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2 | 作者:作者/ CSRone / Amy Lin

數據化與量化大幅驅動循環經濟與企業永續成長

管理學之父彼得˙杜拉克曾經說過:「唯有衡量才有管理。」(You can't manage what you don't measure. )

由CSRone永續報告平台、優力UL (Underwriters Laboratories) 國際安全驗證認證公司主辦,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CCS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等單位協辦的「永續量起來  CSR績效數據化」論壇,於2017年10月19日下午在台北六福皇宮圓滿閉幕。會議共吸引超過120位嘉賓與會,並由CSRone永續報告平台創辦人嚴德芬、台灣企業永續研訓中心理事長簡又新、以及UL環境健康安全與永續業務部全球業務發展總監Khoi Do共同揭開序幕。

CSRone永續報告平台表示,今日CSR已經成為全球政府與企業的共同語言;全球領先標竿企業皆已出版年度CSR報告書,透明揭露企業的永續作為。然而,如何將CSR績效進行數據化的彙整與分析,使企業可以更有系統性地進行內部管理或溝通,以符合利害關係人的期待,則是下一個階段企業永續成長所要面臨的進階挑戰與契機。
CSRone永續報告平台表示,數據化或量化是企業管理的基礎。企業內各部門的量化數據,若能善加利用的話,不僅能夠達到精確管理、衡量CSR績效的目標,還可以衍生出數據的比較、傳遞、串接、運算等功能,創造出CSR策略思考的新角度。

UL大中華區總裁馮皓表示,100多年來,UL始終致力於為公眾創建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環境。而隨著各領域的發展與需求的出現,在傳統的安全檢測認證業務外,UL不斷推出更加多元化的業務。軟體部作為UL的一個事業部,更是擁有包括EHS、永續發展、供應鏈管理、產品合規等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全面管理營運績效,提升競爭力。

這場以CSR績效數據化為主題的論壇,就是希望可以從各種量化的角度與實際經驗,邀請跨國專家帶來最前沿的國際趨勢,分享量化管理是如何達到強化企業永續決策的目標。

量化驅動循環經濟且創造社會價值

在第一場優力UL永續首席專家Adrian Wain在以「數據驅動決策—線性經濟邁向循環經濟」為主題的演講中,他強調數據 (data) 和量化對於企業成長的重要性。由於數據 (data) 是客觀的,可以互相比對,數據本身就具有「催化」(catalyst)、「規約」(constraint)「協調」(coordinator) 的功能。因此,這種以量化驅動管理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ies)模式,將是未來企業能否保持長期成長的關鍵。

Wain表示,量化或數據化能讓企業獲得成長的主要驅動力。量化的管理方式不僅能夠達到讓工作環境更妥適、危機預防更周密、以及永續管理更深化等諸多目標。進而也能夠讓企業在確認符合法規、建立安全工作環境、透明管理、輸送傳遞品質、以及品牌商譽上,皆能更有效率、更精確、更具體。

Wain表示,在傳統「線性經濟」 (linear economy) 模式下,企業依序擷取資源、製造生產、運輸遞送、消費使用、廢物丟棄。然而,這種模式會隨著全球人口不斷增長、資源快速耗損,對生態系統造成各方面的災難。新的「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 概念於焉誕生。「循環經濟」觀念強調,產品或零件的製造過程,皆能再回收、再共享、再修理、再製造、再運輸傳送、再使用等等。

以及,企業可參考5種循環經濟的模式,讓企業的永續成長能夠更深化。 
一、供應鏈的循環概念: 使用可更新、可回收、可生物降解的原物料。
二、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 讓產品可以修理、升級、或重新包裝上市。
三、將產品視為服務: 企業擁有產品(或原料)所有權,消費者只使用產品。
四、建立分享平台: 鼓勵租用、分享、交換閒置物資。
五、回收與賦予新價值: 確認已使用之物件的再次用途或重製使用。

從物料平衡到循環經濟

第二場UL環境科學家楊劍明博士則以「從物料平衡到循環經濟--量化管理綠色工廠」為題發表演講。他指出,今日地球資源逐漸耗盡,企業取得原物料的競爭越形激烈,廢棄物的管理成本也越來越貴;加上民眾環保意識日增,以及股東與市場要求企業管理透明化。該如何減少原物料於製程中的損失,以及給予廢棄物新的價值,就成為企業競相思考的重點。而「零廢棄」(Zero Waste)更成為企業永續營運的理念和目標。

楊博士指出,「物料平衡法 」(Mass Balance Approach) 是指工廠的所有投入input (包括: 原物料、水、電…),應該等於工廠的所有產出output (包括: 產品、廢棄物、製程耗損、排放…)。然而,根據研究卻發現,兩者其實並不相等,其中部分的原物料,因為沒有精確的管理流程與量化,在過程中就不見了。無精確的量化就無法提供管理,更遑論建立循環經濟的綠色工廠。

楊劍明指出,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是指工廠在產品設計之初,就思考產品的可恢復性與可再生性,使產品、零件、和原料永遠都可以在其最高的使用率和最高價值上。也就是說,在工廠產品的設計、資源消耗、製造、零售/物流、消費、回用/修理、回收等所有過程中,都可考慮其可恢復性與可再生性。

綠色工廠的量化管理的最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希望工廠可以從廢棄物處理處置的成本占工廠銷售額的比例著手,並精確測量廢棄物的轉化率,以達量化與綠色的雙重功效。其中,轉化率的公式如下:

轉化率= (消除+減量+回用+回收+堆肥+厭氧+發電+生物柴油)/廢棄物

其中,被送去使用焚燒進行能量回收的廢棄物的比例須小於10%,才能計算為「被轉化的廢棄物」。UL針對企業的需求,設定不同的服務項目,協助企業達到量化管理以及發揮物料的最大價值。

管理新趨勢- 從量化到貨幣化

第三場專題演講中,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執行董事李宜樺以「從量化到貨幣化-永續管理新趨勢」為主題,與聽眾分享觀察與實際企業稽核輔導經驗。她表示,管理價值的衡量,需要一個一致性的「度量衡」單位,而貨幣化就是永續管理的最新趨勢。

她說,由於企業利害關係人不僅想要瞭解企業的財務價值,還希望可以瞭解企業的「社會」與「環境」價值。因此,著重衡量企業社會公益效益的SROI指數(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以及著重氣候風險與機會對企業財務影響的TCFD指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相繼陸續被企業矚目與採用。

然而,企業在考量這些量化工具時,不妨參考TIMM機制。她表示,「全面影響衡量與管理」(Total Impact Measurement and Management, TIMM) 是從稅務、經濟、環境、社會等四個面向,對企業的總衝擊力,給予貨幣化的轉換。此貨幣化的數據,還可以簡單扼要地呈現在同一個介面上,協助管理者迅速做出妥當的決策。她表示,企業獲利的數字(貨幣化),不再是股東唯一的考量;而是企業對社會帶來的正面影響力(貨幣化),才是引起民眾認同與共鳴的關鍵。

專題演講之後,主辦單位並精心安排一場座談。在CSRone永續報告平台創辦人嚴德芬流暢輕鬆的引言下,優力UL永續首席專家Adrian Wain、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執行董事李宜樺、友達光電永續暨風險管理部經理魏憶琳和東南科技大學副教授許家偉,分別就龐大數據的統整與分析、企業稽核輔導、數據管理實際績效與DJSI數據化的原則,與談專家依序提出精闢見解。在回應現場聽眾問答之後,會議圓滿閉幕。

<全文完>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