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2. 請問亞洲太平洋國家較迫切需要關注的CSR焦點有哪些?
答: 由於亞洲國家以政府法規來規範企業實踐社會責任,因此近年亞洲國家的報告書數量成長得非常快,這是非常快速的進步。不過,因為還在發展的早期,我認為可能需要改善處有兩點。
第一是「品質」。亞太國家CSR觀念與實踐仍未成熟,處於CSR早期引介的階段,報告書的品質還有待改進。我認為,若是藉由顧問公司或者是確信機構的專業協助,應可快速獲得改善。
第二是「重大性議題分析」。重大性議題分析是企業實踐其社會責任的基石,可以揭露所有利害關係人最關切的議題。通常一些敏感性的重大性議題,同時也是對環境、社會、供應鏈所有利害關係人影響最大的議題。企業應該以坦誠的態度,面對重大性議題界定、揭露、承諾改善、擬定方案、衡量改善等等。
Q3. 台灣非常積極於推動GRI標準框架,您對台灣政府或企業有何建議嗎?
答: 根據這次會議稍早我與CSRone創辦人嚴德芬女士談話,以及我個人的瞭解,台灣CSR表現得相當優秀。其中包括,台灣100大企業中已經有88%出版報告書,數字很亮眼。我記得上回訪問台灣時,曾經看過宏碁ACER的CSR作為,表現得踏實又有效率。這些都與台灣的政府做為,以及台灣身為全球科技產業極重要的供應鏈廠商的身分密切相關。我非常願意看到台灣CSR未來有更多、更深入和更有創意的CSR作為。
我想強調的是,CSR可以補足政府的能力,有許多政府無法跨界管理的事情,企業卻可以直接調整,讓全球各地員工、客戶、供應鏈直接獲得改善。我曾經擔任電子產業行為準則 (Electronic Industry Code of Conduct, EICC)主席,頻繁往來於美國、歐洲、越南、捷克等全球各國,督促跨國企業確保供應鏈和轉包商的工作環境安全、使用無衝突之冶煉礦物與工廠等等。全球企業就是這樣擁有一致、透明、整合、當責的工作守則,甚至就可以超前政府法規,達到全球管理邁向永續的目標。
Q4. 請與我們分享創新科技 (例如AI, Iot, Blockchain) 在CSR的應用。
答: 當代科技創新迅速發展,我個人認為CSR範疇在引用創新科技的層面,仍有很大的改善空間。我所見到的許多企業CSR流程,仍然停留在舊式人工登錄填寫的階段。期許未來包括區塊鏈等創新科技,其追溯數據、減少層級、去中心化等特性,未來也可以應用到CSR範疇。
Q5. GRI近期的未來業務重點有哪些? 會面臨哪些困難和如何克服?
答: 通常GRI設計框架或規範,必須投入許多專家的心血與資源,經過縝密研究討論才能夠定案。GRI有極高度的企圖心,與其把未來發展的困難視為困難,不如將之視為挑戰。
目前即將出爐的是稅務特定主題準則;以及除了大型跨國企業之外,我們也希望可以針對全球的中小企業進行框架標準設計。中小企業資源有限,框架標準將與大型企業必然不同。而針對SDG設定商業披露框架,也將是另一項挑戰。此外,我們也希望針對各個產業進行報告指導,例如建築業、電子業、化學業等。當然這些對僅115位工作同仁的GRI而言,都是莫大的挑戰。
Q6. 請與年輕世代CSR專業人員分享工作秘訣或好的建議。
答: (開玩笑) 可以去看看我出版的書啊…。我認為如果年輕世代想以CSR為自己規劃生涯,最好有廣泛的涉獵而不只是單點及於CSR。可以找一個立足點,不論是從環境、財務、人力資源、客戶、供應鏈等端點開始都很好。真正的CSR專業需要夠高、夠寬廣的思考與願景。
Q7. 身為研發GRI標準框架的重要成員,請您用一句話來總結CSR的珍貴經驗。
答: CSR就是督促企業實踐向善,為社會做出更大貢獻。
30多年前,永續 (Sustainability)、企業責任(Corporate Responsibility)、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這些字眼皆尚未問世。我當時是照著自己的想法專攻環境毒理學希望能保護環境,外人看來或許很怪異。1986年我接下美國環保署第一份工作。當時的美國環保署署長是Bill Ruckelshaus,他是第一任署長,有鑑於當時的社會輿論壓力,他在回任署長後在美國國會聽證會中承諾,一年內要完成20項空氣汙染毒害的法規。
當時《乾淨空氣法》施行已經15年,只針對7種有毒汙染物做規範。Bill Ruckelshaus的承諾,等於是要求一年之內要達到3倍量約20幾項汙染毒物的標準與法規。我當時很年輕才26歲,在杜克大學念的是環境毒物汙染,我認為這是非常艱鉅且不可能的任務。在生活中有上百種化學物質,他們複雜且多變化,有些有毒有些無毒,有些過程中條件改變就會變成有毒,怎麼可能進行規範?
這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然而後來我們居然真的做到了。幾年之後,《乾淨空氣法修正案》徹底地改變總統候選人喬治布希的競選諾言,並且在1990年於白宮正式簽署生效。這是我此生做過的最神奇美妙的事。因為法規要求,企業的化學毒物數字必須透明公開。當媒體刊載出哪些著名企業未符合規定而遭遇輿論強力批評時,我感到自己為環境保育盡到心力,這是一份非常意義的工作。如今,我已經有三個孫兒,望著他們可愛的臉龐,我相信CSR已然逐漸改變資本主義和商業主義,並且未來仍將持續引導社會走向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編者按】
Tim Mohin於2012年發行初版著作《從內到外改變企業:企業內部誓命保護環境者的工作指南》( Changing Business from the Inside Out: A Treehugger’s Guide to Working in Corporations)。其中指出,現代消費者越來越要求企業負起社會責任,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高階主管期望自己發揮向善的力量。書中統整作者近30年在政府與企業機構,從事永續業務的珍貴經驗實例。同時主張,與其在工廠大門抗議不如進入企業或組織內,扮演一個更積極的角色。這本書是作者的寶貴經驗分享也是工作指南,提供CSR專業人士如何在企業內部擔任一位誓命保護環境者,保持其信念、利用各種人際階層關係、聯合資源、說服挑剔的上下同事,進而從內到外改變企業,建立屬於自己CSR的專業成就,為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永續理想而奮鬥。
©2012 by Berrett-koehler Publishers, Inc. in the U.S.A and Canada
©2012 by Greenleaf Publishing Limited in UK
ISBN-13: 978-1609946401
ISBN-10: 1609946405
資料來源:CSRone
圖片來源:CSRone
延伸閱讀:
【亞洲CSR高峰會現場直擊】亞太區域多元文化與創意 匯聚永續主導力量
GRI和UNGC發布最新實用指南: 整合SDGs + CSR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