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 作者:CSRone採訪整理

【第六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紙上論壇系列一】永續的循環商業模式

商業是引領社會變革的關鍵動力,而當下企業營運思維已從線性方向逐漸轉為循環的概念。企業如何因應多變的全球局勢與風險,突破性的轉型將是未來10年最大的挑戰。CSRone邀請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BSI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IKEA宜家家居企業永續部經理汪慶怡,透過不同產業、多元的視角來討論從線性到循環的商業新契機,建構永續的商業循環模式 。

循環台灣基金會執行長陳惠琳:改變單打獨鬥、獨善其身的心態,創造共生共好的合作文化!

Q1:下一個關鍵十年,如何發展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

這是一個很棒的問題!為什麼未來十年非常關鍵?我想先用兩個關鍵字來說明:氣候、資源。

「氣候」根據IPCC的報告,若改變不夠迅速,我們最快在2030將會面臨1.5度的升溫,而世界經濟論壇的風險報告,已經連續四年把極端氣候跟自然災害,列為全球最嚴重的風險。「資源」根據IPCC的報告,由於人口增加,歐盟也預測2030時全球的資源需求會是2010年的雙倍。這些風險不僅影響每個人的生活,對企業經營也添增許多不確定性。反之,及早準備轉型的企業,卻能化危機為轉機,在高度變化的未來保持領先。 

事實上,這兩個風險更相輔相成。根據英國Ellen MacArthur基金會的報告,45%溫室氣體排放與產品的製造有關。換言之,在線性經濟下,鼓勵生產與販售更多的產品來刺激消費,會消耗更多的資源,同時也產生更多的溫室氣體及廢棄物。因此國際大廠紛紛響應,提出循環經濟目標,企圖跳出這個結構性的困境。

對於台灣這樣仰賴資源的國家,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更是重要。企業必須要認真評估這些風險對於公司永續經營的影響,並發展出嶄新的商業模式,使用更少資源創造更大價值,並利用商業模式掌握資源成為能夠持續循環的資產,進而促進低碳、零廢棄的願景。

為了協助企業掌握這樣的新契機,循環台灣基金會推出了一份「企業實踐循環經濟路徑圖」,從WHY、WHAT、HOW三個層次來協助企業思考轉型,其中的三大策略也恰好回應了下面的兩個問題。

Q2: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最大利基與挑戰為何?

現在坊間有很多循環經濟商業模式的論述,包含Accentrue提出的5種商業模式,歐盟7種商業模式等等。但這些僅是歸類方式不同,其實還是遵守幾個共同策略原則運作。只要了解策略便不需要拘泥於文字。

策略一 | 高價值循環:充分發揮資源與產品價值,實現零廢棄
這個策略對於製造業來說尤其重要。企業耗費能資源,將原物料層層加值組裝製造為產品。可惜消費者使用後拋棄,所有價值歸零甚至變成負向,即使回收,價值也多半很低。以手機來說,根據麥肯錫顧問公司的統計,回收只能萃取出一百元台幣的價值,與新品價值差異極大。

但若能透過再使用、維修、翻新、再製造等「高價值循環」策略繼續提供服務,最後才回收,不僅降低原物料風險,也使環境衝擊影響最小化。尤其是再製造,能提供與新品同等性能相同卻成本較低的產品,能擴大市場佔有率。在《從台灣製造到台灣再製造》報告中提到,工具機、半導體設備、馬達、醫療器材產業都極有潛力。農林漁牧業也可以以高價值方式,重新規劃產業,從藥品、生質材料、化學品、堆肥、能源方式思考所有產出的副產品,妥善利用成為新的利基。但是否能將產品與資源的價值發揮最大的效益,考驗廠商從源頭「循環設計」的能力,及對逆向物流的掌控。

策略二 | 產品服務化:從代工與低價競爭,轉型為高品質的服務模式
在傳統販售商品的商業模式當中,業者只能「賣越多,賺越多」,但也意味著消耗更多的資源,產生更多的廢棄物。甚至透過計劃性汰舊來刺激更多消費。看起來似乎是個跳不出去的惡性循環。

但若廠商深入思考客戶真正的需求,「是燈泡,還是充足的光線?是洗碗機,還是乾淨的碗盤?」就會發現客戶需要的並不是擁有產品,而是其所達成的效益。因此「產品服務化」的商業模式,賺取的不再是製造成本與販售價格的價差,而是高品質又具有彈性的服務。為了減少維修成本,誘使廠商生產更耐久易修的產品,創造更多環境與社會效益。從「產品」到「服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除了考驗廠商是否能追蹤產品流向、收集客戶數據並找出客戶真正需求的能力,金融財務的支持更是關鍵。長遠之下,廠商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擺脫傳統代工與成本抑制的困境,真正做到產業升級與轉型。

Q3:跨產業合作的重要性與挑戰為何?

從「線性」轉向循環的過程,產品的生命週期任何一環斷鏈了,循環就無法達成。尤其台灣有許多中小企業,我常開玩笑,很少有企業能獨自把循環經濟「做好做滿」,因此我們路徑圖的第三個策略,便是探討合作的重要性。

策略三 | 系統合作:從單打獨鬥到共生共好的文化變革
循環經濟裡的系統合作可以分為幾個面向來探討。

產業共生:以鄰近的工業區來說,生產過程產生的副產品、能源、水,甚至閒置的設備、物流系統,即使對該公司來說是無用的,但很可能是別間公司的資源,透過「產業共生」的方式提高資源循環利用的機會,讓企業可以快速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並把原本上下游串連的供應鏈,延伸成跨產業合作的「供應網」。台灣許多工業區以已有類似活動,但若能妥善規劃並結合科技平台,效益更能擴大。

循環合作:台灣許多產業面臨國外廠商激烈的價格競爭。但何不妨利用台灣兼具廣度與深度的供應鏈優勢,設計研發的能量,結合厚實的回收再生技術與管理能力,提供整套整套含「產品+服務+回收的商業模式解決方案」,他國無須擔心廢棄物問題,我國可擁有資源循環使用。如光電、紡織、塑膠、電子產業,到近期沸沸揚揚的海洋廢棄物議題,都有很有機會組織這樣的「TEAM TAIWAN」!循環台灣基金會去年籌組的「循環夥伴平台」正是希望推動這樣的概念。

即使跨產業的模式、文化甚至溝通語彙都不同,但若能改變單打獨鬥、獨善其身的心態,創造共生共好的合作文化,相信我們能攜手合作,創造循環經濟的無限可能。

BSI英國標準協會東北亞區總經理蒲樹盛:落實永續商業模式的關鍵,應更專注於永續價值!

Q1:下一個關鍵十年,如何發展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

方法已有,就剩努力實踐!以現今全球人口數已高達77億,並以每年約1億人的速度成長之下,地球已無法負荷自然資源的耗用。未來企業如何開創新的商業模式,真正達到循環經濟已是迫在眉睫的問題。綜整麥肯錫公司(McKinsey)所提出循環經濟的ReSOLVE框架(Regenerate,Share,Optimize,Loop,Virtualize and Exchange)以及BSI英國標準協會所發展的BS 8001標準將循環經濟分為六大商業模式,創新的商業模式可利用下列構思開創:

1. 產品設計:產品生命週期的延伸與再利用
例如荷蘭的新興手機品牌「Fairphone」,將可維修性(Repairability)納入設計準則,打造出易於維修的產品,將可延長產品使用壽命及減少資源浪費。透過模組化設計,使Fairphone內的所有零件皆可輕易拆解,且能自行獨立更換。以 Fairphone 2為例,全機可被拆解為大大小小共7個部件,如果個別部件的功能損壞,使用者只需更換單一部件即可完成維修。

2. 將實體商品所有權轉換為使用權(績效經濟/以租代買)
例如KAER的空調服務模式中,由KAER負責建築的空調系統,包括冰水機,冷卻塔,管道工作,運行和維護。KAER重建或重新設計系統,並承擔與其營運和維護相關的未來成本,包括用於水,電和維修。透過績效經濟的新思維,製造商將重新審視產品功能與年限,促進製造商的創新研發,除了減少營運過程的自然資源使用,也延長了商品更換年限。

3. 循環再利用
透過利用物質的「剩餘養分」,將其轉換為另外一種可利用的商品或替代原物料,例如成亞資源科技成功把太陽能晶圓廠產出的廢棄切削液提煉成矽碇,作為鋼鐵製程電爐的化學升溫劑,取代傳統價格較高的矽鐵,成為鋼鐵業的助燃燃料。新產品具有縮短冶煉時間、節省電費成本等效益。既可解決廢棄物的問題,也降低過去需由國外購買矽鐵的高成本。

4. 共享經濟
從發展已久的共享單車,到國內發展中的共享電動機車WeMo、GoShare與iRent以及德國所蓬勃發展的共享汽車DriveNow與Car2Go,透過共享的機制,提高利用率,減少商品閒置的過度浪費。

透過上面的機制可以發現,循環經濟除了減少自然資源的使用以外,如何真正開創新的商業模式,達到可永續經營的金流,才能使企業在21世紀全球化的市場完全的蛻變

Q2:企業內部在設計循環商業模式時,遇到的困難跟挑戰是什麼?

企業在發展商業模式的時候,常常局限於點的思考,例如廢棄物如何回收再利用及如何改變製程減少材料的使用,無法全面性的擴大評估一個創新的或是改變企業營運方式的商業模式。好的循環商業模式必須有效且真正能夠達到永續,且發展的過程當中必須避免對社會環境造成額外的衝擊與成本。由BSI執行BS 8001符合性查核的過程當中,發現企業在發展商業模式的歷程中,有下列部分可以加強:

(1) 缺乏循環經濟推動短中長期目標
新的商業模式必須能夠創造價值,而非短期效益,如何在發展循環經濟的過程當中,確認組織的關聯性與角色,並將循環經濟融入組織商業核心短中長期策略的思維是相當重要的。

(2) 未以生命週期考量負面衝擊轉移
材料的使用與源頭設計是重要的關鍵,替代材料的選用以及廢棄物的再利用皆有可能產生額外的環境衝擊,如何透過物質流及生命週期效益分析,定義出資源管理的風險與機會,對於企業導入循環經濟的同時,找到新商業模式的亮點。

(3) 未將經濟效益納入價值考量面向
循環經濟要能延續,經濟效益是重要的關鍵,如同企業在發展新產品時,如何分析客戶群、所需要的成本、基礎設施、配合的物流以及合作的供應商夥伴,藉此分析整體經濟效益,將價值最大化,企業才得以永續經營。

(4) 未整合相關部門研擬創新方案
創新方案的發展是需要各部門的合作與腦力激盪的,如何透過企業內各部門的協同合作與利害關係人的意見,來尋求創新的解決方案,以扭轉企業的營運方式,開創破壞式的創新。

BSI所撰寫之BS 8001循環經濟的標準,透過六大原則以及創立商業模式的八大步驟,讓組織能瞭解本身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成熟度及六大原則符合程度,並朝著持續改善的方向邁進。

Q3: BSI認為落實永續商業模式的關鍵為何?

落實永續商業模式的關鍵,除了理解前述創新循環模式與推動過程的困難跟挑戰外,更應專注於永續價值。

誠如管理大師麥可波特所提到企業應「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之概念於2011年即提出,適逢CSR已蔚為現代企業落實永續發展的必要作為,因此為落實永續商業模式的關鍵要素可以Value shared 價值共享來做為主軸。

價值共享的永續商業模式可由二大面向進行,即是建立「夥伴合作關係」與「永續採購與供應鏈管理」:

「夥伴合作關係」建立主要是可以藉由議題的合作,擴大效益並強化夥伴關係,造成有形(營收)及無形的成效(員工滿意度及外部團體友善度)。在BSI的2019年的年會中,特別邀請優樂地永續服務公司分享,以協助企業與旅行社合作,如何將員工旅遊結合生態旅遊,這樣的活動除了使員工滿意度提昇,也能使在地社群與團體參與合作成為夥伴,而能找出對企業有利並對環境與弱勢群體同時有利的長期共好績效。

「永續採購與供應鏈管理」亦是近年來非常重要的課題,工廠全球化的趨勢下,供應鏈與公司的關係已是密不可分,因此如何讓供應鏈的運作更永續,其實已經是許多公司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有不少的行業加入RBA(前EICC,電子業行為守則),即是為了管理及確保供應鏈的運作,可以符合ESG環保/社會及道德三面向;而近期BSI亦協助企業導入ISO 20400永續採購標準,在BSI的2019年的年會亦邀請業界分享相關導入之經驗,永續採購則可使企業由採購行為,使具環境及社會效益的企業,可以藉以營運成長,而企業亦可在長期的永續採購行為建立夥伴關係,以創造價值並共享,達成永續商業模式。

IKEA北亞區永續發展經理汪慶怡:以「共創」與「協作」方式,共同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Q1:下一個關鍵十年,如何發展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

IKEA致力於實踐我們的願景:為大多數人創造更美好的生活;我們也不斷透過自我挑戰,讓IKEA能夠持續在各方面創造不同。因此,面對與日俱增的氣候變遷影響與全球性的資源短缺,IKEA承諾在2030年之前轉型成為一個「循環經濟的公司」,並將健康與永續的消費型態帶入你我的生活之中。

IKEA透過下列策略性目標,逐漸轉型成循環經濟的公司:
1.為顧客提供循環經濟的商業模式解決方案,如訂閱制、購回等機制;從根本改變以往「用完就丟」的消費方式,進而讓消費者享受IKEA的家具家飾及服務,同時減少對環境的衝擊。
2.未來我們只採用可再生或是再生材料,在所有IKEA產品的原料上,當然也包括更聰明的使用產品原料。
3.在產品的設計階段,採用「循環設計」原則,使每一個IKEA產品都能夠被修繕、再利用以及重新回到IKEA的價值鏈當中。
4.循環共創:IKEA積極尋求循環經濟領域的夥伴,希望夠過共創的方式,一起達成循環經濟的共好目標。

Q2:如何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最新商業模式?

IKEA的永續發展策略作為IKEA企業發展的重要基石,且為人類及地球帶來正向的改變(People and Planet Positive)作為我們的核心價值觀,。因此,我們致力於為顧客、工作夥伴、供應商,以及當地的社會企業與非政府組織,創造共享價值。

而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第17項指標:「建立全球夥伴關係」,IKEA將透過創新的模式,以「共創」與「協作」的方式,共同為社會問題提出解決方案,進而創造正向影響力。舉例來說,IKEA與數個社會企業,正在著手測試一項延長IKEA產品生命的計劃,透過雇用經濟弱勢的族群來修繕IKEA的二手產品,並藉由社區營造的平台,翻轉弱勢的結構性限制
 

核稿編輯:倪上筑

>>永續速讀,菁英的知識管理好夥伴!已為您整理好:SustainAbility 行為模式1:20種永續創新商業模式 永續速讀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SRone採訪整理


延伸閱讀:
500位國際專家齊聚 線上盤點臺灣556家企業ESG作為 勝出關鍵10年決戰場
【第六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精彩回顧】Madelyn Antoncic :AI科技優化ESG+定錨SDGs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