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Metabolic
1. 材料已連續的高價值循環
透過盡可能拉長時間的最複雜形式,優先考慮保持材料的複雜性。材料循環被設計為具有與人類時間尺度相關的長度,適合於它們所連接的自然週期,與材料缺乏相關,並且在地理上盡可能短程。
材料不是以讓它們不再被分離和純回收的方式混合而成,除非它們能夠以其混合形式的高價值持續無限地循環。材料只有在必要時才被使用。
2. 所有能源都基於再生能源
這個系統被設計在不影響性能和服務輸出之下,達到能源效率最大化。用來產生能源和儲能科技的材料被設計用於恢復到系統中。當較低的能量值可用時,能量可以智能地保存和傾倒。能量消耗的密度與地方性的能量密度相呼應(避免能源傳輸),避免能量類型之間的轉換。
3. 支持生物多樣性,並能因人類活動而增加
循環經濟要行出一個核心的原則,那就是保存複雜性:保存生態多樣性是一個地球韌性的核心來源,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材料和能源的損失是容忍的,這是最高法則。棲息地,特別是稀有棲息地不受人類活動侵害或結構性損害。
4. 人類社會和文化得以保存
身為複雜性、多樣性、韌性的另一形式,維護人類文化和社會凝聚力是重要的。過程和組織反映了受影響利害關係人的需求。避免結構性破壞獨特存在的人類文化活動或福祉。
5. 支持人類和其他物種的健康和福祉
有毒和有害物質將被淘汰,此外,在這個經濟的過渡階段,最小化並保持在高度控制的周期。 經濟活動從不威脅人類健康或福祉。例如,透過讓人們在開放火勢中燃燒而成功地回收電子廢棄物不被視為「循環」活動,儘管它導致了材料的回收。
6. 人類活動創造的價值超越僅以財務衡量
材料和能源不能在無限衡量中獲得,因此它們的使用應該是有意的,並且對創造社會價值做出有意義的貢獻。超越以財務衡量的價值形式包括審美、情感、生態,這些不能被歸類為一個共同的衡量方式,必須被認定為各自的價值類別。使用資源的選擇最大化盡可能多的類別的價值創造。
《延伸閱讀》【永續趨勢】從過去30年看企業資本衡量的演進
7. 經濟體系本質上具適應性及韌性的
經濟體系有治理系統、激勵和機制,使其能夠應對系統性衝擊和危機,指的是權力的分配、資訊網絡的結構,並確保在系統部分出現故障的情況下有備份的存在,同樣的韌性原則適用於大小規模。
《推薦閱讀》【永續趨勢】循環經濟的眉眉角角,從理念到實務
資料來源:GreenBiz
圖片來源:Graphic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