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發會副主委鄭貞茂於開幕致詞時表示,永續發展議題從數年前便已開始推廣,自2013年出版的149本企業社會責任(CSR)報告書,直至今年出版的528本已成長了3.5倍之多。但也同時觀察到近年報告書成長漸緩的趨勢,鼓勵公部門率先發布CSR報告書,帶動民間企業一同努力,也呼籲尚未納入政府規範揭露義務的企業,能自主出版報告書。
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簡又新大使也指出,台灣企業的永續發展,已進入透過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進行風險降低、機會創造的階段,且出版CSR報告書也成為了評估公司價值的標準,可見企業永續已開始成為主流思潮。
CSRone永續報告平台創辦人嚴德芬說明,為帶給政府與民間機構更廣闊的永續思維,研究團隊首次將分析範圍拓展到與台灣擁有密切經貿與文化交流的新加坡、日本、韓國等9個亞太區域,將他國的CSR趨勢與經驗,視為台灣接軌國際的借鑑與啟發。
主辦機構研究團隊費時7個月,針對台灣528本永續報告書登錄550個項目,進行80萬筆資料之分析完成《2019臺灣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報告。論壇當天由CSRone永續報告平台總監陳厚儒代表報告關鍵發現。
現場的CSR相關工作者皆專心聆聽,並不時紀錄會議的精彩簡報。
目前我國政府規定,資本額超過新台幣50億元上市櫃公司以及特定化工、食品、金融等企業,強制規範出版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今年我國永續報告書出版總數量為528本,相較前一年515本,僅2.5%微幅成長。顯示除非政府下修資本額強制之規範,出版數量短期內將趨緩。
此次調查的528本CSR報告書中,其中90.5%(478本)是由上市櫃公司出版,以金融保險、化學工業、電子零組件之產業為主要出版大宗。以及47.4%(231本)是自願性出版報告書,此中原因或者是預期被規範出版提前熱身,也有將報告書視為企業體檢表,據以實踐。
根據統計結果指出,台灣營收前百大的企業85%已出版CSR報告書,目前僅剩15家企業尚未編制CSR報告書,這15家企業資本額低於新台幣50億元,尚未列入政府強制規範的範圍內。
企業永續報告書是企業針對投資人、客戶、供應鏈、員工、社區、媒體、協力團體、政府等利害關係人,最扼要、最基本、最精萃的溝通管道,除了能據以盤點自身CSR作為與營運績效外,亦可從中發掘商機。是以近年來,國內外越來越多投資者與消費大眾,越發重視企業公布資訊的可信度、透明度,以及企業實踐社會責任的績效。尚未發行CSR報告書之企業,實可將出版永續報告書,視為創造外部與內部效益的工具,積極以赴。
近年企業編撰CSR報告書也成為盤點企業CSR作為、獲得投資者信任的關鍵渠道。由分析報告書中可看出,目前有編製CSR報告書的上市櫃公司每股盈餘EPS (Earnings Per Share) 高達3.0,相較於大盤的2.19高出了0.81。另外,股東的權益報酬率ROE (Return On Equity)達9.11%,更是明顯優於大盤的4.41%。
國際級貴賓道瓊永續指數 (DJSI) ESG標準分析部門首長Edoardo Gai(左)、新加坡CSRWorks董事總經理Rajesh Chhabara(右)與CSRone永續報告平台創辦人嚴德芬(中),熱切關注SDGs議題。
永續議題與風險管理的關係密不可分,隨著科技發展進步快速,資訊安全議題也成為企業關注焦點。據研究統計,「資訊安全風險」議題已從去年度的第六名大幅躍升至第二名,在個別產業中也被列為前十大關注風險,顯示國內企業對於「資訊安全」議題的意識大幅度提升。
企業實踐永續,需要長期的熱忱支持,研究團隊此次首度推出「永續溫度指數」,簡單扼要地呈現台灣、日本、中國大陸、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等9個亞太地區前10大企業的永續作為,以鑑別出台灣企業永續發展的方向與程度。
研究團隊依國際關注焦點議題「公司治理」、「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 」、「環境保護廢棄物」、「節能減碳」、「教育訓練」、「員工照顧」、「社會投入」與「人權」等8項議題構面,再依據其報告書中「提及」1度、「作為」2度、「績效」3度、「目標」4度、「改善」5度的評鑑標準,登錄各公司於各項議題的投入高低程度,並做交叉校正與計算平均「永續溫度指數」。指數愈高,表示該區域的企業於該項議題的管理作為愈趨完整。
結果發現,亞太9國綜合永續溫度指數前三名排序為: 韓國(3.36度)、新加坡(3.06度)以及台灣(3.03度)。以及,亞洲企業對於員工照顧普遍不足;而香港較重視公司治理與重視人才培育;中國大陸企業則重視社會投入的績效;以及馬來西亞企業最少企業提及人權議題。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延伸閱讀:
GRI執行長Tim:企業永續將成為主流顯學
亞洲跨國前10大企業調查 企業永續溫度指數前三名:韓國、新加坡、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