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27 | 作者:SB Madrid & Quiero / 編譯: CSRone Amy Lin

100位領袖腦力激盪 疫後永續典範移轉5關鍵

全球領導永續智庫Sustainable Brands旗下品牌「SB馬德里」(SB Madrid)和西班牙永續營銷公司Quiero,日前訪談亞、歐、美洲產官學界100位永續專家,於7月發布一份最新告《邁向疫後重建得更好之路》(#aBetterWay),鎖定疫後新常態的5個關鍵層面,解析企業如何做才能夠重建得更好。

這份訪談,精心篩選出5個疫後企業發展的關鍵面向:

  1. 企業目的(Purpose) : 正向的社會或環境目的
  2. 品牌影響力(Brand Influence) : 系統性擴大品牌的影響力
  3. 創新 (Innovation): 產品或服務的創新
  4. 供應鏈 (Supply Chain) : 可再生運作的供應鏈
  5. 治理領導 (Governance and Leadership): 積極主動的治理與領導力

訪談並針對5個面向分別請受訪者回答3個問題:「疫後新典範為何?」、「困難與解決方案為何?」、「有哪些最佳案例?」。本文特此摘譯報告重點,以饗讀者。

新典範一、企業目的(Purpose)應具備「行動導向」與「感染力」

疫後時代,企業對於「目的」的新典範應該是:懷抱著一個清晰可驗證的「目的」,並從實踐中學習,以期建立一個深具韌性的商業模式。其中「目的」這個名詞在當今年代已經被濫用,導致意義模糊。此份報告強調,如今企業的「目的」應包括4項意涵,前3者更是基礎條件:

  1. 「目的」是一個明確的核心表述(clear delivery point)並且是行動導向
  2. 「目的」應隨時間推移而發展,因為它和組織茁壯一樣,充滿活潑生機;
  3. 「目的」應在員工之間具有感染力,才能從企業內部散播到外部
  4. 「目的」是通往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的路線指南。

新典範二、建立信任,發揮品牌影響力(Brand Influence)改善社會

疫後品牌影響力的新典範為:企業宜以價值為基礎,與客戶和多元利害關係人,建立起信任的「關係」(relation),以達改變產業標準和改善現有的社會運動。

  1. 「單一方案滿足所有需求」已經無法再適用現行環境(No one size fits all)。企業應檢視其所經營的品項與品牌,建立穩固的品牌組合策略,以互相滋養和持續提升的方式,貫徹公司的永續策略。
  2. 基於企業應分擔社會責任的原則,企業需真誠地與多元利害關係人建立「關係」,並使關係能夠獲得滋潤與不斷成長。然而「信任」的關係並非一蹴可成,必須透過不斷對話、溝通、傾聽,且使資訊透明才能夠建立。
  3. 企業應著重在「建立關係」,而非「促銷產品」。傳統的消費主義讓我們習慣把對方看成「消費者」;疫後企業應學習與利害關係人建立新的連結方式,不把對方當作「消費者」而是「一個人」,全面性的傾聽與溝通,建立真誠關係。
  4. 以「領導產業」的高度來「領導公司」。超越一個領導公司的高度,新典範的企業執行長必須了解內外在的市場變化,並且積極發聲。不僅鼓勵改變,同時也採取個人行動,積極尋求改變。
  5. 聆聽社會需求,選擇與企業相合的價值團體,支持他們的倡議。

新典範三、善加發揮「供應鏈」的加乘效益

  1. 在疫後新典範中,「供應鏈」是創造正面影響力的關鍵槓桿,以「點到點 」(End to End)的方式,建立彼此信任與透明度,是展示重建進程最好的做法。
  2. 設定目標達成進度的測量方式,並彈性調整、控制時程。
  3. 應「以人為本」的角度出發考量供應鏈管理。
  4. 不限定僅在企業直接影響的範圍內管理,更應啟動第 1、2、3 層的供應商協作。
  5. 起點即以循環經濟為思維,共同建立新聯盟,以科學和生態網絡為基礎,最終朝向自然再生機制;藉以將企業的雄心壯志,擴展到自然邊界之外,實現系統性變革。

面對價值鏈的挑戰,自然再生(Regeneration)是一個強力的解決方案,著重於「減少負面衝擊」已經不再充足。居於供應鏈管理領導位置的企業,有責任開啟自然再生之旅,並激勵大家一起共作。

新典範四、「創新」是永續轉型的催化劑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付費暢讀完整內容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