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至2015年間,美國不同種族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的比例/圖片來源:Warren Democrats)
美國密西根州佛林特市的毒水事件,是環境種族主義的一個典型案例。2014年,佛林特市的政府官員為了解決財務危機,決議不再跟底特律的淡水處理廠買水,改用佛林特河作為飲用水源,希望能藉此節省供水成本。然而,因為輸水管線老舊,加上運輸過程中並未經過妥善的衛生把關,使水源中參雜具有神經毒素的鉛與其他汙染物。當地10萬名黑人和6千至1萬2千名兒童飲用了鉛含量超標的水,導致了嚴重的鉛中毒事件,更有12位市民因此死於退伍軍人病(Legionnaires' disease)。
居民對飲用水受汙染、惡臭、掉髮、起疹子等災難,提出抗議長達18個月,才終於因為社群壓力迫使市政府正視此問題,重新向底特律購水,並承認先前的過錯。密西根州民權委員會(Michigan Civil Rights Commission)認為,官方反應慢半拍的原因正是「系統種族主義的結果」。
原住民族群也經常受到環境種族主義的欺壓。在美國,聯邦政府以「信託」方式替原住民部落管理土地,企業藉著土地法的漏洞獲取優勢,使原住民不斷受到大量核廢料與其他有毒廢棄物的危害。新墨西哥州納瓦霍(Navajo)地區數十年來的鈾礦開採,已對當地社區居民造成了長久的危害。從1951年至1971年,美國公共衛生局(Public Health Service)對4千名納瓦霍採鈾礦工進行了大規模的人體醫學實驗,使他們在不知道輻射對自己健康影響為何的情況下工作。研究結果不出所料:原住民礦工因採礦所吸進的鈾,會增加其罹患肺癌和其他疾病的機會。
2016至2017年的達科他州(Dakota)油管抗議事件是原住民部落抵制政府力量的案例之一,然而不幸的仍以失敗做收場。在美國達柯他州內長達1,172英里的輸油管,被認為對「立石印第安保留區」(Standing Rock Indian)供給水源之最大威脅,因為不僅水源,該土地上還有墓地祖靈具有歷史與文化層面的重要意義。雖然原住民的抗議並未成功,但該活動引起大眾的關注,美國參議員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並且參與遊行,表達聲援與支持。
環境種族主義之所以時常發生,是因為某些種族缺乏提高環境種族主義的意識(awareness),或是缺乏進行昂貴的法律訴訟之資源。反之,較富有的白人種族擁有足夠的資源,讓他們能夠將機場擴建區、發電廠或垃圾掩埋場,建立在其生活圈以外的其他地方,也就是「鄰避主義」(not in my back yard, NIMBYism)的作法。「鄰避主義」是「不要在我家後院」的縮寫,表示一種「在享受公共設施所提供的服務的同時,卻拒絕承擔嫌惡設施所必須承擔之風險與成本」的心態。
屬於「南半球」(global south)的開發中國家,其安全法規與環境運動較為寬鬆,故很可能被作為先進國家電子廢棄物或其他汙染物鎖定傾倒的地點。
2017年,全球產生了超過4,400萬噸的電子垃圾。換算下來,每位地球公民分別製造了6公斤之多。同時,每年約有80%的電子廢物被運到亞洲,中國廣東省貴嶼鎮便是集散地之一。該鎮河邊成堆的廢棄電腦零件使河川被鎘、銅和鉛所污染,其水質採樣更顯示出當地水的鉛含量比WHO的規範超出190倍。即使鉛含量超標量很微小,也會嚴重影響孩童的智商和學業表現,更遑論超標190倍!
全球化下的環境種族主義案例,還包括將使用過的大量廢棄美國電池從運到墨西哥。同時,美國、歐洲和日本企業在墨西哥經營工廠時,所使用的非法廢棄物廠,更導致當地新生兒無腦症的發生率飆升。
全球面對著環境種族主義的威脅,有哪些積極作為已被實行了呢?環境正義運動(environmental justice movement)透過學術研究、媒體壓力和公民行動來促使世人更加瞭解弱勢族群的處境。民間也利用社群媒體、公民不服從和遊行等方式,為自己的想法發聲。
歐盟已贊助相關的倡議活動,包括設置「環境正義組織暨責任貿易倡議計畫」(Environmental Justice Organisations, Liabilities and Trade project, EJOLT)在內。該倡議是在2011年至2015年展開的,它們集結了來自全球20個國家的科學家與政府官員,一起推動環境正義。隨著北半球已開發國家的環境法案越趨嚴謹,許多人擔心廢棄物傾倒事件將會移轉到南半球。
在COVID-19疫情期間,這些抨擊環境種族主義的政策和作為,可能因疫情而被暫緩擱置,導致有色種族死於該新冠肺炎病毒的可能性更高。於此同時,也會有更多的複雜因素案例,使得環境種族主義的議題被更多世人看見。環境種族主義勢必要被正視與終結,如此才能創造更公平的社會。
核稿編輯:Amy Lin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What is environmental racism?
圖片來源:Clay Banks
延伸閱讀:
PRI執行長:以責任投資終結種族歧視!
高科技時代如何常保競爭優勢?答案:建立企業道德倫理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