜獵數量的增加,兩者有關聯性。以烏干達為例,其旅遊業每年帶來超過10億美元的收入和成千上萬的工作機會,且大部分與野生動物公園有關。隨著觀光旅行的叫停,人們無法獲得收入。於是,許多當地人開始設置陷阱捕獵野生動物,以求養家糊口、補貼損失的薪資。此外,烏干達野生公園所販售的門票,是反盜獵和野生動物保護計畫的主要資金來源,如今也面臨經費縮減的情形。

美國華盛頓非營利組織「責任旅遊中心」(Center for Responsible Travel, CREST)執行主任米勒(Gregory Miller)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說,這些地方是透過體驗式觀光經濟,獲得支持荒野保護的經費。因此,「我們需要恢復、建立一套立足於體驗而非提取自然資源的經濟模式。否則,自然資源將遭受盜獵、砍伐、燃燒和佔用。」CREST是非營利倡議「未來旅遊聯盟」(Future of Tourism Coalition)的創始成員之一,正是這份對旅遊地點及當地資源的保護信念,提供了旅遊未來聯盟可依循的指引。

二、NGO聯盟倡議新永續旅遊型態

創立於2007年的非營利機構「全球永續旅遊理事會」(Global Sustainable Tourism Council, GSTC),曾訂定酒店和旅遊業GSTC標準,在管理與促進全球永續旅遊發展上扮演重要地位。2020年6月在其督導下,6個非政府組織—CREST、「旅遊目的地監督中心」(Destination Stewardship Center)、「綠色旅遊目的地」(Green Destinations)、「國際永續旅遊協會」(Sustainable Travel International)、「旅遊關懷」(Tourism Cares)和英國的「旅行基金會」(Travel Foundation),這些永續旅遊的領導者共同宣布倡議「未來旅遊聯盟」(Future of Tourism Coalition)。該聯盟的使命是,當跨國旅遊開始從後疫情時代復甦時,「將旅遊目的地的需求,做為未來旅遊產業的新核心」。

三、未來旅遊聯盟:13項永續旅遊準則

 


延伸閱讀:
蝦米…旅館業向醫院取經?後疫情復原策略9課題
【第六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紙上論壇系列一】永續的循環商業模式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付費暢讀完整內容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