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0 | 作者:BloombergNEF/編譯:CSRone 李宜蓁

交易額度增長中!4個自願性碳市場的最新趨勢觀點

為了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控制全球平均升溫2度C內,各國陸續發展碳定價(carbon pricing)機制。除了徵收碳稅外,也藉由導入市場機制、創建「碳交易市場」:將碳權(carbon credit)─排放一噸二氧化碳或相當於另一種溫室氣體的權利─作為交易工具,期望能透過市場機制降低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自願性碳市場發展

碳交易市場依其性質區分為二:由各國政府控制的「總量管制與交易」(Cap and Trade),又可稱作「管制性碳市場」;另有以「碳抵換專案」(carbon offsets project)作為交易工具的「自願性碳市場」。前者主要以各國國內企業間的排放總量限制額度做交易,尚無法跨國交易;後者則是作為前者的補充,不在排放限制的企業或組織,可透過此交易市場購買「碳抵換」作為減碳作為,而此交易並非由政府控制,係在企業間和第三方認證機構間完成。

 

管制性碳市場

自願性碳市場

交易商品

碳權(carbon credit)

定義

透過政府進行碳排放的總量管制與交易

企業或組織自行參與各個碳交易市場購買碳抵換專案

管制機構

政府

無,市場機制

取得手段

企業將未使用的總量限制額度作為碳權買賣

於交易市場購買第三方機構認證過的抵換專案

交易範圍

因為政府管控之總量,故交易大多於國內進行

部分可跨國交易

交易價格

市場機制

代表機制或國家

歐盟「European Union Emission Trading System(EU ETS)」

世界自然基金會黃金標準(Gold Standard)

(資料參考:碳權、碳費、碳稅是什麼?碳交易市場如何運作?是否真的能幫助減碳?/表格整理:CSRone 永續智庫)

根據世界銀行《碳定價的現況及趨勢2022》(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2),企業自願性的淨零目標正是促進碳權交易發展的極大推因,2021年自願性碳市場的碳權交易價值更首次來到10億美元,隨著企業淨零承諾的增加,未來此交易額應會繼續成長。

目前已應用碳權交易市場的國家分布圖,紫色為已應用、橘色為發展中(目前已應用碳權交易市場的國家分布圖,紫色為已應用、橘色為發展中/來源:《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 2022》)

目前自願性碳交易市場的發展,除了自2005年開始的歐盟碳排放交易系統(EU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ETS)相對成熟,加拿大、日本、韓國、瑞士等諸國也已發展中,排碳大國中國也於2021年加入建立碳交易市場。雖然碳市場仍具相當多的配套完備空間,但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2年統計,已實施碳定價的國家佔全球碳排放量已至23.11%,不可否認地,碳市場正逐漸成為未來趨勢。

自願性碳市場的4個趨勢觀點

由於自願性碳市場不受政府控制也不具強制性,認證機構及交易平台也非單一,企業購買動機及使用方法各有不同,像一般金融市場也會有不同的衍生性商品。此交易市場的參與單位及互動大致如下圖所示:

自願性碳市場由認證單位認證抵換專案,並由交易平台發行,最終由購買者購買後達成交易並算入抵換量(自願性碳市場由認證單位認證抵換專案,並由交易平台發行,最終由購買者購買後達成交易並算入抵換量/圖片來源:S&P global commodity insights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付費暢讀完整內容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