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4 | 作者:CSRone Amy Lin

【COP27系列】值得企業永續關注的6項認知與方向

「聯合國氣候變遷第27次締約方大會」(COP27)會議口號是「齊力實踐」(Together for Implementation),旨在督促政府與企業實踐《巴黎協定》和去年COP26所允諾的目標。然而,通常「說的比做的容易」,對政府和企業來說,去年大聲喊出的雄心承諾,今年要檢視執行進度,其所面臨的困難挑戰,真的是壓力甚大。

先從國家層級來看,COP27的重點項目之一就是檢視「國家自主貢獻」(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NDCs)。NDCs是由各國自主性提出的減碳目標與計畫,總目標是2030年前將全球碳足跡減少45%,以及2050年前實現「淨零」排放。在上屆COP26會議中,100多個國家都同意會重新審視以及加強其氣候計劃。然而一年過去,根據最新NDCs數據,COP26後至今,194個國家中僅提交了24份新的或更新的氣候計劃,總計減量甚至尚未達到 2030年全球預計排放量的1%

國家層級表現不佳,企業界也好不到哪裡去。「聯合國高階專家組織」(United Nations’ High Level Expert Group, HLEG)在會議期間發布了一份措辭嚴厲的報告,指出「非政府機構」(指企業、金融機構、城市、社區)做出一堆「淨零虛假聲明」和「漂綠行為」,HLEG必須訂定出嚴謹「反漂綠」的追蹤準則。而牛津大學淨零追踪器的新數據則顯示,全球最大上市公司有3/5尚未設定「淨零」目標,顯示企業對於「淨零」意識、目標、監測、技術、法規等,仍待大力推動。

實際上,今年淨零減碳進展緩慢並不難理解。2022年是非常困頓的一年——全球經濟搖搖欲墜,威權政權崛起,俄烏戰爭觸發能源與糧食危機,洪水乾旱野火四起,而公共衛生警報仍在嗡嗡作響。面臨衰退危機、進退維谷之際,政府和企業執行或監督《巴黎協議》和COP26協議的進度,不免陷入停滯甚或倒退窘境。這也就是為何部分學者企業人士事前看淡COP27,憂心氣候峰會恐黯淡收場

不過即使如此,領先的標竿企業和商業協會仍然全力以赴。希望能以創新技術和觀念,挹注資金,替代解決方案,串聯倡議夥伴等行動,來督促政府更新政策、加快氣候行動的步伐。以下我們篩選出6項認知與方向做說明。這些高度概念性的認知與發展方向,尤其適合擅長整體思考的企業永續人員參考。

一、「淨零」是終極目標不會改變,企業宜儘早因應

從這2年的發展趨勢來看,「淨零」已經成為各國政府的終極目標,而且這個方向十分確定,即使再困難也不會改變。這也可以從HLEG於11月10日針對「非國家行為者」發布的報告中看出端倪——極力反對「虛假」和「漂綠」的「淨零」承諾,同時提出5項原則與10項建議。

從企業端來看,這份報告有2項深遠的意義。

這份報告未來很可能成為「淨零模範生」的高標準,同時也是導引企業落實「淨零」目標的最佳指南。

HLEG報告提出的5項原則是:

  1. 在2050年全球淨零途徑上,用明確的近期和中期目標,來彰顯減碳雄心
  2. 採取與「承諾」保持一致的行動與投資,以表明誠信
  3. 積極透明化,分享與淨零計畫相關的、非競爭性的、可比較性的數據;
  4. 透過科學基礎計劃和第三方當責機制,建立減碳信用;
  5. 承諾所有行動,必須保持公平和正義

10項建議是:

  • 建議 1 宣布淨零承諾
  • 建議 2 設定淨零目標
  • 建議 3 善用自願性碳市場機制
  • 建議 4 制定過渡計劃
  • 建議 5 逐步淘汰化石燃料,並擴大再生能源規模
  • 建議 6 遊說和宣傳
  • 建議 7 重視正義轉型中的人與自然
  • 建議 8 提高透明度和當責機制
  • 建議 9 投資於正義轉型
  • 建議 10 加快監管之路

至於企業端想要「落實」淨零目標,的確非常困難,必須所有的資源和知識學習都到位,方能達成。WBCSD專業CEO顧問沃懷(Dominic Waughray)在COP27接受訪談時即指出,企業實踐「淨零」承諾必須具備4個條件:

  1. 必須有資金投入,包括投入研發創新和再生能源
  2. 必須採用與溫室氣體協定一致的會計系統,設有重大性指標,並可以測量與管理;
  3. 必須採用與全球產業一致的碳排協定,以達透明度與可比較性(例如範疇3的計量);
  4. 必須針對不同對象,做適當的溝通與揭露

沃懷表示,如果企業各部門忙著分頭找資源、路徑、指南、轉型計畫、碳排協定、揭露框架、會計系統等,每一項做起來都是很辛苦的;若能整合這些任務在同一個行動框架中做整體思考、彼此學習、暢通溝通,即可事半功倍。

二、「能源」= 長期風險+短期危機,加速潔淨能源轉型

今年初俄烏戰爭所觸發的能源危機,持續到今日越見嚴酷。這場戰爭已經讓「能源」成為「長期風險」加上「短期危機」的代名詞,並且很可能成為日後的「新常態」。在COP27會議上對能源議題的討論最多。

國際能源署(IEA)於2022年10月27日發布報告書《世界能源展望2022》(World Energy Outlook 2022)指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所觸發的全球能源危機,不僅歐洲國家深受其害,也使得全球的天然氣、煤炭、電力、石油等市場產生巨大震盪。這正顯示當前全球能源系統的脆弱性,已然達到一個明確的轉折點,各國未來將會加速轉型至更潔淨、更永續、更安全的能源系統

其中「世界能源理事會秘書長暨首席執行長」(Secretary General & CEO at World Energy Council)威京蓀(Angela Wilkinson)所提出的能源論點,視角高視野廣,非常值得參考。她指出,面臨同樣的能源危機,全球各地卻有地域性的差異。目前歐盟地區優先考量的是「能源安全」;北美、中東、海灣國家則最在意「可負擔潔淨能源的競爭」,例如如何搶得2030年23兆美元、2050年250兆美元的氫能源市場;至於亞洲、非洲則最需要處理是「能源安全」和「可負擔性」。

她並且闡釋,「能源」和「永續」都不是單獨議題,無法用單一指標有效管理。能源轉型不是關於好與壞的技術或金錢,而是關乎所有的人。而此刻正是世人可以「善用危機好好學習能源課題的時刻」,她指出10項能源關鍵認知

  1. 能源是一個系統 — 它不能被簡化為一個單一的指標。
  2. 能源轉型是一個過程 — 避免意識形態的「非此即彼」選擇,並制定更安全、更實惠的永續雙贏抉擇。
  3. 從廣義上講,能源的多樣性正在增加
  4. 再生能源需要其他清潔能源夥伴加入,才能規模化
  5. 能源的未來將變得更加嚴苛
  6. 能源轉型目前更多的是社會轉型,而不是技術創新挑戰。
  7. 重新設計市場很重要。
  8. 能源的未來無法預測,但可以共同創造更美好的能源未來。
  9. 需要新的能源政策方法 — 能源轉型必須結合工業、人口、農業。
  10. 謙虛學習

三、危害超過二氧化碳,甲烷減排進入衝刺階段

甲烷是一種正常存在於大氣中的氣體,無色無嗅,濃度低的時候對人畜並無影響;然若甲烷濃度達25 - 30%,人類可能會出現頭暈、頭痛、注意力不集中、氣促、無力、窒息等情況。甲烷的主要來源包括:化石燃料天然氣、煤炭、農業、牲畜、垃圾掩埋場。

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資料,在20年的時間內,甲烷所造成的溫室氣體效應,居然是二氧化碳的約84倍——全球暖化的因素眾多,其中25%成因是來自甲烷的累積。同時科學證據顯示,過去200年間大氣的甲烷含量,增加了一倍以上。

目前尚無政府要求企業揭露甲烷資訊,大多數甲烷揭露都是自願性。根據 2018年「環境保護基金」(EDF)針對甲烷揭露的分析報告,受調查的公司中有58%揭露了廣泛的甲烷信息,然而卻有高達40%的公司「根本沒有揭露任何關於甲烷信息」。

新創科技的出現,也對於監測甲烷也很有助益。根據環境監控機構GHGSat在外太空所設置的6枚衛星資訊傳遞,目前的科技已經可以即時監測全球各地的甲烷排放情況。去年該機構已監測出1.4億噸的甲烷排放,其中50%其實都可以補救(然而實際上改善的卻只有2%)。

去年COP26有超過100個國家簽署了全球甲烷減排承諾,今年預計將會有40個國家在COP 27上公佈甲烷行動計劃,包括美國、加拿大、越南等;農業大國巴西、印度、中國則尚待觀察。

美國在今年8月通過有史以來氣候相關支出金額最高的《降低通膨法案》,美國總統拜登並於COP27期間,將原先承諾的氣候調適基金加碼到1億美元,同時也承諾將加強石油和天然氣法規,讓甲烷排放較2005年基準減少87%。

COP27會議期間,一場由世界銀行集團、歐洲復興開發銀行、美國和中國氣候領袖所組成的甲烷討論會,講者們透露訊息指出,在商業的驅動下,無論是甲烷的洩漏監測記錄、資金挹注、改善排放、資訊揭露,其實都已經進入另一個新衝刺階段

其中,美國總統清潔能源高級顧問John Podesta表示,甲烷對氣候變遷造成巨大的影響,氣候投資卻僅有2%使用於甲烷減排項目,遠遠不足。世界銀行集團則表示,他們已經提供印尼畜牧業2,500萬美元,用於改善灌溉、沼氣系統,以及增強土地固碳等項目,以及越南一處稻田也正在進行甲烷改善計畫。中國氣候變化特使謝振華則表示,中國已經針對能源石油天然氣、農業和垃圾業3種主要對象,擬妥甲烷減排計畫、正等待公布。

四、即將到來的生物多樣性時代!

當前人類的經濟模式,將地球的生物多樣性視為無限資源,這種心態導致人類過度使用地球的生物承載量56%。「政府間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政科學政策平台」(IPBES)估計,目前的發展軌跡減損了80%的SDGs進展,削弱我們解決貧困、飢餓、健康、水、城市、氣候、海洋和土地的能力。

COP27標誌著一個重要的轉折點,讓世人理解「氣候變遷」和「生物多樣性」2個議題必須同時處理,因為這兩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在COP27會議中,為保護「生物多樣性」,有團體呼籲將「生物多樣性」納入「碳市場」討論,把碳市場的發展經驗,延伸到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權益上。今年12月初預計於加拿大蒙特婁召開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第 15 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會議」(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DB COP15),將會有更多討論。

11月4日「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宣布推出最新第3版測試框架,其中強化企業「對自然的依賴性和影響性」,與其「面臨的風險和機會」,兩者之結合。同時提高評估方法(LEAP)的實用性。以及與「科學基礎目標組織」(SBTN)共同合作制定《科學基礎目標設定指南草案》和《金融機構披露指南草案》。TNFD預計2023 年 9 月發布最終定版。

TNFD這個自願性的資訊揭露框架,自6月發布第二版以來,已有5大洲700多家企業遵循。隨著TNFD框架可以為企業帶來管理、監測自然財務相關風險的功能,以揭露資訊引導資本市場的效益,未來將會吸引更多公司加入。

至於GRI針對日趨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議題,也已於2021年11月任命技術委員會研修《GRI 304:2016 生物多樣性》。新準則預計今年12月初CBD COP 15會議上公布開始徵詢公眾意見。

五、糧食危機受矚目,氣候智慧型農業和自主農業興起

糧食議題在歷年氣候峰會中並未受到應有的重視。直到今年俄烏戰爭觸發了全球糧食危機——頓時歐洲民生物價高漲,讓非洲民眾陷入飢餓恐荒,更促使各國政府意識到糧食安全的嚴重性。從囤積購買穀物、蒐購肥料、搶運輸倉儲、到開放多元管道進口糧食、鼓勵自主種植農作物等,皆為避開糧食風險。

根據研究,氣候變遷已經導致世界三大主要作物小麥玉米水稻的產量下降,這些作物提供了全球熱量消耗約50%。根據氣候模型的預測,到2100年,全球水稻產量可能下降11%;而在全球變暖4 度的情況下,蔬菜產量可能下降31%

今年COP27 首次舉辦為期2周的「糧食和農業展館」,並特別訂定11月12 日為「適應與農業日」,因應糧食系統風險進行多次討論。埃及當天並推出名為「糧食和農業永續轉型」(FAST)的新倡議,旨在督促金融機構對糧食系統增加融資貢獻——因為與糧食系統相關的氣候融資嚴重不足,像FAST這樣的倡議相當重要。諮詢公司 Climate Focus於10月份發布的研究發現,2016年至2020年間,對糧食系統的氣候相關融資只有90億美元(佔全球公共財政的3%)。但是根據Ceres 2030估計,全球每年可能需要約 3,500 億美元。

除此之外,根據2021年歐盟和14個自主貢獻(NDCs)的統計,大多數國家都沒有提及「糧食政策」,只有巴西和加拿大2國提供了永續糧食系統的過渡財務路徑圖。

以台灣主要糧食稻米為例。水稻在全球覆蓋約1.67億公頃土地,平均使用世界灌溉用水的34-43%,生產1公斤水稻需要約2,500升水。由於稻田不斷被洪水淹沒,水稻排放的甲烷約佔全球甲烷排放量的10%。而稻農依賴化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更會耗盡農業土壤、污染周圍環境。

由非營利組織國土保護」(Homeland Conservation)所啟動的「水稻集約式系統」(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 SRI-2030),就是專門為全球水稻提供氣候智能因應的一項農業計畫。這種經過驗證的、基於自然的水稻種植方法,可顯著抑制甲烷排放,造福地球、人類和繁榮。

11月9日G7和世界銀行也宣布推出「全球糧食和營養安全儀表板,因為全球民眾需要了解糧食安全、資金流動等資訊,而解決「糧食問題」必須與「氣候變遷」併合考量。

六、各國積極強制規範永續資訊揭露,框架邁向一致化

在COP27會議期間,進展最多的莫過於:諸多永續資訊揭露機制與框架,正在邁向一致化。希望能藉以回應投資人的呼籲、增進可比較性與相容性、減輕企業負擔。各國政府亦積極以強制性法規手段,督促企業透明揭露永續資訊。

其中,11月8日CDP和IFRS基金會宣布,CDP將會把「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 (ISSB)的氣候相關揭露準則IFRS S2》納入其全球環境揭露平台。這是2個機構朝向一致化的重要合作進程。根據CDP統計,2022年已有 18,700家公司(佔全球市值一半)採用CDP揭露平台,若納入ISSB 氣候揭露準則《IFRS S2》,其重要影響指日可待。目前《IFRS S2》揭露準則正在等ISSB最後定稿,預計納入CDP現有問卷中,並計畫於2024年開始執行。

接著,11月10日歐洲議會更傳出好消息。歐洲議會以525票贊成、60票反對、28票棄權,通過「企業永續報告指令」(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Directive, CSRD)。這項新指令將使目前適用的11,700 家公司的永續資訊揭露法規,擴大適用高達5萬家歐盟或歐盟相關公司。從2024年起,所有大公司(人數超過500人)無論是否上市,以及在歐盟區域營業額超過1.5億歐元的非歐盟企業,一律必須按照「雙重重大性」原則,揭露ESG資訊,其他的中小企業則有緩衝期限到2028年。CSRD強調,財務報告和永續報告同等重要,要求資訊揭露必須要有獨立的審查和認證,以確保資訊的可信度。歐盟理事會預計11月28日通過該提案,之後將簽署並在歐盟官方公報上公佈20天後生效。

至於台灣永續人員最為熟稔的GRI,也在COP27氣候峰會發布新聞稿指出,「資訊透明」與推動氣候行動的當責性至關重要。GRI致力於與ISSB、TCFD、CSRD保持一致,並在COP27舉辦2場討論會。主題為建立全球綜合氣候揭露系統,以及從金融和商業領袖的角度看永續挑戰。

政府法規對於推動企業永續的力道,有多麼強大?我們可以拿美國為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今年3月宣布草案,擬要求上市企業每年公佈其溫室氣體排放量和氣候風險。法案尚未定案,然而根據MSCI的統計,這半年以來揭露此類訊息的公司家數,已有明顯增加。其中25%的美國上市公司揭露了「範疇3」的部分碳排放量,半年前這個比例僅有10%。而碳密集產業:礦物材料、基礎建設和能源產業,揭露「範疇 3」增加的比例,分別是18%、33%、19%。大約有30%的美國上市公司(792 家)設定了「氣候」目標,44%的上市公司(348家)宣布了某種類型的「淨零」排放目標。 

今年COP27有超過3.3萬出席者,是史上規模第二大的COP會議。非洲和弱小國家出席人數達到新高,也正彰顯出「COP非洲」為氣候弱國發聲的效益。對企業來說,峰會所透露出的訊息是氣候變遷、淨零目標、能源轉型、生物多樣性、糧食危機,彼此相互滲透、牽連在一起。如何達成系統性思考、導入資金與創新技術、跨領域議合協作,將是企業永續學習的新基礎盤面。

 

核稿:繆葶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圖片來源:Brendan Church


延伸閱讀:
永續顧問洞悉:全球減排後繼無力,淨零排放目標恐成泡沫?COP27將成氣候行動推展關鍵
永續顧問洞悉:ESG揭露標準的動態賽局開局!ISSB參賽將引動財報第5張表問世?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