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依據Forbes 2018年全球兩千大企業調查與國內之資料,篩選出9個亞太區域前10大的企業的名單 ,檢視其永續報告書。
二、依據GRI、ISO、亞洲企業特質與台灣企業CSR的實踐經驗,標誌出8大重要永續議題。
三、根據「提及」1度、「作為」2度、「績效」3度、「目標」4度、「改善」5度的評鑑標準,登錄各公司於各項議題的投入高低程度,並且做交叉校正,最後計算出「永續溫度指數」。指數愈高,表示該區域的企業於該項議題的管理作為愈趨完整。
根據統計,亞太9國永續綜合溫度指數前三名排序為: 韓國(3.36)、新加坡(3.06)以及台灣(3.03)。以平均分數來看,韓國於8大議題的管理作為最完整;以及亞洲多數企業於設定目標 (4) 與改善計畫 (5) 皆可再大幅提升。
聯合國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啟動17項永續發展目標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對全球來說既是挑戰也是商機,這17個SDGs包含169項細項目標 (Targets),目前已是全球共通語言。研究團隊發現,亞洲9地區企業的SDGs平均永續溫度指數為2.07。其中,香港、日本、馬來西亞、印度及中國大陸更僅「提及」且尚未達「作為」階段。臺灣企業則對SDGs議題有「提及」、有「作為」、有「目標」並展現「績效」,然而尚無任何一家企業提出「改善」計畫。
許多企業皆認為員工為企業最重要的資產,但亞洲企業在8項議題中員工照顧項目排名第6,而且平均永續溫度指數不到3。顯示,亞洲企業於照顧員工普遍不足。亞洲88家企業中只有4家企業 (韓國2家、泰國1家、新加坡1家)有設立員工照顧目標。
重視公司治理議題的排序為:香港、泰國、台灣。香港有3家企業在公司治理議題上設定目標及改善計畫。研究團隊推估,香港應是承襲英國經濟體制重視公司治理議題的長期歷史使然;而泰國政府則應是於金融海嘯後重新打造健全的證交管理制度,所獲得的績效。臺灣則應是和政府多年推廣有成公司治理評鑑制度密切相關。
88家企業普遍重視教育訓練議題,但仍以香港為第1。香港有3家企業設定教育訓練目標並且有2家企業有改善計畫,顯示香港企業非常重視員工教育訓練。而臺灣雖然所有企業都有揭露教育訓練的績效成果,但在目標設定上卻急速冷卻僅至1家。
中國大陸與韓國前10大企業皆有揭露社會議題的績效成果,但中國大陸各有4家企業設有目標與改善計畫,整體來說略勝韓國一籌。
人權議題相對其他議題較難管理與績效展現。有些地區在法規上的完整性已包含人權相關規範;而部分地區因政治情形不同,對人權議題亦相對敏感而未提及。綜合來看,馬來西亞、香港、中國大陸對人權議題較為冷淡,馬來西亞僅4 家企業「提及」人權議題。韓國和泰國則於此議題相對較為關注。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SRone永續報告平台
圖片來源:CSRone永續報告平台
延伸閱讀:
GRI執行長Tim:企業永續將成為主流顯學
都市循環生活 從細節發現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