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ESG議題最重要?MSCI用2種風險教你衡量
【耐心讀完這一篇,永續功力大無邊!】MSCI於6月份完成的這篇研究報告指出,與其分開E、S、G議題來測量其對於財務的影響,不如將之分為短期「事件風險」(Event risk)與長期「侵蝕風險」(Erosion risk)來衡量。該報告並指出,企業的環境議題多數由「侵蝕風險」驅動,社會議題是混合驅動,而治理議題則是「事件風險」占比最高。短期投資人關注「事件風險」,長期投資人關注「侵蝕風險」。

隨著利害關係人高度重視企業於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議題,企業也開始必須聚焦思考:哪些ESG議題對公司的財務績效最為重要?
事實上,對於不同產業而言,所對應的重大ESG議題可能差異甚大。例如,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即指出,SASB的標準會因為產業而有所不同,這是為方便讓投資人和公司,進行相同產業、跨公司做績效比較。這些議題的範圍從污染(環境面)、勞工權利(社會面)橫跨到董事會組成多元化(治理面)。
然而,根據我們今年6月所完成的一份研究結論,與其將議題按E、S或G進行分類,不如將ESG風險分為兩種主要類型:短期的「事件風險」(Event risk)和有關企業長期競爭力的「侵蝕風險」(Erosion risk)。以下是MSCI研究摘要。
MSCI研究11項ESG關鍵議題與公司財務表現
我們的研究使用MSCI 「所有國家世界可投資指數」(All Country World Index Investable Market Index, ACWI IMI)2012年至2019年的ESG評級分數。關於MSCI ESG評級的計算方法,MSCI依照全球產業分類標準(GICS®)評估各子產業(Sub-industry)面臨的潛在議題,進而選出關鍵議題與加權值。
我們的分析著重於計算公司ESG評級最常用的11項關鍵議題,藉以涵蓋最廣泛的企業歷史資料:
環境面:
- 碳排放(Carbon emissions)
- 水資源缺乏(Water stress)
- 有毒物質排放(Toxic emissions)
社會面:
- 勞動管理(Labor management)
- 健康與安全(Health and safety)
- 人力資本管理(Human-capital management)
- 隱私與資料安全(Privacy and data security)
治理面:
-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
- 企業倫理(Business ethics)
- 貪污與營運不穩健(Corruption and instability)
- 反競爭行為(Anticompetitive practices)
同時,研究進一步添加因素,探討MSCI ESG總體評級如何透過3種經濟傳導管道(Economic-transmission channels)反映在財務風險和報酬上:
- 現金流(Cash-flow):管理無形資本(例如:員工)較佳的公司,可能具有更高的競爭力,因此隨著時間推移能夠有更高的獲利。
- 非系統風險(Idiosyncratic/Nonsystematic Risk):風險管理能力強的公司較能避免意外事件發生,而這些意外事件通常會造成非預期成本上升。
- 系統風險(Systematic Risk):能有效運用資源的公司可能不大容易受到市場衝擊(例如:能源價格波動)的影響。
發現一、金融市場關注立即影響公司價值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