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加密貨幣為例,加密貨幣可能改寫金融服務業;然而卻也已經有數據指出,比特幣目前佔了勒索軟體付款的90%以上。這項案例顯示出,一個有前景的科技在未經充分監理而迅速擴張的情況下,會發生甚多負面影響。
此外,「誤用和濫用科技」的狀況可能會在「監督管理不彰」、「各司法管轄區資料處理不一致」、「隱私權」和「當責性」具有缺陷的情況下,造成的後果更加嚴重。
那麼,國際社會如何解決科技管理的缺陷?針對創新科技的發展,以下是6項錦囊解方,有望達成兼顧數位發展與科技監管。
近幾個月來,臉部辨識軟體的發展,比監督管理機構解決隱私問題的速度還要快上許多。這顯示了,解決「道德問題」是數位科技效益極大化的過程中,最優先面臨的關鍵議題。
考量到這點,英國政府成立臉部辨識工作小組,研究議題包括:使用即時臉部辨識進行警務工作。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此舉將能兼顧社會和個人層面的好處。
(創新治理的6項做法/圖片來源:Deloitte analysis/World Economic Forum)
今日,加密貨幣已經成為非法移轉資金的最便利途徑,因為這些貨幣與移轉過程沒有被有效的監管。對此,日本「金融監理機構金融服務局」(Financial Services Agency, FSA)與私人加密貨幣部門之間,共同討論相關的監管規定。最後,日本訂定出一系列保障社會的規範,同時也鼓勵企業承擔更多責任。舉例來說,日本FSA授予日本加密貨幣產業一種官方立場,使其可進行自我管理與監理國內加密貨幣交易所。該產業則必須向日本政府呈報所獲得的測量數據(包括交易量、貨幣價值),以作為回報。
「管理」與「數位創新」之間的節奏往往無法搭配。包括,制定法規需要花費數年的時間,但是4IR技術通常以敏捷如衝刺般的速度出現、成長。
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US 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 , NHTSA)為例,他們針對自駕車發展的管理策略,展現了有效同步管理與支持創新的雙重目標。包括,早在2016年NHTSA就發布了新興科技指南。接著,隨著影音技術的創新發展,以及站在產業合作夥伴的反饋之基礎上,NHTSA針對指南進行過四次更新。
2018年當無人機業者要進行測試時,美國仍然以安全為由禁止無人機「在人們頭上盤旋、超出視線、在夜間飛行」。這是美國測試無人機系統的禁規。相對於禁制令,「監理沙盒」製造出一種封閉的、規模可控制的安全環境,讓組織可以在監理者觀察的同時,進行概念驗證(proofs of concept)。
如果做得好,「監理沙盒」可以加速創新,並產生即時的管理學習素材。在美國,有10個公私合作夥伴關係共同使用了無人機系統監理沙盒,從而在安全的情況下加快了無人機創新的步伐。
在芬蘭赫爾辛基等城市,通勤族可以使用一個名為Whim的應用程式來規劃、訂購和支付橫跨多種交通方式的旅行費用。這項創新技術的誕生,來自於芬蘭運輸法規(Transport Code)的修訂。該法規要求所有的公共運輸業者,必須透過開放的「應用程式介面」(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s, APIs)提供關鍵數據,讓大家整合在一起。例如:時刻表、路線和票價。
由於4IR技術會產生大量數據,若能把數據加以彙整並供大眾取用,則有更大機會能將其優勢嘉惠於每個人。
正如倫敦帝國學院校長Alice Gast所說:
「現在比過去任何間點,更需要一個能夠以資料為驅動力的經濟發展模式。尤其Covid—19之後,資料的整體價值對於推動經濟的復甦至關重要。全世界的人們,以及政府、民間社會和私部門,都希望使用資料來促進更多公共福祉。」
一個國家的監理機構若只有與其國內的科技業者合作,這顯然是不足夠的,還需要跨國家、跨區域的監理機構之間的彼此合作。至今,已經有一些振奮人心的案例,顯示跨國合作如何能夠達成良好運作。
例如,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United Nations’ Economic Commission for Europe)2019年9月舉辦了一個論壇,邀請中國、歐盟、日本和美國共同參與以擬定全球自駕車的法規。最終,產出了一系列約束性條款,而且至今已經有50多國簽署響應,為自駕車的科技創新,建立了更友善的環境。
(核稿:Amy Lin)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This is how good governance can make sure technology works for everyone
圖片來源:Marvin Meyer
延伸閱讀:
SDGs的缺角:數位科技為人類和地球服務SDG18
高科技時代如何常保競爭優勢?答案:建立企業道德倫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