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2 | 作者:thinkPARALLAX/編譯:CSRone 施奕丞

新時代永續報告要這麼寫…從紙本到ESG網站!

(為達到妥善地與投資人和公眾溝通,美國永續品牌溝通公司thinkPARRALAX於7月出版最新分析報告《永續報告新時代來臨:如何利用ESG吸引投資人》(The New Era of Reporting: How to Engage Investors on ESG),報告指出因應ESG投資風潮,永續報告書已進入數位新時代,同時宜針對不同溝通對象納入「分眾溝通」的概念。該報告主要分為3部分:紙版永續報告書的缺點、投資人關注焦點、善用數位打造ESG永續平台,特編譯以饗讀者。)

2020年全球發生數件世界性危機,包括:新冠疫情、氣候緊急、黑人的命也是命運動(BLM)等,充分顯現出在現今自然與社會環境中,充滿著許多不穩定風險。也正是因為如此,強調長期永續規劃的ESG投資,因此成為投資界的新寵,在全球各地掀起熱潮。

以今日多數投資人來說,目前仍然主要是透過企業所出版的企業永續報告書,來觀察企業的ESG表現。永續報告書是各企業的利害關係人,據以評價企業的永續表現之重要依據。

關鍵前提:先確認永續溝通是想「展現績效」或是「建立形象」?

thinkPARRALAX指出,企業首先必須確認永續溝通的對象與擬達成的溝通目標是什麼?企業必須好好思考到底出版永續報告書的初始目的是什麼?並且鑑別出擬與哪些利害關係人做溝通?

對於投資人來說,現今企業永續報告的撰寫方式,資訊過於龐雜而且不夠即時,對消費者來說,又無法切中核心。這就是因為大多數的永續報告,沒有鑑別出具體「溝通對象」所導致的結果。

一般來說,出版永續報告書大致可分為2種目的,一是為展現「ESG績效」,另一是建立「品牌形象」。不同利害關係人其所關注的焦點不同,因而企業在出版永續報告書時,必須篩選出利害關係人優先次序以及這些利害關係人最關心重大性議題,並以此為核心來撰寫永續報告書。

根據thinkPARRALAX的觀察,若是以投資人、NGO和ESG評分機構等為主要溝通對象的報告書,ESG績效展現的重要性,遠高於建立企業良好形象。對於這類企業而言,永續報告書應具備索引功能,同時應該揭露各類重要的ESG指標。以及,報告書內容主要應以公司政策概覽、供應鏈管理、員工狀態等重要營運數據為主。

若是以顧客、員工為主要溝通對象的企業永續報告書,由於主要目的是在建立企業良好形象,因此報告書的內容應以質化資料或故事為主。可以提供一些較小層面卻影響力深遠的社會永續故事,甚至是拍攝成影片,幫助顧客和員工理解企業文化、建立良好商譽。


(企業的永續溝通應先鑑別溝通目的何在?是展現績效或建立形象?/圖片來源:The New Era of Reporting: How to Engage Investors on ESG

使用ESG術語和投資人溝通

對於投資界,「ESG」已經廣泛被使用的術語並且被充分理解,因此與投資人交流的場域或發言時,最好使用ESG專業術語。至於其他的溝通對象包括:客戶、員工、媒體、公眾等非投資人等對象,則可以使用「永續」(sustainability)、「責任」(responsibility)或「影響力」(impact)等語彙。

thinkPARRALAX報告中,還提供Nike的案例為參考。全球運動品牌Nike所出版的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是採取整合性報告書 (Integrated Reporting, IR)框架。針對投資人,Nike也出版一份以SASB框架為編製原則的報告書指引。同時Nike為妥善與消費者、員工溝通,更在官網永續專區放置影響力故事。

這部影片是以廣東莆田豐泰公司一位女性李姓員工為主角,呈現她在豐泰工作將近40年,從基層小作業員做到廠區總經理的成功奮鬥故事,以彰顯Nike企業文化重視人的價值,建立品牌形象。

企業應該鑑別出關鍵利害關係人,以及其所關注的重大性議題後,進行分眾撰寫,才能讓溝通對象更容易接收到企業所想傳遞的資訊。這兩種不同的撰寫目的,並不代表「績效ESG展現」與「建立形象」是互相排斥的。企業可以選擇以「整合性報告書」(integrated reporting, IR)的框架,來囊括這兩種目的,但仍需要注意避免前述的缺點(例如:報告書內容過於空泛,讓人難以掌握)。

一、紙版永續報告書4項缺點

至於,根據thinkPARRALAX的觀察,傳統的紙版永續報告書有下列缺點:

缺點一、ESG表現甚難比較
儘管在報告書編制上,有發展已久的GRI準則,也有如SASB更面向投資人的新興準則供企業依循。不過,對於ESG的評分,目前並沒有一項統一的標準,意即:同一間公司在不同評估機構的ESG表現可能有所落差,令投資人無法適從。

缺點二、報告書篇幅過長、內容空泛
現今的永續報告書動輒上百頁,想要一次提及所有面向,卻也容易導致內容過於空泛,並且編製報告書的資金與人力,支出費用甚高。

缺點三、報告出版間隔太久
現今永續報告書出版週期大約為一年一次,無法及時反應企業的ESG作為。

缺點四、永續報告和商業策略兩者脫鉤
企業為了將永續報告書和財務報表脫鉤,刻意彰顯CSR活動公共形象,卻淡化商業的描述,使永續報告中缺少商業策略,令利害關係人無法作詳實分析。

二、現今投資人關注4項焦點

這份報告中thinkPARRALAX亦提及的投資人4項關注焦點。

焦點一、投資人關注長期策略
早在2020年的諸多影響全球的不可預期風險出現前,ESG的相關投資就已逐漸在金融界佔據主流地位。2018年全球永續相關投資就已超過30兆美元,在ESG越加被倡議的此刻,ESG投資就會持續升溫被關注。

投資人十分重視ESG議題和企業ESG績效之間的連結。ESG評比機構在投資界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而不同評比機構對於企業的ESG表現,有著不同的評價依據。而現今企業永續報告書的編制方式,較少將ESG議題連結到財務表現上。企業的永續報告應該讓永續議題和經濟績效,做更密切的連結。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付費暢讀完整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