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權系列2】你知道碳權是什麼?你知道碳權也可以當作金融商品嗎? (下)
【重點摘要】上篇我們介紹了碳權的起源,並釐清了抵換額度跟排放配額之間的差異。本篇將討論碳與金融商品之間的關聯性。隨碳交易日益熱絡,碳相關衍生金融商品湧現。主流商品多基於總量管制市場的排放配額,如「KRBN」涵蓋多個國家的排放交易機制。自願性市場的抵換額度由於流動性和市價低,較少成為金融商品,然而此一情況也正隨著技術和服務而有所改變......

上篇文章中,我們介紹了碳權的起源,並釐清了抵換額度跟排放配額之間的差異。本篇文章,我們將一同討論碳與金融商品之間的關聯性。
國內外的碳金融商品
隨著碳交易越來越熱絡,市場上不乏與碳相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但這可能與你的想像有些許出入。目前與碳權相關的衍生性金融商品,大多仍是以總量管制市場底下的排放配額為主。例如目前市場上存在幾檔與碳權相關的ETF,規模最大的其中一是KraneShares Global Carbon ETF(KRBN)。它的投資標的包含歐盟排放交易機制、美國加州排放交易機制(CCA)、英國排放交易機制(UKA)和美國區域溫室氣體(RGGI)這四個機制底下的排放配額期貨,淨資產規模高達555,250,812美元。
反之,自願性市場所核發的抵換額度反而比較少被包裝成金融商品,因為自願性市場的流動性以及市場價值都相對較低。除此之外,由於自願性市場的抵換額度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並非同質,更具體地說,於自願性市場而言,一公噸二氧化碳當量價錢並不一樣。會依據專案的所在地、發行年份、類型、成本與其所帶來的共同效益,而有所差異。從世界銀行2023年發布的《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中可以發現,碳移除類型的抵換額度通常價錢較高,再生能源類型的抵換額度則相對較低。因此,目前抵換額度仍然是以場外交易為大宗。以台灣為例,依據台灣環保署現行說法來看,台灣的減量額度不會被規劃為金融商品。這是由於台灣的減量額度量並不多,流動性亦不高。
(自願性市場中碳抵換額度的金額趨勢變化圖表/圖片來源:World Bank)
個人如何投入碳交易市場?
但由於抵換額度的巨大發展潛力,再加上新技術和服務的提供,降低了許多參與的進入門檻,也導致許多資產管理公司對於推出金融商品躍躍欲試。如KraneShares在2022年4月在美國推出的首個專注於抵換額度的KraneShares Global Carbon Offset Strategy ETF(KSET),讓投資者可以以比較低的成本來參與碳交易市場。但目前KSET的淨資產規模為947,295美元,相較於KRBN,其實還不成氣候。
總而言之,對於一般的消費者而言,若您也看好碳交易市場的成長性,或是希望間接參加碳定價,您也可以透過購買ETF的方式來參與自願性碳交易市場。但若您的企業希望採購抵換額度,目前最常見的方式仍然是以場外交易為主,場外交易通常是由碳權開發商提供的交易服務,例如南極碳則在全球各地提供碳權交易服務。台灣近期成立的碳權交易所,亦將以國際碳權交易為主。不論何種交易方式,企業在減碳的道路上選擇高品質且可靠的碳權至關重要。
核稿:繆葶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如需轉載請經過同意並註明出處
參考文獻:
KraneShares, n.d. KraneShares ETF. https://kraneshares.com/krbn/#
World Bank, 2023. 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3.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孫文臨,2021。〈立委關切碳交易機制 環署定調碳權非屬金融商品〉。https://e-info.org.tw/node/232506
綠學院,2021。〈碳權也可以投資?小資族靠碳權ETF月賺50%!〉https://greenimpact.cc/zh-TW/article/5eg1j/碳權也可以投資-小資族靠碳權etf月賺50
資料來源:南極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碳權系列一】你知道碳權是什麼?台灣碳權開發商告訴您 (上)
包山包海─宋欣真老師分享之「自然解方在淨零中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