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 作者:Junice Yeo/編譯:CSRone 黃珮瑄

COVID-19病毒敲響公共衛生警鐘與永續6大省思

中國邁向永續道路的節奏,可用「進兩步、退一步」來形容。例如,近幾年中國在綠色能源和扶貧領域上,取得前所未見的顯著進步;然而這條道路卻也始終充滿著荊棘與挑戰。

近年來中國以令人瞠目結舌的「中國速度」(China Speed)聞名全球,然而永續範疇中若也想實現中國雄心勃勃的目標,鑑於中國當前的規模龐大與系統複雜性,「中國速度」是否仍能發揮高速變化的力道,將令人懷疑。

中國政府先前曾經使用急迫緊要的手段,來減緩其境內致命性空氣污染的「空氣末日」(Airpocalyptic)現象,似乎點出中國需要的是一股對該體系的強烈撞擊,透過這種急迫的高度刺激,逼使中國採取迅速的回應與行動。

而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肺炎,正是督促中國採取行動的最響亮的一記警鐘。

近期新冠肺炎肆虐,造成中國許多大城市一夕淪為末日空城,且病毒擴散到全球各國,嚴重程度遠超過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疫情。更嚴峻的是,新型冠狀病毒打亂了各產業的營業與運轉,中國大陸各省延長春假、延後開工,不僅衝擊工廠產能,導致從iPhone到汽車製造業等全球供應鏈皆面臨斷鏈風險。

同時,各地的交通管制也正嚴重地衝擊著全球運輸物流業,更遑論出口產業以及觀光業蒙受的重大損失。中國在這場疫戰中,幾乎可說是在「健康防疫」與「經濟危機」之間,命懸一線。

於此迫切時刻,全球醫學界正在把握時間、研發疫苗以拯救生命;產業界則急於找出失去全球最大代工製造經濟體之後,該如何補足漏洞? 而對永續產業界來說,疫情危機中卻出現一些正向的信號,有以下6項關鍵,提供深入思考。

【關鍵一】督促開始嚴肅看待野味貿易」現象

「野味貿易」為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直接原因,因此中國最近發布了野生動物貿易和消費的禁令。儘管只是暫時性的禁令,但病毒的嚴重性已然將所有人的目光聚集在「野味貿易」上,並激發出野生動物消費的風險與道德等重要議題的討論。中國的社交媒體平台受到嚴格審查,但仍可得知公民社會對於「野味貿易」的真實看法。

中國古老文化將野味視為「財富與健康」的象徵,因此儘管中國政府竭力對野味貿易實行限制,該禁令無法保證能見效。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抑制野味消費,利用科學知識教育方法抹除根深蒂固的文化信仰。就如同WildAid保護野生動物的廣告所言:「停止購買,殺生才會消失。」

【關鍵二】遠端辦公未來將讓工作更靈活彈性

近年來遠端工作的趨勢遽增,但主要只集中於少數產業或部門。此次,新型冠狀病毒所造成的封城,以及停工時程的拉長,嚴重影響到中國大陸48個城市的5億人口。這也無意間迫使許多中國企業,開始重新思考員工的工作方式,並且還要同時維持生產力。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使用視頻和電話會議的措施越來越多,可以幫助公司盤查其旅行碳足跡。這不僅有助於節省時間和成本,也更容易估算以往在《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Greenhouse Gas Protocol)的管理工具中,經常被忽略的〈範圍3碳足跡目標〉包括: 委外製造、員工通勤、原物料開採等。

【關鍵三】為孱弱不足的醫療體系注入新活力

在中國嬰兒潮世代進入桑榆暮景之際,此次Covid-19病毒的爆發,意外地暴露了中國醫療體系的不足。

全球媒體對中國在十天內能夠建造完成兩所醫院,莫不嘖嘖稱奇;但長期以來,中國萎縮不足的醫療產業,始終缺乏資源,尤其以農村省份更為明顯。具體而言,醫療產業是資源密集的產業,目前中國表面上硬體與軟體優勢,掩蓋了醫療體系內的不平等和低效率的系統性問題。

武漢作為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中心點,持續處理日漸增加的病例,日復一日、嚴重過勞的醫務工作者被譽為抗疫英雄。於此同時,中國的醫療產業系統卻亟需改革,因此我們必須與中國公共衛生服務部門的醫務人員增加接觸交流,畢竟這些醫護人員的反饋,不僅將有助於改善他們的工作條件和利益,還將為改進系統提供寶貴的意見。

【關鍵四】結合企業核心價值,推動策略性永續挹注

現今許多中國企業的基礎,皆紮根於傳統慈善企業;但除了現金捐贈外,具有永續效益的策略性挹注卻進展緩慢。傳統慈善形式固然有幫助,但經常分散、不集中的。相對地,深思熟慮後的策略性挹注,與企業的願景和業務目標緊密相連,更能確保其挹注反映了企業自身的價值,企業亦能更有效運用資金。

在新型冠狀肺炎爆發的情況下,中國科技巨頭JD.Com和阿里巴巴不僅加倍挹注產能,以確保社區能夠獲得急需的糧食與保健用品,更宣布多雇用2萬名員工,以支持那些工作受到病毒影響的人。

【關鍵五】凸顯被低估的嚴重問題: 供應鏈的韌性

《哈佛商業評論》的一項研究指出,接受調查的779位讀者中有6成認為,如果對業務往來對象的身分認識不深的話,這種不透明的業務關係,很可能形成風險。加上疾病瘟疫和自然災害等衝擊,常常使跨國公司面臨供應鏈中的脆弱性,對企業的永續發展,相當不利。

中國經濟佔全球GDP的16%,電子產業於全球占比28%,紡織業全球佔比40%。可以說,中國感冒,世界都會打噴嚏。因此,此次疫情的爆發,將會促使企業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態度與方法來管理供應鏈的風險。未來在企業的董事會中,將會更重視脆弱的環節,並確保能夠及時排除潛在的干擾與撞擊。

【關鍵六】放下偏見,學習同理心與合作

COVID-19肺炎只是中國的肺炎嗎? 當然不是,這是全世界都要共同面對的風險,或許當前全球最重要的課題就是「人類的同理心」。我們曾經歷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疫情,例如,非洲的伊波拉Ebola病毒、中東的中東呼吸綜合症MERS病毒等。疫情的爆發經常會引起社會對於特定地區、特定種族的恐懼與歧視。

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源自於中國武漢,也引發人們對種族主義高漲和仇外心理的擔憂。新型冠狀病毒的病毒本身可能助長了恐懼和敵對情緒,但於此同時,病毒也觸發更多的公眾對話,這種討論使我們得以對個人潛意識的偏見,進行反思。

2020年1月,當中國醫療學者完成病毒基因定序後,即刻發布到網路上,提供全球各地的科學家著手研發急需的檢驗配套設備與疫苗。全球唯有放下偏見與仇視,積極促成政府與企業間合作無間,才能共同戰勝病毒。這才是人類學習到的最大的課題。

>>永續速讀,菁英的知識管理好夥伴!已為您整理好:【CSRone】COVID-19 企業及時因應指南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ould the coronavirus outbreak be sustainability’s big break?
圖片來源:葉 正道 Ben(busy)


延伸閱讀:
【CSR評論】嚴德芬:不得不面對的永續危機 – 企業抗疫
創新將使中國成為永續進程的領頭羊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