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TCFD現況報告】1500家企業簽署 亞太區快速成長
【重點摘要】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TCFD)2020年10月底發布最新報告,報告指出全球已有1500家企業/機構簽署TCFD,其中包括超過60%的全球百大企業,其中亞太和歐盟區域成長快速。此外,各國公部門對TCFD關注程度逐年升高,目前有紐西蘭、歐盟和英國已經將TCFD建議納入國家新法規。

由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成立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專案小組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於2020年10月29日發布了第三份年度報告《TCFD-2020現況報告》(TCFD 2020 Status Report)。
此份報告指出,目前全球已經有超過1500個企業或機構簽署TCFD,而且全球政府公部門也在加速促成此趨勢。包括:加拿大、智利、歐盟、香港、日本、紐西蘭、英國、新加坡和南非等國家,都已經宣布了新政策、或夥伴關係、或遵循TCFD原則,以做為政府機構要求其國內企業披露與氣候相關的財務資訊之依據。
CSRone依據報告內容,摘要整理出4個現況與1實務案例,以饗讀者。
現況一、全球1500家機構支持TCFD,包括全球百大企業的60%
目前全球前百大上市公司中,有逾六成的企業已經簽署支持TCFD或在報告書依循TCFD揭露其氣候與財務相關資訊。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500個企業與組織簽署支持TCFD建議書,其中包含1340間公司和168個產業公協會和政府組織。支持TCGD的企業市值約12.6兆美元,管理資產總規模約150兆美元。
與去年所發布的《TCFD 2019 Status Report》數字做比較,今年支持TCFD的企業組織增加約700個,成長率達85%。其中資產管理者、政策法規制定者對TCFD關注度,持續升高。
TCFD的現況描述包括:
- 簽署支持TCFD的國家有75%來自歐盟與亞太地區(如下圖)
- 持有約47兆美元的管理資產規模(AUM)的投資者,正在與溫室氣體(GHG)主要排放者合作,將資訊揭露與TCFD的建議連結起來。
- 近期許多國家監管機構也緊跟隨著TCFD的建議,目前有110個監管機構或政府支持與簽署TCFD,其中紐西蘭、歐盟和英國3個區域,更將TCFD建議納入國家法規。
(支持TCFD地理區域分布一覽表,歐洲、亞太區域成長迅速/圖片來源:TCFD)
現況二、企業甚少揭露「業務」、「策略」、「財務計畫」相關之潛在財務影響
連續三年TCFD都應用AI科技,針對大型企業導入TCFD做大規模的調查。今年TCFD亦從全球4500家大型企業名單中,依據「年營收是否超過10億美元」、「近3年是否出版永續報告」、「是否出版英文永續報告」等條件,篩選出69個國家8個行業共1,701家大型企業做為調查母體。
TCFD並以4個範疇「治理」、「策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下11項建議,定義為關鍵字,利用AI技術來爬梳這些企業的財務報表、年報、整合報告、永續報告等資料共17,300份。
TCFD今年並擴大原先6個行業類別:「銀行」、「保險」、「能源」、「材料和營建」、「運輸」、「農業食品和林業」,增列「科技與媒體通訊」和「消費品」,成為8個行業的分析。TCFD並強調,每年調查對象不同,未必適合用做跨年度或跨行業之比較。
今年TCFD調查的1,701家企業,其分布表如下。
今年TCFD的報告發現,自2017年至2019年間,依循TCFD 的4範疇11項建議的資訊揭露,每年平均有6%的增加量,成長不少值得嘉許。然而,若細審其中的項目,TCFD小組卻發現,多數企業在氣候變遷對其「業務」、「策略」和「財務計畫」的潛在財務影響,仍然揭露甚少。TCFD認為,企業應繼續朝此方向努力以赴。
TCFD檢視1,701家企業永續數據,其它的重要發現,包括:
- 多數企業是透過「永續報告」的管道揭露其TCFD資訊,「永續報告」揭露管道是「年報或財報」的4倍之多。
- 多數企業仍以「因應」氣候變遷為揭露的考量,而非從企業「營運策略韌性」的最高角度來做此考量。調查發現,每15家公司中只有1家企業,揭露了其在不同氣候情境下企業的「營運策略韌性」(Resilience of Strategy)。
(1,701家企業於4範疇11項目TCFD揭露資訊的佔比一覽表/圖片來源:TCFD)
- 企業規模越大,越傾向依循TCFD揭露其資訊。在2019年,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中有42%的公司依循TCFD建議進行資訊揭露,而市值低於28億美元的公司則為15%。
(1,701家企業市值佔比一覽表/圖片來源:TCFD)
- 「能源」和「材料與營建」行業在揭露TCFD資訊處於領先地位。在2019會計年度中,這兩家公司在TCFD建議的資訊揭露水平分別為40%、30%。
(8類產業TCFD資訊揭露程度一覽表 企業家數:1,701/圖片來源:TCFD)
現況三、對投資人助益最多的TCFD前10大揭露項目
TCFD自設立以來,始終朝向極大化資訊揭露的效益。因此,TCFD亦針對規模超過5兆美元的資產管理機構,和資產總額超過9兆美元的銀行、信貸、評級等機構經驗豐富的投資分析師為對象,發出問卷,希望可以瞭解TCFD風險資訊「對使用者有哪些助益?」的實際情況。
TCFD這份問卷係採用「1(最高度助益)到5(毫無助益)」的尺標,結果顯示,於TCFD的4範疇11項建議中,其評分如下表所顯示。
(TCFD資訊有助益於財務決策一覽表/圖片來源:TCFD)
若再細審11項建議共58項揭露項目,對財務決策助益最多的排名前10大揭露項目,則如下表。表格中最右邊欄目依次是「排名」(Rank);其次是「變異」(Variance),變異程度越大代表看法越分歧;以及「分數」(Score),1代表最高度助益,5代表毫無助益。
(TCFD排名前10大揭露項目一覽表/圖片來源:TCFD)
現狀四、企業導入TCFD所面臨的最大困難
為進一步瞭解企業在導入TCFD框架過程中,最常面臨的困難。TCFD也針對企業、NGO、顧問、產業公會、政府、學術、股票交易所等機構發放問卷,此次共回收485份,其中200份為企業填答。
在200份企業問卷中180份填答的結果,TCFD歸納出企業在導入TCFD框架時,於4個範疇所遇到最大的困難分別是:
- 「治理」範疇:氣候議題已經置入治理機制中,要單獨特別再拉出氣候項目據以揭露,有其困難」(同意者49%)。
- 「策略」範疇:由於涉及商業機密,設定情境分析有其困難(同意者46%)。
- 「風險管理」範疇:氣候議題已經置入風險管理機制中,要單獨特別再拉出氣候項目據以揭露,有其困難(同意者36%)。
- 「指標和目標」範疇:所屬於的產業尚未有標準化指標可資應用(同意者42%)。
(導入TCFD企業於4個範疇面臨的最大困難一覽表/圖片來源:TCFD)
對於上述困難,TCFD建議企業:
- 若企業在公司治理或風險管理的過程中已經包含氣候相關議題,建議額外製作「TCFD議題與章節對照表」。
- 關於氣候相關的情境分析和營運策略韌性的揭露方式,應考慮採用逐步揭露法(Stepwise approach)。
- 若企業需要標準化的產業指標,應尋求工會、標準制定者或相關組織。
除了上述揭露風險資訊之外,TCFD並認為企業進一步利用「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來思考與檢驗公司營運在不同的氣候情境下,才能加強企業的「營運策略韌性」(Resilience of Strategy)。
【TCFD情境分析佳例】穆迪:TCFD是一場馬拉松而非衝刺
TCFD這份報告也包括3家金融組織的實際案例。這3家企業名單如下,本文摘要整理出穆迪(Moody's)落實情形。
- 全球風險評級公司 穆迪(Moody's)
- 全球資產管理機構 加拿大退休金計畫投資委員會(CPP Investment)
- 資產經理公司-(Generati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為了正確評估與環境相關的風險和機會,穆迪(Moody's)調整現有的「企業風險管理」(Enterprise Risk Management , ERM)框架。依據TCFD框架的「實質風險」(Physical Risks)與「轉型風險」(Transitional Risks)的2範疇,穆迪做出完整的鑑別與說明。
對於極端氣候帶給企業損失的「實質風險」項目中,Moody's鑑別出「洪水」、「颶風颱風」是短期內該企業必須面臨的最主要風險,長期來看則是:「氣溫升高」、「水資源」和「海平面上升」(如下圖)。
(穆迪於「實質風險」範疇,其短長期風險一覽表/圖片來源:TCFD)
至於,企業擬轉型至低碳經濟的「轉型風險」項目中,Moody's則以「政策與法規」、「科技」和「市場」3因素為最主要的轉型風險,穆迪並且陳述其短期(2025)、中期(2040)、長期(2050)的風險與機會之所在(如下圖)。
(穆迪Moody's於「轉型風險」因素分析一覽表/圖片來源:TCFD)
穆迪Moody's強調,無論是實質風險或轉型風險,這些資訊將會整合到營運策略中。同時對於未來擬遵循TCFD之企業組織,穆迪發出喊話:實施TCFD的過程是一場馬拉松,非短暫的衝刺,企業將會需要持續不斷的努力。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2020 Status Report
圖片來源: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2020 Status Repo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