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系列27】為何眾多企業的 SBTi 承諾目標被移除?
SBTi 作為全球企業走向淨零的一大「門檻」,自 2014 年成立以來,已吸引了超過 6000 家企業設定被認可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然而,近年來,許多企業所承諾的目標從 SBTi 的名單中移除,其中包含知名企業,例如亞馬遜 (Amazon) 的短期目標承諾於 2023 年被移除,而微軟 (Microsoft)、寶僑 (P&G)、聯合利華 (Unilever)、沃爾瑪 (Walmart) 等企業的淨零目標承諾也於 2024 年被先後移除。 這可能引發許多企業思考“這是否意味著設定氣候目標的熱潮有所退去”,或是“許多企業受外部環境影響而草草提出承諾,卻無法提出實際可行的目標? ”本文將會介紹這一現象及分析其背後可能的原因。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在哪種情況下企業的目標承諾會被移出 SBTi 名單。SBTi 發佈的承諾履行規範(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Commitment Compliance Policy)中明確說明,所有向其提出設定目標承諾的企業,需要在簽署承諾書的24個月內提交目標,逾期且未提出延期申請或主動撤銷承諾的情況下,其承諾將被移除。
需要注意的是,制定 SBTi 淨零目標(Net-Zero Target)的同時,需要同時設定短期目標(Near-term Target)和長期目標,這些目標並不完全相同。以微軟為例,它早在 2019 年就已向 SBTi 提出短期目標並通過,並於 2020 年提出了淨零承諾。但最終經 SBTi 審查未能通過驗證,因此淨零承諾被移除,但其短期目標依然成立。
(SBTi 企業提出短期承諾情况。資料來源:SBTi)
上圖中統計 2020 年向 SBTi 提出短期承諾的所有企業,其中:
● Committed 意指企業做出了短期承諾但尚未提交目標或目標正在審核
● Removed 則是其短期承諾已被移除
● Targets Set 是其已提交短期目標並認可。
由於需在 24 個月內提交目標,目前被移除短期承諾的企業基本上均是 2022 年第三季度前做出承諾的。截止 2024 年 10 月 11 日,已有 500 多家企業從名單中移除,雖然被移除的企業數量近年增長,但在向 SBTi 做出承諾和提出目標的企業數量也在迅速增長的情況下,整體無法在期限內提出目標的企業仍然在合理的範圍內。
除上述原因外,加入 SBTi 的企業中有一部分是源自「企業雄心助力 1.5°C 限溫目標行動」,該行動從 2019 年 6 月持續至 2021 年 11 月,同樣需要企業在加入該行動的 24 個月內提出自身的目標。據 2024 年 3 月 SBTi 發佈有關該行動的最終報告,共 1,045 家企業加入了該行動,其中有 284 家企業的短期或淨零承諾被移除,而在淨零承諾被移除的企業中,有 60% 的企業仍設定了被認可的短期目標。
該報告同樣調查了企業未在期限內提出目標的原因,其中範疇三的減量挑戰和是否能實現目標的不確定性是首要的原因之一,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在設定更為遠景的淨零目標相對會更加謹慎。而範疇三也是 SBTi 目前正進行的《企業淨零標準》修訂中所著重調整的部分,2024 年 4 月份SBTi 發佈公告稱再考慮環境屬性證書在範疇三減碳目標中的適用性。但隨後引起內外部的部分反對聲浪,因此目前仍無法確定 SBTi 是否及會從何種角度降低企業實現範疇三減碳目標的難度。
同時,根據 Trellis Group 報導,被移除長期承諾的微軟、寶僑等企業均表示,被移出 SBTi 名單,並不會改變自身的氣候野心。實際上,近年來微軟在碳移除方面、聯合利華在再生能源方面上,均有相當規模的投入。不可否認的是,這些企業一定程度上將受到淨零承諾被移除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但仍選擇放棄按時提交自身的淨零目標,勢必出於一定的考量。尤其當企業在氣候變遷及永續發展領域積累一定經驗,對自身的排放情況更加深入地瞭解後,可能會發現在氣候方面的戰略與國際倡議或標準的側重有所不同,或是因為公司重新評估自身的發展策略是否能切實提出並實現長期的減量目標,從而影響企業作出減量承諾的方式。
資料來源
SBTi. (2024). BUSINESS AMBITION FOR 1.5 °C CAMPAIGN - Final report. SBTi.
SBTi. (2022). 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Commitment Compliance Policy. SBTi.
Clancy. H. (2024). Microsoft, P&G, Unilever and Walmart among 239 companies to miss net-zero deadline. Trellis Group.
核稿編輯:繆葶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如需轉載請經過同意並註明出處
資料來源:南極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南極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碳權系列22】加速全球脫碳:SBTi價值鏈外減碳(BVCM)與範疇三碳權抵換的雙重策略
【碳權系列_2024亞洲概況】亞洲國家碳市場最新動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