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 Corp的研究顯示,英國B型企業的同比增長率(year-on-year growth rate)平均每年增加14%,比英國企業成長率平均高出28倍。另外,經B Corp認證的消費品品牌在2017年平均增長21%,相比之下,全英國各行業的平均率僅3%。顯見B型企業有其無可忽視的力量。
除了補助金與捐款,社會企業將開始看到更多能協助其擴大規模的影響力投資。加拿大慈善平台創辦人暨寶馬基金會專案經理Ryan Little認為:「在未來的5到10年內,這樣的混合型融資方式會繼續發生。」
Daniel Buchbinder同意:「影響力投資在拉丁美洲呈現指數成長。此外,國際援助已採取實際具體的行動,將自己定位為影響力投資者和社會企業生態系統中的關鍵角色。鑒於它們對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影響,這應當是一巨大加速器。」
公私部門也會透過合作提供社會企業資金,就如創新基金Sky News與政府合作的海洋救援計畫,參與的企業將獲得Sky Ocean Ventures高達200萬英鎊的投資。
我們可以期待看到社會企業為實現系統性變革,社會企業將會採取更多形式,彈性地與政府發展更密切、更多元的合作。成立於1998年位於瑞士每年頒發社會企業家榮譽的NGO施瓦布社會企業家基金會(the Schwab Foundation for Social Entrepreneurship)董事暨領袖Katherine Milligan說:「現在,許多社會企業家不再詢問他們是否應該與政府合作,而是如何與政府合作。如果你想在國家的層面解決問題,你就無法避免或逃避與公法人成為關鍵的合作夥伴。」
「由於印度存在著各式各樣的問題,人們對政府沒有信心,現今傾向於使用商業方法來解決關鍵問題,因此我認為社會企業在印度角色將越趨重要。」Mangal說。
勤業眾信一份關於社會企業的最新報告討論,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與大數據技術的進步將如何提供企業發揮正面社會影響力的新機會。這些技術正從根本上改變工作完成的方式、完成的人及影響社會的形式,並將為企業開闢新的、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的機會。
Thurston認為,數據成本將繼續下降,而這將有助於社會企業家設計更符合弱勢群體需要的訊息和金融服務。
總體來說,不論是社會企業是否會茁壯成長,或者是大型企業能否變得更具社會責任感,全球民眾都將依據企業實踐三重底線(Triple Bottom Line)的能力,來界定他們是否符合社會企業的定義,以及判斷該企業是否有永續的未來。而新的合作夥伴關係、以市場為導向的產品、技術以及融資模式,將有助於推動社會型企業的發展。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
The Outlook for Social Enterprises in 2019 and Beyond
B Lab Taiwan
既賺錢又對世界好,台灣八家企業亞洲第一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社會企業的11項關鍵募資策略
2019年投資趨勢:ESG是王道 ! 高層次系統思考是關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