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30 | 作者:Eileen Gallagher /編譯:CSRone 王晧軒

面對極端氣候,東南亞企業該怎麼辦?

根據2018年1月世界經濟論壇所發布的報告,目前全球企業營運最大的前5項威脅其中3項與氣候變遷相關,包括: 極端氣候、天災以及無法減緩或調適氣候變遷。而這樣的情況對於東南亞的產業和社會更為嚴苛,今日東南亞企業所遭遇到氣候變遷的影響是史無前例的。

根據稍早2015年亞洲開發銀行另一份針對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泰國和越南的報告,從1990年到2010年東南亞已經超越成為全球碳排放量增長最迅速的區域。由於這個區域還在強調經濟成長,政府或企業尚未擬定或具體執行因應氣候變遷方案,因此面對極端氣候風險,東南亞在經濟損失上相較於全世界的其他區域感受最為深刻。

有鑑於現有看得到及預期的氣候變遷可能造成的影響,面對極端氣候風險的事實,東南亞企業必須有所準備。在兩篇報告中,專家針對跨國貿易以及企業如何行動等項目提出建言,希望能協助企業建立復原能力來因應極端氣候變遷。

東南亞區域是全世界第四大經濟體,這個區域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有著驚人的經濟成長與都市化。包括預計到2050年,東南亞的人口數將會到達7.6億人。這些人大部分集中居住在低窪的沿海地區中的都市,帶來社區及產業極大的風險。

舉例來說,印尼有全世界第二長海岸線,將近60%的人口以及80%的產業線,暴露在海平面上升、暴風浪潮、以及淹水的風險當中。

印尼都市化的速度僅次於中國,但是跟其他新興國家經濟體比較,印尼卻有1.5兆基礎設施的不足。印尼的首都雅加達因地層下陷及薄弱的基礎設施,正在比全球其他大城市更快的速度下沈中。

而泰國的亞洲災害防救中心針對該國425家中小型企業所提出一份報告中指出,極端氣候已經對該國中小企業和勞動力,產生極強烈的衝擊。其中面對急遽的氣候變化,約37%的企業表示員工無法抵達公司;26%的企業表示無法配送商品;22%的企業曾經在設備上受到損失;20%的企業曾經收到遭受氣候變遷所損害的原物料;甚至17%的企業表示無法順利從供應商拿到原物料或是相關服務。

為了應對氣候變化,東南亞區域的企業需要建立強韌的復原力(resilience),這種韌性可以協助企業於極端氣候變遷情境中,進行預測、緩衝、適應和復原。建立與強化韌性可以幫助企業確保其寶貴的資產、保持生產力並且降低成本。企業韌性也能夠使企業更廣泛地與社區、供應鏈和營運環境連結起來。每個企業都依賴基礎資源和基礎設施來運作,但它也需要一個蓬勃發展的經濟共同體來支持其基本的人力,自然和金融資產。企業韌性可創造多元的商業利益,包括品質穩定的原物料,以及員工的健康與安全。

甚至韌性也可以幫助企業開發在市場上的成長機會。舉例來說,一個公司可以藉由行銷自己的產品及服務,來幫助其他公司強化適應力。韌性也可以幫助維持利害關係人對企業的信心、建立顧客忠誠度、並向投資者保證公司有能力因應氣候的危機。

首先一個公司必須先了解潛在的風險。評估氣候的風險需要公司在整個運營、供應鏈和社區環節當中,辨識出氣候災害所暴露出的風險-例如熱浪,極端氣候和乾旱。了解潛在的危機是極為重要的。例如,在大雨之後基礎設施不足導致製造設施的淹沒,或者道路和海港受損而導致貨物和服務的配送中斷。簡單來說,氣候的風險會影響公司的策略及收益、營運、人力資源、法規,銷量及市場。

面對極端氣候變遷,公司可以藉由下列五個步驟開始建立韌性:

  1. 建立治理的專責部門。
  2. 全面評估營運、供應鏈以及社會所可能面臨的氣候風險。
  3. 根據公司的資金資產擬定韌性策略。
  4. 結合其他夥伴的資源以擴大韌性復原力。
  5. 主動揭露風險與即時回報進度。

面對越來越嚴苛的極端氣候變化,東南亞的私營企業必須付諸更多的努力才能強化企業堅韌的復原力。

 

資料來源:How business can manage climate risk in Southeast Asia
圖片來源:Channey


延伸閱讀:
氣候變遷成經濟預測大盲點?但學者們漸漸重視其影響力
低溫加上颱風頻仍 台灣氣候風險全球第七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