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一)
如果企業得將自己造成的環境衝擊內部化,並為之付出市場利率,超過一半的美國與全球企業的利潤將化為泡沫。(圖二)
(圖二)
低碳投資、化石燃料撤資、綠色債券的銷售、投資者考量環境資訊及照科學專業制定環境目標等趨勢,就顯得較為樂觀。
舉例來說,在2014年,51%的美國企業與49%的全球企業公布了溫室氣體減量目標,較這之前五年高了10%。此外,COP21也使得企業的相關承諾更普遍,另外省水的目標也有所進步。
目前的趨勢不但是有科學減排目標的企業正在增加,企業也在揭露其產品的排放資訊,在過去五年中成長至三倍。
投資者看見未來趨勢
在報告書的前言裡,Trucost公司的CEO Richard Mattison援引蒙特婁公約(Montreal Pledge),此公約讓投資者承諾衡量與揭露他們的投資組合每年的碳足跡,吸引了120家企業組織共同簽署,轄下資產達十兆美元。
聯合國領導的投資組合脫碳聯盟(PDC)也有類似的意義,其成立的宗旨是動員投資機構,以讓投資組合減少碳排放。而PDC已經達到了原先一千億美元的目標,目前還在監督轄下兩千三百億資產的減碳。
在美國與歐洲,退休基金和上述的綠色債券市場都有明顯增長,這說明了聰明的投資者正在尋找低碳且永續發展的成果。(圖三)
(圖三)
總執行長Mattison也說:「2015年是投資者對財務永續成長做出關鍵性承諾的一年。而2016年,可以讓主流投資者體認到『永續發展』不再只是一件單純的善事,而是一個可以帶來營收增加、風險降低、創造股東價值的機會,還可能改變投資的環境。」
圖片來源:401(K) 2012
資料來源:GreenBi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