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基礎目標(SBT)】系列報導I - 簡介與常見問題

SBT系列報導前言
近年來在全球永續領域吹起"在科學的基礎上訂立永續目標"的颶風,眾多企業在永續報告書中或是永續議題上對科學基礎目標這六個字越來越不陌生,但是除了了解字面上的意思外,相關的執行內容與方法對多數企業來說依然相當陌生,本系列專題報導目的在於用淺顯易懂的說明方式,讓讀者能由淺至深了解SBT的重要依據與方法,協助企業擬訂未來目標,從此篇文章開始將會於每周發佈相關報導,現在,就讓我們開始吧!
一、為何企業要制訂科學基礎目標
由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 WEF)所預測之2017年風險結果顯示,極端氣候事件、自然災害與水危機三項風險,不但對全球都產生極大的衝擊程度,且具有高度的發生率。這些風險發生的一個重要共通特性是,與氣候變遷都有相當程度上的相關。若人類不再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對化石燃料的依賴,轉型成與碳脫鉤的低碳經濟,未來所面臨的災害與損失將與日俱增。
然而,即使在巴黎協議已經生效的今日,針對各國提出的NDC減量貢獻評估,於2100年前仍然達不到全球升溫2℃以下的目標。因此,不僅各國政府應該要提出更多有效的減量行動外,企業也必須制訂更具企圖心的減排目標,來一同避免因全球升溫所帶來的各種衝擊。
二、科學基礎目標的減量根據與概念
首先,科學基礎目標(Science based target)的減量根據主要為IPCC AR5的情境模擬。以RCP 2.6為例,意旨全球大氣輻射強迫力為2.6 W/m2;4.5、6.0與8.5則依此類推。因此不同的RCP情境代表不同的淨輻照度,也代表全球不同的溫室氣體濃度。
因為不同的RCP情境對於全球升溫狀況有不同的預測結果,所以對應到的累計溫室氣體總量也不同。在AR5中,RCP 8.5代表的即為BAU(Business as usual)情境;是在人類的發展模式不改變的狀態下,全球最終可能在本世紀升溫超過4.8℃。因此為了避免在2100年以前全球平均溫度升高超過2℃,唯一可能的選擇僅有RCP 2.6的情境。簡而言之,若可以依循IPCC模擬出來的目標路徑,來確保全球升溫不超過工業革命前的2℃,即為科學基礎目標。
當全球溫室氣體必須控制在RCP 2.6的情境下時,累計溫室氣體總量不得超過 3670 Gt CO2e;然而從2017年開始至2100年為止,全球僅剩下816 Gt CO2的排放額度(已扣除非二氧化碳)。而過去AR5曾指出全球尚有1010 Gt CO2的額度,乃是來自2010年的調查。因此,企業的科學基礎目標制訂,需要以剩餘之排放額度來進行分配與估算。
三、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SBTi)之發起與目的
SBTi乃是由CDP、UNGC、WRI與WWF所共同創立,針對企業制訂科學基礎目標發展相關工具、指引,並提供技術支援。該組織協助企業設定一個能確實避免氣候變遷衝擊的減量目標。在提升企業的企圖心,發展更多樣的解決方式之下,能使全球升溫控制在工業革命前的2℃以下。期許在2018年時,SBT能成為企業標準化的行動,並彌補各國政府承諾減量的缺口。截自2017年1月15號的統計資料顯示,全球共有205家企業承諾擬定SBT,其中僅有32家企業獲得SBTi認可。臺灣企業共4家承諾擬定SBT,但尚未有企業獲得SBTi的審核通過。
四、企業制訂SBT的好處
- 驅動創新:低碳經濟將促使新技術與營運模式的發展,設定具企圖心的目標可領導未來創新與轉型。
- 節省成本與提升競爭力:未來能資源價格上漲的時代,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是企業掌握成本與收益的關鍵。
- 建立可信度與商譽:對於利害關係人而言,在可信度與商譽上成為領導型企業。
- 對新政策產生影響力並預作準備:在相關政策與法規實施之前,做好準備並產生一定的影響力,做為立法的參考依據。
五、企業申請科學基礎目標認可的審核程序
企業申請科學基礎目標的審核程序大致分為四大步驟。首先必須先從官方網站下載Commitment Letter Form,填妥相關資料後提交給SBTi。承諾後必須於2年內,以SBTi所建議或自開發之方法學,制訂減量目標。該方法學說明與目標設定流程,必須填寫於Target Quality Check Form後,提交給SBTi進行審核,審核時間約為1個月。最終若審核通過,企業即必須把該目標予以公開於網站或出版品中。
常見問題
1. 設定SBT需要哪些條件?
- 邊界:包含全公司所有範疇一與二中之各種溫室氣體排放(若有排除需說明原因),且範疇二的地區與市場基準只能選其一。
- 期程:需設定2010年以後的基準年,固定或滾動式皆可,特殊狀況下可以重設。目標年為宣告開始後至少5年,至多15年的目標,但亦鼓勵長期目標(2050)。
- 企圖:碳脫鉤,達到升溫2℃以下的目標。
- 範疇三:當占比達總排放量的40%以上時,應針對主要排放源設定目標。
- 報告:公開揭露每年的排放量,且是可被查證的。
2. 附加建議的事項有哪些?
- 鼓勵設定長期目標,如2050年。
- 鼓勵同時展現絕對與強度目標值。
- 設定目標前,完成範疇三的篩檢。
- 隨時檢視績效與重複估算,確保目標是符合既定之方法學與SBT要求。
3. 一定要採用特定之方法學?
不一定。但必須要符合目標審核表單上的所有要求。
4. 目標審核表單上所填寫的公司資料是否會被公開?
不會。審核通過後,只有目標會被公開。
5. 若審核結果未通過,是否會被公開?
不會。只有通過審核後才會被公開,且只有目標會被公開。
6. 目標的審核與結果通知過程?
- 至少經過六個步驟,由SBTi與技術專家審核目標。
- 通過審核後,公司將會收到SBTi的正式通知。
7. 需要在何處公開揭露公司的SBT與溫室氣體資訊?
年報、報告書、網頁、CDP問卷等。
8. 絕對或強度目標都可以嗎?
都可以。但SBTi鼓勵企業設定絕對目標,若是設定強度目標,必須提供相關的資料,如過去與未來的營運狀況。
9. 是否可以只針對單項範疇別設定目標?
否。至少必須同時涵蓋範疇一+二。
10. 碳抵換是否可符合SBT?
否。SBT要求的是實際的絕對減量。
11. 若購買再生能源憑證,是否可符合SBT?
是。但只針對範疇二,且必須符合GHG Protocol的要求。
12. 若公司已加入RE100的承諾,即等於是SBT?
否。仍需要經過審核的步驟認定。
13. 設定SBT和參與We mean business的差別在於後者尚有:
- 購買100%的再生能源電力。
- 拒絕從供應商取得來自砍伐森林地區的產品。
- 於主流財報中報告氣候變遷資訊。
- 氣候政策的責任議合。
- 實施碳價。
- 降低空氣污染物排放。
系列閱讀(敬請期待)
- 企業因應SBT做法 - 製造業
- 企業因應SBT做法 - 非製造業
- SDA方法學理論與實務操作
- 經濟基礎與絕對減排法解析
延伸閱讀:【科學基礎目標(SBT)】系列報導II - 製造業因應科學基礎減碳目標之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