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P供應鏈計畫自2008年啟動以來,已進入第10個年頭。報告指出,對於大多數企業而言,其供應鏈產生的環境衝擊,明顯超過了自身營運。因此客戶在購買商品和服務時所做出的決定,以及對供應商的影響方式,可為積極的改革提供很大的機會。2018年,此115名供應鏈計畫成員有43%表達,已確認會根據環境績效來剔除部分供應商,有30%則考慮於不久的將來實施。有63%計劃成員正透過或考慮依據供應商在CDP揭露的數據,來做為簽訂採購合約之參考。
在供應鏈問卷的回覆上,氣候變遷展現最大成長。其提交率從2017年的23%增加到2018年的35%,揭露出上游供應商比公司直接運營平均高5.5倍的排放量。對水管理採取的行動似乎是需要極力加強,只有17%的供應商報告了他們與其供應商會就水安全議題進行議合。森林問卷中,只有三分之一的供應商表示正在與其上游直接供應商合作,以支持和提高他們提供永續原料的能力。只有17%的供應商表示他們會與第二階以後的供應商合作,以管理和減緩與森林相關的風險。
供應鏈計畫成員2018年向11,692家供應商提出了要求,共收到5,545份來自總部設在90個不同國家的企業回覆,比2017年增加了14%。這些供應商報告的範疇一和二的總排放量為7,268 Mt CO2e,大於美國和加拿大的全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即使如此,此數值很可能低估了實際總量,因為只有75%的供應商提供量化的範疇一排放量,只有58%提供了範疇二的排放數據。
而SER是CDP對受客戶要求填報供應鏈計畫問卷之企業,針對其供應鏈管理績效所進行之評分。其從2016年開始,已歷經3年的實施。從2016、2017至2018年,全球分別有28、58與128家企業獲得A,並名列於Supplier Engagement Leaser Board之中;臺灣企業則是0、2與3家。比起全球的成長率,臺灣表現是較為落後。其中,台積電、聯電、友達是屬於製造業別(Manufacturing),日月光是被歸類在服務業類別(Services)。此4家入選Leader Board的企業中,台積電已連續2年上榜。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東海大學產學與育成中心 企業永續服務組 陳耀德 博士
圖片來源:frank mckenna、東海大學產學與育成中心 企業永續服務組 陳耀德 博士
延伸閱讀:
臺灣企業 2018 CDP 填答結果上篇:氣候變遷問卷
臺灣企業 2018 CDP 填答結果下篇:水安全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