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20 | 作者:Sara Adams、黃男州、張瑞婷/ 整理:CSRone

【分析發表會加碼回饋】2020企業新挑戰:Covid-19、SDG、碳交易、TCFD、氣候變遷

台灣永續發展領導品牌CSRone今年度的重點論壇「2020 第六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全球線上發表會」已於3月26日圓滿落幕。因應Covid-19疫情的發生,這次發表會CSRone團隊透過視訊軟體成功地將實體活動轉移到線上。發表會中CSRone依例公布其第8冊《2020臺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研究報告。該報告係針對國內556家企業與亞太區域市值前10大的86家企業,檢視其ESG表現。

這次線上論壇吸引近1千人註冊,全球近600位CSR專業人員全程參與聆聽,並且會後提出許多問題。CSRone特地邀請講者們,針對聽眾提問書面回覆,讓永續知識無限擴大。

【聽眾向CECP行銷傳播部總監Sara Adams提問】

Q1:從Covid-19發生後,您認為組織未來應著重關注那些關鍵議題風險(供應鏈、政治風險等)?

Covid-19疫情敲響全球領導企業一記醒鐘,該是專注於公司宗旨與價值觀的時候了,並且企業應該著眼於長期規劃與目標。自911恐怖攻擊事件結束後,我們也汲取2008年金融危機、SARS、愈發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其他危機時期的許多經驗和教訓,使得CECP的200多家會員組織,藉由過去的經驗建立的厚實基礎,才能因應COVID-19的襲擊。

為了預測、降低風險可能所帶來的損失,全球領導品牌企業正不斷朝向滿足各個層面利害關係人的需求而努力。他們首先在內部優化員工治理與照護,並於外部改善供應鏈、客戶與投資者的期待。

1. 員工照護:員工即是企業最重要的利害關係人。疫情發生至今,諸多企業已透過調薪、保證薪資等方式確保員工照護。全球零售業龍頭沃爾瑪(Walmart)透過獎金發放的方式鼓勵員工;百事可樂提高四月份的工資;知名製藥企業安進(Amgen)發放津貼,以支付在家工作所需的設備與網絡費用;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則提高員工每月薪資、減少日常工作班次。

2. 供應鏈問題:無論各國政府有無介入並採取行動,各組織都已加快腳步,修復或填補因疫情而發生中斷、減產的供應鏈問題。為了增加呼吸器的供應量,通用汽車(GM)與Ventec Life Sciences攜手合作。美國醫護人員口罩嚴重短缺,而棉製衣服公司Hanes也緊急加入口罩生產行列;蘋果公司也捐出2,000萬副口罩。

3. 與投資者溝通:這不是歷史上第一次經濟重挫,因此從永續發展與長期經營管理規劃思維的角度來看,我們相信,企業組織可以從歷史中汲取經驗、記取教訓,並據以學習改善。風險對組織的健全,有其好處與必要性。CECP曾發布一份《溝通的長期規劃》(Communicating Long-Term Plans),文件中建議企業,針對企業如何因應未來風險,應該與投資者妥善溝通。而企業中的投資關係管理部門人員,必須精準地理解投資人希望看到的資訊,並且提早做好準備。

4. 支援社區行動:根據近日CECP的最新調查顯示,無論是實施救災應變措施,或是修改既定政策(捐款、禮品捐贈或公益行動),已有89%的企業組織針對疫情採取了一系列的社區支援行動。位於拉斯維加斯的米高梅國際度假村(MGM)、永利度假村(Wynn)等飯店集團正攜手社區、合作夥伴,捐贈並發放食物;諸多公共事業企業組織如Entergy、AT&T、Comcast、PSEG更是提供免費無線網絡等服務。

全球領導品牌的企業也會將利害關係人的考量範圍提升至全球。CECP轄下的CSR全球交流網絡(Global Exchange, GX)致力於以國家地區為基礎,尋求具有永續使命的企業組織,組成策略合作夥伴,共同在世界各地引領永續向善的風潮、促進社會投入、公益慈善、社會參與。2017年加入CECP的CSRone,正是我們台灣首位策略聯盟的好夥伴。

在這充滿不確定性挑戰的時代中,我們更透過GX,蒐集各組織如何結合核心業務以對抗疫情的創新性思維與發想。例如:位於印度的CSR顧問公司Samhita近期創建了印度工人基金會(Indian Worker’s Fund),藉由非政府組織與金融科技平台的合作,援助那些因疫情生計受到嚴重影響的印度工人。

透過GX,可幫助CECP聯盟中的200多家領先企業先行了解,並適應全球各地區的細微差別之處,進一步評估其業務所涉及地區的相關風險。

Q2:如何透過SDG目標驅動更大的商機呢?

全球領導品牌的企業大多數正遵循著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進行他們相關項目的規劃與行動,並結合組織核心與專業知識,進一步展現企業的績效亮點。但是,我們也明白一間組織無法同時回應所有17項目標。為此,我們建議組織先行評估自身在哪幾項議題中本身就擁有發展優勢(獨特的利基市場),一旦發展目標與企業核心結合,那麼在說明其公司使命和宗旨等故事時,也將會有更好的效果。

舉例而言,自來水公司應特別展示其對目標六(淨水與衛生)的關注度,且清楚說明組織的目標是什麼?迄今在此項議題上有什麼影響?有哪些計畫?並進一步透過企業的網站與CSR報告書呈現其在SDGs的進度與影響力。

Q3:由全球200多家企業所組成的全球性組織CECP,它使企業有能力成為造福社會的力量。請分享全球CEO在下一個關鍵十年中,能夠做出哪些改變?

我認為在接下來的十年中,企業組織可以著重於兩件事:
1. 評估組織的「總體社會投資」(Total Social Investment, TSI)。
TSI評估模組是CECP為使組織能夠衡量其投入資源的一套工具,此項工具更可提供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一個高度可衡量、可比較性的方法,來確定標誌出S(社會面)在ESG (環境面、社會面、公司治理面) 中所創造的總體價值。其包含內部層面的員工培訓、多樣性、包容性,以及外部層面的供應鏈變化與資金捐款。
>>延伸報告:《賦予ESG的S真實價值》(What Counts: The S in ESG)。
>>延伸專題:讓隱形的顯形 賦予ESG的S真實價值

2.  擬定組織長期策略規劃  。
針對企業組織內部的成長、策略與風險方面,制定一份三到五年的長期規劃,這份計劃可參考下列九個領域做進一步的策略擬定,藉此為組織的永續發展做好全面且完善的準備:
1)全球大趨勢
2)企業宗旨
3)風險與機遇
4)競爭定位
5)長期價值創造:持續創新並經營生態系統
6)人力資源
7)公司治理:高管薪酬,股東和利害關係人參與,策略擬定和董事會結構
8)前瞻性的財務和經營績效
9)資本配置

此種長遠的規劃與觀點,相較於過去以股東利益為中心、以每季營收成長的短期規劃相比,將能使組織更能適應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若想知道更多資訊,也可到CECP官方網站中搜尋,亦可將您的疑問寄送給我們(info@cecp.co)。

【聽眾向玉山金控暨玉山總經理黃男州提問】

Q1:供應鏈管理對企業的永續發展而言非常重要,但對於部分公司而言,儘管已針對供應商進行CSR的相關評估與審查,但很難針對其做出懲處或其他機制去替換掉那些未達成評估目標的供應商。請問應如何鼓勵、強化或提高這些供應商在ESG領域中的關注度呢?

關於供應鏈管理,玉山也持續在學習如何與供應商合作逐步地擴大影響力。玉山除了透過採購等財務上的方式外,也會主動邀請理念相近的供應鏈合作夥伴共同響應環境保護、社會公益等倡議,透過正面鼓勵的方式強化影響力。

Q2:政府可以透過碳交易與碳稅兩種機制,達到管制企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會對跨國企業貿易帶來什麼影響?特別對於採購以及生產策略,是否會採取更嚴格的標準?台灣未來有可能發展標準化的碳交易市場嗎?

關於台灣未來碳交易與碳稅的議題,由相關的專家來回答可能會更適合。

以玉山近期全面發行零碳信用卡的經驗來簡要分享,在相關標準尚未成熟前可以從自己做起,引領相關產業制定產品碳標籤,在企業的營運過程中,逐步落實碳排放的管理與減碳。鼓勵企業可以主動參考國際與國家制定的相關碳標準,提升企業碳排放管理。

Q3:請問玉山的金融業務未來會朝向類似於英國跨境匯款公司「Transferwise」的服務,還是將發展重心放在企業合作夥伴與個人客戶上呢?

順應大環境的趨勢,玉山長期策略主要2大方向是金融數位化與亞洲金融平台,未來這些都將促進金融商業模式改變,長期將降低顧客跨國界、跨虛實等的金融交易成本,並創造社會更大的價值。

而改變金融商業模式需要3個主要的力量的相互配合,包含技術的成熟、使用者的行為、法規監理的調適,玉山會持續因應趨勢、持續轉型並維持核心價值的穩定,滿足未來企業夥伴與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

【聽眾向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執行董事張瑞婷提問】

Q1:如何因應政策規定揭露TCFD資訊?

從2019年底至2020年初,陸續公告企業編制年報、CSR報告書以及公司治理評鑑等需要揭露企業因應氣候變遷的相關評估資訊。儘管針對個別文件需要揭露的項目跟面相略有不同,但TCFD的核心揭露原則,可以區分為治理、策略、風險管理,訂定指標與目標等四個面向。

治理面向來講,企業需要說明董事會監督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情形,以及管理階層如何評估與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而從策略層面來說,需要說明企業所辨識出的短中長期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以及對企業的商業模式、策略與財務規劃產生的衝擊。以風險管理層面而言,企業主要需呈現組織對於氣候變遷因應策略,建議說明企業辨識與評估氣候相關風險的流程,以及如何將其整合進企業的整體風險管理制度中。在指標與目標的部分,企業可以盤點是否有設立減量目標或科學基礎減量(SBT)目標,以及是否有建立其他與氣候變遷相關的指標,諸如溫室氣體強度目標、能源用量、用水量、綠建築數量、再生能源使用量、能源標章產品認證數量等。

透過法規制定揭露事項的引導,可以讓企業認識氣候變遷對於企業造成的可能財務影響,及早進行準備,不僅因應法規要求,也提高對氣候相關財務影響風險與機會的掌握。

Q2:政府可以透過碳交易與碳稅兩種機制,達到管制企業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這會對跨國企業貿易帶來什麼影響?特別對於採購以及生產策略,是否會採取更嚴格的標準?台灣未來有可能發展標準化的碳交易市場嗎?

面對全球因應氣候風險,各國已相繼訂定或實施碳排放交易制度,目前國際間亦有《巴黎協議》明文訂下可透過「市場機制」幫助各國達成減碳目標,但因牽涉許多經濟利益,已連續多年未能於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形成進一步具體共識,跨國合作的碳市場機制不容易建立,需要回歸到各國落實自主貢獻,才能讓全球脫碳。

針對高度倚賴出口及跨國性企業,還是需要掌握企業所在地國家的減碳政策,並及早規劃相關碳管理策略,如內部碳定價、設定科學基礎減碳目標、及參考TCFD進行氣候風險與機會鑑別與財務衝擊評估等。

關於台灣,台灣於2015年6月立法院三讀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正式將溫室氣體減量法制化,從盤查、自願減量到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並訂定第一期溫室氣體階段管制目標,2020年要較2005年減量2%,環保署在4月份時表示有機會達標。

今年(2020年)也將啟動第二階段(2021年至2025年)部門溫室氣體排放管制目標。近期曝光的環保署規劃,台灣的減排措施將參考國際碳定價,納入「污染者付費」機制,搭配補助減量形成減碳的經濟誘因,以期達成減碳目標。

Q3:氣候風險對於企業來說是很大的威脅嗎?如何讓企業提升對於氣候變遷風險的認知與意識,目前投資人以及企業領導人是否針對氣候相關的風險有所體悟?

近年來,由於極端天氣肆虐,各界對氣候變遷問題的討論熱度也逐漸升溫。近幾年來世界經濟論壇每年出具的《全球風險報告》中,未來十年,前五大長期風險皆與氣候變遷和環境議題息息相關。根據資誠《第23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統計,儘管企業領袖們未將「氣候變遷與環境破壞」視為前五大重大威脅,但是已有意識到氣候變遷議題的急迫性。約有25%受調查的全球企業領袖,認同氣候變遷能夠產生新的產品與服務。反觀台灣則僅有8%的企業領袖代表,認為氣候變遷將為公司帶來重要的新產品與服務機會。台灣企業應正視氣候變遷帶來的潛在風險和機會,尤其更不能忽視氣候變遷對於財務所造成的影響與衝擊。因為劇烈的氣候變化,將可能導致供應鏈斷鏈、能源成本提高等等,因而造成潛在的資本支出。

而對投資人而言,如果投資標的企業對於氣候變遷相關風險與機會揭露的程度不足,無法說明氣候變遷對組織的潛在財務影響,便無法導出正確地的財務決策,也會影響其投資決策所創造的利潤。知名投資機構貝萊德(BlackRock)在年初,曾經針對氣候變遷議題發表看法,並發布因應的新投資方針。貝萊德認同氣候變遷對投資造成相當大的風險,並且率先將其列為關鍵投資考量要素,讓氣候變遷和永續發展成為投資策略的中心。貝萊德的劃時代發言為永續金融的邁進劃下里程碑,象徵主流投資機構對於氣候變遷所產生的風險的體認,並積極採取行動以投資帶動更多創新能源、環境永續等領域的發展。

>>永續速讀,菁英的知識管理好夥伴!已為您整理好:GRI x UNGC 實用指南:整合SDGs與企業永續報告書
>>永續速讀,菁英的知識管理好夥伴!已為您整理好:【CSRone】COVID-19 企業及時因應指南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圖片來源:CSRone 


延伸閱讀:
【第六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精彩回顧】Madelyn Antoncic :AI科技=優化ESG投資+定錨SDGs
【第六屆台灣永續分析報告發表會:幕後直擊】 迎擊Covid-19 永續規劃即是積極化解危機 主動掌控機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