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 作者:CSRone 何亭儀

歐盟2024綠色週WaterWiseEU 運動 4大水資源問題一次看

2024 年的歐盟綠色週(2024 EU Green Week) 在 5 月 29 日至 30 日於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本次活動以「邁向水資源韌性的歐洲」為題(Towards a water resilient Europe),做為 2024 年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推出的 #WaterWis​​eEU 運動的一部分,特別聚焦於因長期管理不善、污染、生態系統退化,以及氣候變遷所導致的水資源壓力與挑戰,​​希望可以推動歐盟的水資源利用更具韌性。

​​歐盟綠色週(EU Green Week)由歐盟執委會環境總署(European Commission’s Directorate-General for Environment)主辦,做為​​歐洲最大的環境政策年度活動,著眼於支持歐盟環境相關政策並實施推動,同時提供讓利害關係人、政策制定者、環保主義者​​各方進行討論,讓歐盟公民可以參與社群、提高對年度環境政策重要事項認識的平台。根據歐洲環境署(EEA)《應對氣候變化對歐洲人類健康的影響:關注洪水、乾旱和水質》(​​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impacts on human health in Europe: focus on floods, droughts and water quality)資料數據,氣候變遷正加劇乾旱、洪水,並降低水質,對人類健康構成更大威脅。水資源管理是為全體健康、糧食和能源危機的重大關鍵,會議便以此作為討論重點。

為深化水資源利用以及推廣管理政策,並提高人們對歐洲供水系統日益增加的壓力的認識,共同探索各種困境的可行解決方案,以解決上述水循環危機,2024 年歐洲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推出 #WaterWis​​eEU 運動。而在此運動中,水資源的各項問題被拆解成四大部分,分別進行解析與討論,:

  1. 水資源短缺和乾旱(Water shortages and droughts)
  2. 洪水氾濫(Floods)
  3. 水污染(Water pollution)
  4. 水資源管理不善(Poorly managed water)

#WaterWis​​eEU 運動四大面向問題與解方

2023 年全球水經濟委員會(GCEW)發布的《扭轉趨勢:呼籲集體行動》(Turning the Tide: A Call to Collective Action)中,提出人類必須集體採取緊急行動,以阻止迫在眉睫的水資源問題。而世界自然基金會也警告,河流、湖泊、濕地和地下水含水層的退化,正在威脅並破壞歐盟在氣候和自然方面的行動,並影響了水框架指令 (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和歐盟生物多樣性策略(EU Biodiversity Strategy)的目標進展。為此,在 #WaterWis​​eEU 運動中,歐盟執委會分別列出四大問題並提出了各項新解方、法律以及目標。

一、經濟模式轉型 歐盟提出調適解方

歐洲執委會資料顯示​​​​,乾旱導致歐盟每年損失約 90 億歐元;無獨有偶,歐洲環境署的報告指出長期乾熱使野火頻率增加,受煙霧影響身體健康的人數增多;缺水造成的低水位也讓河川水體化學物質等濃度上升,致使污染加重並影響作物及生態環境。歐洲於2022 年時,歷經了近五百年來最嚴重的乾旱災情,突顯除健康、糧食安全和飲用水供應外,乾旱也會連帶各國能源生產與經濟活動受阻。

面對水資源短缺與氣候變遷帶來更加嚴重的乾旱及其延伸問題,歐盟決定轉型為更有效率且節水的經濟模式。此議題被視為《歐盟綠色政綱》(The European Green Deal)的優先事項,目前也以 2022 年更新的《水框架指令》(Water Framework Directive)為主體,要求各國實施流域綜合管理,並結合《都市廢水處理指令》(UWWTD) 和《工業排放指令》(Industrial Emissions Directive)等規範,要求各行業與都市進行水量管理,增加廢水回收再利用之可能,以延長水的生命週期、提升水資源利用率。同時更建立了歐洲乾旱觀測站(European Drought Observatory)的地圖資訊,希望透過工具提高歐盟的抗旱和適應能力。

(歐洲乾旱觀測站(European Drought Observatory)的地圖資訊,希望透過工具提高歐盟的抗旱和適應能力。/資料來源: European Drought Observatory

為減少整體水資源使用,歐盟也建議民眾轉向攝取更永續的植物性蛋白。如「SU-EATABLE LIFE」計畫旨在向歐盟人民提倡更健康、永續的飲食習慣,藉此減少歐盟的碳排放量和水消耗量,其八項指導原則就包含多吃蔬菜、豆類和全穀物;減少肉類消費,尤其是紅肉和加工品。據估計,若活動參與者採用永續飲食,每年將可以減少 4,500 多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和 423 萬立方公尺水用量。

(SU-EATABLE LIFE 計畫的圖表,說明了生產日常食物所需的用水量,同時推廣包含減少紅肉飲食、適量乳製品的選擇等。/資料來源: European Drought Observatory

二、偕手自然共治洪水問題

隨著氣候變遷,洪水的頻率和強度皆持續增加,除影響作物生產,對城市和基礎設施也已構成嚴重威脅,更促使疾病與污染擴張──最新的《歐洲氣候風險評估》(EUCRA)估計,到 2100 年洪水每年帶來的損失可能超過 1.6 兆歐元,將有 390 萬人遭受沿海洪水襲擊。而在《應對氣候變化對歐洲人類健康的影響:關注洪水、乾旱和水質》的統計中,目前已有 5,300 萬人與 11% 的醫療機構位於河川洪水潛在區,整體洪氾區正不斷擴張。洪水也增加了污染風險──將近 15% 的工業設施與 36% 城市污水處理廠位於潛在的河川洪水易發區,報告更推估歐盟有 65萬個混合下水道在暴雨後會水質惡化,這些都可能導致疾病與污染散播。

歐盟長期致力於預防監測與災害應對,如歐盟自 2010 年起的​​《洪水指令》(The Floods Directive),即要求所有歐盟國家定期評估可能發生嚴重洪水的地區,標註範圍、面臨風險的資產和人員,同時透過共同實施策略 (CIS),促使各國間密切配合以利觀測。除法令規範,歐盟也強調風險管理可與自然保護和復原齊頭並進,為人類與自然帶來雙贏,因此正透過恢復自然洪氾區與天然屏障、逐步消除水中的人為障(如水壩)、增強城市雨水吸收與抗洪等方式改善。例如在荷蘭​​西部和西南部就透過「荷蘭沙丘復興」(Dutch Dune Revival)恢復了近 190 公頃的沙丘,更恢復了鹽沼、海灘平原等棲息地,重新創造沙丘生物多樣性所需的條件,在恢復稀有物種與景觀的同時,也讓沙丘成為荷蘭低海拔地區的天然防洪屏障。

(「荷蘭沙丘復興」計畫(Dutch Dune Revival)恢復了近 190 公頃的沙丘,讓沙丘成為荷蘭低海拔地區的天然防洪屏障。/資料來源: European Commission

針對受影響較大的農業,​​歐盟則鼓勵其快速適應氣候變遷並走向永續耕種。例如在《共同農業政策》(Common agricultural policy)底下提出的生態計畫(Eco-schemes),就以資金援助,支持農民採取下列行動,包含:恢復耕地上的生物棲地、採用有助維持土壤健康的耕作方法、增加植被覆蓋與土壤含水能力等,希望藉此降低災害風險與損失,減少因農業耕作而對環境與氣候產生的負面影響。

三、強化規範創新解方降低水污染

來自各方的污染源不僅影響飲用水,也正破壞淡水生態;且報告顯示,有69%歐洲人擔心污染對水源安全的影響。為此,歐盟推行各項法令,希望讓污染者負起責任,也透過投資與創新來改善。

水污染往往源自都市雨水、農業逕流及​​工業排放,這些污染將導致水域生態破壞與物種死亡──如慣行農業中施用大量化學肥料,蘊含的過量氮或畜牧糞便中的硝酸鹽等,會透過淋溶污染地下水系統,也透過逕流到達地表水域導致優養化​​,這些營養物污染每年造成超過 750 億歐元損失。而歐洲環境署(EEA)報告提出,強降雨事件讓受污染的逕流和污水溢出,使水體中有害病原體濃度增加一倍;乾旱時期的低水量也提高了廢水處理的成本,更導致藻類在充滿營養物質的水域中大量繁殖並危害水質。而在低窪地區,海平面上升導致鹹水侵入地下水和地表水含水層,除對農作物產生外溢效應,也讓土地出現不可逆的鹽鹼化,這些使得歐盟整體​​溪流、河流和湖泊中,僅有31%被認為是品質良好的水源。

由於水污染來源多樣,歐盟透過各方法令,期望就此減低污染之可能,例如包含於《水框架指令》底下的《硝酸鹽指令》(The Nitrates Directive),就要求歐盟成員國監測​​水體硝酸鹽濃度,並確定受污染水域或面臨風險的區域,以減少水體受農業污染的壓力。此外,重新更動《都市廢水處理指令》(UWWTD),擴大收集並處理小型都市廢水,且改善弱勢與邊緣區域的衛生設施,要求歐盟國家監測廢水中的病原體,另定時回報相關處理政策與結果,更要求工業負責支付微型污染費用,預計到 2040 年,新規範將為歐盟每年減少超過 36.5 萬噸的水污染,並減少9%微塑膠排放量。

另外,歐盟各國也嘗試經由新的解方改善污染問題。做為歐盟資助「StopUP」計畫的一部分,比利時研究人員使用貝殼過濾和儲存城市雨水逕流,以防止污染物進入水域。除此之外,歐盟也透過將自然環境實際設為法人,給予其應有的權利,例如歐洲最大的鹹水瀉湖 Mar Menor 在長年污染下藻類嚴重增生,摧毀了 85% 的海床植被,在當地居民要求下,於 2022 年被指定為法人,促使湖泊生態改善並免於進一步破壞。

四、多面向治理正視水資源管理與價值

做為世界上最珍貴的資源之一,水資源的價值正被嚴重低估,而當水被浪費、污染、過度開採或分配效率低時,就是管理不善。世界自然基金會《廉價水資源背後的高昂代價》報告就指出,水資源和淡水生態系統的年度經濟價值,實際相當於全球 GDP 的 60%。歐洲央行(​​ECB)也統計,在歐元區的公司中,約有 72% 高度依賴至少一種生態系服務,且歐元區所有銀行貸款,有 75% 發放給了高度依賴至少一種生態系服務的公司──這代表若水資源的管理不善使生態系統遭到破壞,企業和經濟面臨的風險也將增加。而且在歐盟內因為基礎設施不足、管線洩漏和設施陳舊等原因,有 23% 的水在分配過程中流失;另據統計,每年超過 400 億立方公尺的廢水,也只有 2.4% 被進一步再利用,然事實上若經過處理,還有超過 6 倍以上的水資源可以被再利用,可見再利用的效率低落。

而為了在不損害生態系統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提高福利,歐盟分別針對農業永續生產、基礎設施改善、水資源再利用、實際化水資源價值等面向推動。在法規規範上,2023 年歐盟實施《水資源再利用法令》(Water Reuse Regulation)以統一最低水質要求,讓經處理的都市廢水可以安全進行農業灌溉再利用,更規定須向民眾公開關鍵資訊與數值,以給予民眾信任。在農業方面,則是推廣解除無效率的農業灌溉模式,例如漫灌或過度用水,並提倡新興技術以降低水資源使用──比如歐盟的LIFE Plants for Plants 計畫,將新的有機生物刺激劑引入傳統農業,提升作物的適應力,在解決水資源短缺、土壤優養化和土壤活力的同時,降低水質優養化可能。

至於基礎設施改善,為增強水資源分配效率並降低運輸耗損,歐盟在要求各國修復或改善配送設施外,也提倡安裝實施智慧水錶,以利供水商更有效率的調度用水,並協助識別是否有漏水問題。而在實際化水資源價值的議題上,除了要求污染水體的藥品和化妝品生產商們,需根據最新的歐盟《都市廢水處理指令》進行污染者付費原則(Polluter Pays Principle)和生產者延伸責任(EPR),也決定逐步撤除過多的水資源補貼,減低浪費,確保所有人與國家都能公平取得所需。

歐盟水資源願景已建立,但具體規範仍有待觀察

2023 年聯合國水資源高峰會(UN Water Conference)推出​​「水資源行動議程」(Water Action Agenda, WAA)後,歐盟執委會提出與之相關的 33 項具體和變革性行動承諾,也提出了歐盟的 2050 年願景與優先目標。其中包含人人享有被保障的水資源,在不損害後代權利下,享有安全飲用水與衛生設施;保護與恢復水生生態系統以促進永續發展、減緩和適應氣候變遷;加強全球水資源的韌性,提高用水效率和再利用率,促進工業、能源和農業用水的循環利用;透過跨境合作以及跨部門水資源管理採取更全面的方法,以維持水資源供需平衡與公平。

旨於解決歐洲的水資源挑戰,歐洲經濟社會委員會自 2023 年起,便持續倡議與推動通過《歐盟藍色政綱》(EU Blue Deal),認為水不能僅限於《歐盟綠色政綱》中純粹的環境政策,而必須作為一個獨立的優先事項;但目前為止尚未見到執委會的相關動作。縱然歐洲環境署發布的《歐洲氣候風險評估》(EUCRA)中已宣布,水資源的安全與確保將是減少歐洲氣候風險的關鍵因素,但隨著新任執委會上任,歐盟 2025-2030 年整體優先事項是否將以水資源為核心,且在《共同農業政策》與《歐盟綠色政綱》飽受抗議之下,又能否達成水域生態復原?兩者都仍有待觀察。

 

核稿:繆葶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延伸閱讀:
【企業最新趨勢】做好水資源定價是永續發展最睿智方案
企業下一個嚴苛風險課題 – 水資源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