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 作者:CSRone Amy Lin

企業地緣政治新風險 5關鍵原則6層面韌性

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已經飆升到歷史新高。根據重量級會計諮詢機構安永今年1月最新報告《安永執行長展望脈動》(EY CEO Outlook Pulse),全球1200位企業執行長中,幾乎所有受訪者(97%)都為了因應地緣政治風險新挑戰,進而調整企業戰略。其中包括41%受訪者重新配置企業供應鏈,34%緊縮特定市場業務,更有32%停止了規劃中的投資項目。

路透社:地緣政治風險,深遠影響供應鏈與採購

同一時間,權威財經資料湯森路透社研究《2022年全球貿易報告》也指出,美國和中國持續貿易戰、通貨膨脹、政治不穩定、英國脫歐、俄烏戰爭等地緣政治衝突,「對採購業務,已經產生深遠影響」。228位企業高階受訪者中,77%受訪者表示,由於地緣政治造成的營運中斷,以及各國監管力道加大,使得供應鏈和採購業務快速變化,公司「僱用具有必要技能的新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來得更加困難」,甚至出現採購專業人員壓力大,考慮新的一年轉任其他職業。同時68%的受訪者指出,全球貿易管理領域所需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已顯著出現「專業技能的差距」。

香港大學商學院首席講師David S. Lee在即將出版的新書《危險時刻:掌握新國家安全經濟》中,以中美地緣政治衝突焦點──半導體為例,說明企業必須將政治納入決策考量。他指出,半導體是現代經濟重要基石,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家電、汽車、通訊、製造、能源、武器等;而又,半導體晶片的生產,集中在台灣和韓國。新冠肺炎流行期間,全球供應鏈受挫中斷,晶片變得困難取得,美國公司曾陷入長達一年的等待期。美國商務部甚至警告,若無台灣半導體晶片,美國將陷入「深度和直接的衰退」。這種依賴外國產品的脆弱性,對美國來說已經升高到國家安全風險層次,企業更無可避免地被捲入其中。

麥肯錫顧問公司更引用國國家情報局報告《2040年全球趨勢:一個更具爭議的世界》資料,指出未來20年全球競爭可能達到冷戰以來最緊繃的態勢,並直言「企業正在走地緣政治的鋼絲上」。

同時,全球多頭競爭的時代,沒有一個地區能全面主導。「更廣泛的參與者,將競相推進其意識形態、目標和利益」,而美國和中國的對峙更令人不安──全球100家最有價值公司中,這2個國家即擁有76家,營運據點遍布全球,影響財務和經濟發展深遠。

同時,科技已經成為全球權力競爭的主要戰場。公司必須考慮如何利用5G和AI等功能,以避免成為地緣政治特定監管對象,或是多變商譽烽火下的無端受害者。

安永最新報告:10項地緣政治風險,加深加劇

諸多跡象顯示,全球地緣政治的紛擾,在未來幾年仍會持續加深加劇,面對這項新課題,企業應該如何做準備呢?

(安永報告書列出10項2023年地緣政治風險。    來源EY

安永於2022年底發布的《2023 年地緣戰略展望》報告書指出,全球2023年地緣政治的擾動因素,可歸納為10項:俄烏戰爭、中國與西方脫鉤、地緣政治國家立場擺盪、國家經濟自足、科技陣營對峙、能源安全、ESG監管政策增強、通膨通縮矛盾、糧食危機、拉丁美洲政府左傾等。

針對10項風險,這份報告逐項說明並提出因應之道。例如針對「中國與西方脫鉤」之風險,報告指出,隨著中國與西方國家設下跨境投資的限制,企業在中國、美國、歐盟地區的併購或投資機會可能會減少。而供應鏈重新定位、企業的聲譽風險、ESG合規風險,也都將推高企業成本。

報告並且指出,地緣政治影響企業戰略,已經來到歷史最高水平。企業領導人必須關注3點:

  1. 針對地緣政治的機會和風險,進行管理
  2. 經濟不確定性和追求環境永續的目標下,各國政府將持續追求自給自足;
  3. 地緣政治將持續影響企業供應鏈、投資標的,並增高企業營運成本

報告乃建議企業:

  1. 將地緣政治風險分析納入併購決策,尤其牽涉一個或多個大國時;
  2. 評估地緣政治併發的潛在供應商風險,尋求能夠適應新政策環境的替代供應商網絡;
  3. 投資以提高全球業務的 ESG 透明度,並積極接觸主要市場的利害關係人,以改善與增強相互理解

(安永報告歸納出2023年企業10項地緣政治風險。    來源:EY

企業地緣政治風險5項關鍵管理原則

最後,安永這份報告書綜合列出5項關鍵原則,提供企業參考。

1.預期管理成本將升高

許多市場的通貨膨脹率已居高不下,2023年可能繼續推高公司成本。公司應預期會付出更高的成本:資本、能源、勞動力、生產投入。政府監管政策也可能增加合規和稅賦的成本。公司應主動管理下列項目──重組供應鏈、規範供應商和客戶漲價、加強跨境運營的有效性、提高能源效率、業務流程脫碳等。

2.評估供應商生態系統

各國政府之間的緊張態勢與自給自足政策,將促使跨境供應鏈運作更加複雜。企業應該檢視供應鏈合作夥伴及其潛在風險,並且善用近岸外包、在岸外包、忠誠支持等措施。在動態地緣政治下,考慮供應鏈廠商短期定位、中期支持業務增長和韌性、以及長期的永續性和ESG因素等。

3.探索「友好」市場的機會

國際商業模式正轉向多極世界,且各國積極實現自給自足。最穩健的商業和經濟策略,將是與地緣政治聯盟夥伴關係保持一致。企業主管們應該考慮增加投資本國市場的機會,因為政府可能會提供優惠融資、降低稅率或其他激勵措施。企業主管們也可以考慮與本國政府「友好」聯盟區域和貿易協定合作夥伴的市場機會,以減低地緣政治風險。

4.戰略與利害關係人的優先考量,保持一致

「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新興的時代,企業應該對於地緣政治風險採主動且動態的管理方式。積極了解地緣政治如何影響利害關係人、改變了其優先考量以及對公司的期待。包括設計一套符合永續和ESG的戰略,滿足客戶、員工、投資者需求,仔細評估不同利害關係人的利益衝突,同時減輕未來合規流程與成本、推動更大的財務價值。也可以開啟新的商機,包括增加承接政府外包業務、增進技術、訓練人才儲備等。

5.進行情景分析

針對全球地緣政治的高度不確定性,企業需要進行「情景分析」,採取推測方法,來評估未來發展的多種可能性,並超前部署。

麥肯錫:建立企業地緣政治風險6層面韌性

麥肯錫專家則指出,為解決當前和未來的地緣政治風險,企業領導者應該於6層面留意、監測與建立其組織韌性──商業模式、聲譽、組織、運營、科技和財務。

(麥肯錫建議,面對地緣政治風險飆升,企業應建立6層面韌性。    來源:麥肯錫

1.商業模式韌性

依據專家經驗,如果企業組織對地緣政治風險管理,事前採取認真、結構性、高層驅動等方式,將可降低危機窘態,後續的營運復原也會更好。而建立商業模式的韌性得從董事會開始,為了進行有效的監督和決策,董事會成員必須增加對企業至關重要的地緣政治風險專業知識。

2.聲譽韌性

越來越多企業執行長,不僅要成為新地緣政治公司的代言人,有時甚至還要制定社會和地緣政治問題的政策。因此,企業必須清楚認知公司代表著什麼,又應該贊成或反對些什麼。並非每一次地緣政治危機,都會像俄烏戰爭那般尖銳,直接要求企業縮減或停止在俄羅斯的業務。在許多情況下,企業可以稍緩退後一步,分析公司對個別地緣政治風險的立場。

公司宜於特定市場,結合戰略和風險管理,並明白條列資訊。這些資訊包括明確界定企業在高風險市場的優先事項,以及企業評估、管理風險的標準。並說明如何在符合運營和績效目標下進行部署。風險可能以多種形式出現,包括財務、健康和安全、法律、政治、聲譽,也可能需要與集權體制國家公部門的合作。

此外,網路時代中,在一個市場上的發言或敘事,不會只在當地停留,反而會即時一鍵傳遞到全球,讓企業措手不及。而一個地區行之有效的敘事,可能會損失另外一個地區的市場機會,或者是造成內部和其他地區之間的敏感與不安。簡而言之,沒有靈丹妙藥,必須依地區和事件個別審慎回應。企業亦應增強與當地政府和公眾的溝通能力,讓敘事能夠順暢傳達給主要利害關係人。

3.組織韌性

在地緣政治越趨緊張之際,公司和高級主管的國籍,突然間變得敏感且關鍵,無國界高管的時代正在遠去。事實上,圍繞著立場、敘述、戰略、風險、偏好的討論中,國籍和文化相對主義正脫穎而出,成為焦點。類似的討論可以在多個層面,包括領導層、團隊、區域、地方辦事處、全球總部之間,橫縱多方進行。

因此企業內部討論要點,包括釐清:

  • 我們是一家總部設在美國的全球性組織,還是一家具有全球視野的美國公司?
  • 在多極時代,評估特定項目的聲譽風險,企業應該在多少的程度上考量西方政府和媒體的潛在反應?
  • 地緣政治局勢緊張,如何保持「中立」?一家公司能沒有「公民身份」嗎?
  • 當許多國家的利害關係人(包括媒體甚至政府)對於適用於其他地區的規範和標準,提出挑釁時,什麼樣的地理文化規範和標準、多樣性,在全球公司中是可行和可取的?
  • 企業將如何調和與應對不同市場的社會和人道主義之「雙重標準」(從信息傳遞到慈善捐贈)?

4.運營韌性

地緣政治緊張情況下,企業應優先維持、保護、調整供應鏈。這些措施包括:為供應鏈建立神經中樞、針對極端中斷事件進行模擬和規劃、重新評估即時戰略,以及評估供應商的彈性、嚴謹考慮新市場的地緣政治風險等。甚至,針對供應鏈最關鍵部分建立「數位雙胞胎」,測試假設情境。

5.科技韌性

在地緣政治導致區域碎片化的情況下,企業仍需要依賴昔日的全球網絡戰略接受挑戰。企業必須在4個關鍵領域加快科技韌性:

1) 建立「分裂互聯網」splinternet)。美中對峙,導致公司需要分割網絡,使用差異化跨市場筆記電腦和設備,保持交叉連接的一致性,以及用戶體驗取得平衡。
2) 遵守數據在地化規範和其他監管規則。
3) 數據安全,組織需要確保數據的適當劃分,並嚴格監管外部網絡入侵。
4) 有效應對網絡攻擊、數據復原、快速部署新技術設備等。

6.財務韌性

在地緣政治風險和財務韌性的交匯處,企業需要持續謹慎管理許多風險,包括長期存在的外匯(和未收款項)風險、不斷變化的制裁風險等。例如,斯里蘭卡發生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國家經濟危機,貨幣迅速貶值。緬甸軍事政變之後,限制提取資金。公司對這些風險都必須做好準備,才能支付員工薪資或順利轉移資金。而隨著全球經濟受到通貨膨脹和其他衝擊,這些挑戰會持續顯現。提早進行危機管理並以宏觀經濟角度,建立預警系統是必要的。

此外,在跨司法管轄區對峙升高的情況下,制裁和反制裁成為現今地緣政治風險核心。遵守一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可能會與另一個司法管轄區的法律發生衝突。面對日益增長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武器化,企業不僅需要對不斷變化的監管制度,擁有精確的理解力和合規能力,更需要從基礎上推動企業本身的合規文化。

谷歌、英特爾、輝瑞3家跨國企業經驗分享

麥肯錫曾在今年3月初,訪談谷歌、英特爾、輝瑞等3家正處於地緣政治風險火線前沿的企業首席執行長們。這些高級主管們表示,過去人們只關注美國和幾個大市場,然而今日全球已是多極世界──歐洲發生的事情往往是美國的前兆,而中國的現在進行式又必然與歐美現況交互影響。因此,企業再也無法按照舊有商業模式運營。

包括,輝瑞雖享有與俄羅斯貿易的豁免權,卻也同時站在人道主義,對烏克蘭救援工作捐贈利潤。而小心翼翼參與中國市場的英特爾認為,中美衝突讓他們清楚理解,無論是公司經營、產品銷售、供應鏈、製造、研發領域,企業都必須確保營運韌性和財務餘裕。至於面臨海外風險時,企業鼓勵當地員工提出在地意見,甚是關鍵──谷歌在中東和東歐的員工,即時回報並清晰說明當地的虛假訊息風險嚴重性,不僅優化了谷歌產品,也讓公司採取妥善行動。

2023年是全球「氣候政策」關鍵一年

除了上述地緣政治風險之外,各國政府、國際聯盟、產業協會矢志實現2050「淨零目標」,這些機構氣候政策的競合,也會添增企業的營運變數,或是干擾原定步調。

如果各國政府根據其訂定的氣候政策,據以落實執行、追蹤與問責,則企業勢必要更迅速地適應新法規。重大的氣候政策,會透過立法機構、行政部門、環境團體、投資人等途徑,對企業產生壓力。包括歐盟、美國、中國、COP28,對生物多樣性政策的關注越來越多,並激發出新框架與方法。2023年可以說是「氣候政策」的關鍵一年。

除此之外,全球各區域政府、國際聯盟、產業,都正迅速地導入更多具有里程碑意義的氣候政策協定。包括2022年航運業提出的碳定價模式、COP27氣候損失與傷害協定、美國《降低通脹法案》促進氣候投資、以及歐盟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及制定全球塑膠條約未來這些政策將持續不斷出現。

全球第一次盤點「氣候政策」的時機,預計會落在2023年底杜拜COP28會議上。目前許多機構正在研擬這些「氣候政策」制定、部署、調整、追蹤的檢驗方法。各國政府和企業的「氣候政策」和氣候金融多邊承諾,壓力只會越來越大。

結語:將地緣政治風險納入商業決策

地緣政治風險的深層地震源正隆隆作響,即將掀動全球震盪。隨著國際地緣政治諸多結構性因素的交互作用,企業面臨的地緣政治風險越形艱難。企業應改變其以短期操作市場需求之慣性,以更高的視野和視角,保持警覺。審慎地檢視地緣政治風險對於供應鏈和客戶的影響,建立情境分析,並將之納入商業決策考量,才能建立企業永續韌性。

 

核稿:繆葶

 

圖片來源:Annie Spratt 


延伸閱讀:
全球碳定價浪潮下的台灣貿易
聚焦2023年3領域18項永續關鍵趨勢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