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31 | 作者:Caroline Davenport et. al./編譯:CSRone 施奕丞

科學強化農業韌性 拯救全球糧食危機

2020年以來,許多南半球(Global South)發展中國家正面臨著嚴重的飢餓問題。事實上,早在新冠肺炎爆發以前,飢餓與貧窮就已經在肆虐著這些國家,疫情使得困境更加悲慘。

在南非,史無前例的乾旱與洪水破壞大量作物。同時,沙漠蝗蟲(這種蝗蟲能消耗3萬五千人/每平方公里作物)持續威脅著肯亞、衣索比亞、索馬利亞、印度及其他非洲與西南亞國家。如今,疫情所導致的經濟問題,更可能在2020年使得2.65億人面臨嚴重的食物短缺生計困頓。而這個數字幾乎等於2019年的雙倍。

世界最脆弱的國家於氣候變遷受害最深

這個境況,正是全球氣候危機最血淋淋的慘痛示警。更令人不忍的是,世界上最脆弱的國家卻正面臨著最嚴重的衝擊,且大多數受影響者皆為農民。同時,有超三分之二的貧窮人口完全只仰賴農業作為他們唯一的經濟來源。對貧窮人民來說,糧食安全就是至為關鍵的重要議題。

此外,在疫情下,這些國家的女性更承受著不對等的強烈衝擊:她們在農業中提供超過40%的勞力,但普遍存在的既有的偏見與歧視,卻讓她們無法取得土地所有權,或者改變農業模式。

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研究,如果婦女以及男性有著同樣的權利以及資源,她們平均能在自家農場上提升20%至30%的產量,並減少12-17%的世界飢餓人口數

根據「國際食物政策研究所」(International Food Policy Research Institute)的研究指出,若維持現今的農業模式,截至2050年,氣候變遷將可能會讓全球作物產量減少30%,屆時將有超過5000萬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風險中。

投入資源,強化氣候變遷下的農業韌性

此時此刻,全球的糧食系統正面臨前所未見的威脅,而我們今天所做的每一項行動,也將會決定超過數百萬人能否吃飽的命運。

世界資源委員會(WRI)所屬「全球氣候適應委員會」(Global Commission on Adaptation)2019年9月所發布的旗艦報告《即刻改變》(Adapt Now: A Global Call For Leadership on Climate Resilience),呼籲各國政府以及私部門,幫助小農們適應氣候變遷。報告指出,全球約有5億的農場面積僅有2公頃甚至更小。而在亞洲和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sub-Saharan Africa)區域,眾多小農們僅僅依靠這些農田來養活自己。當氣候變遷加劇、糧食減量時,這些平常便已面臨飢餓與貧窮問題的農夫們,就面臨更艱辛的生存挑戰。

全球社會需要一系列的即刻解決方案才能克服這些挑戰。「全球氣候適應委員」最主要的倡議之一,就是在新作物與新農業生產模式上,投入更多的研究與發展(R&D)經費,以幫助傳統農業提升氣候韌性來適應環境的衝擊。這些衝擊包括:酷熱、乾旱、新型作物病害等。長期來說,不僅僅對農民本身,更能為世界帶來顯著效益。不過,除了空口的倡議外,是否已經有實際的研究成果為農業帶來改變?

三項農漁技術,成功助益農漁業更具韌性

許多研究組織、政府單位與農民們已經協力發展出具氣候韌性的農業技術與實踐方式,以下列出三項成功的技術,並且在過去數年間已經幫助許多農民,因應氣候變遷與糧食危機。

1. 抗旱玉米

玉米作為在非洲最為重要的作物之一,支持超過3億人的生活。面對氣候變遷,玉米同樣陷入嚴重風險中。根據「國際玉米與小麥改良中心」(International Maize and Wheat Improvement Center, CIMMYT)的預估,截至2030年若仍持續高溫,全球玉米總產量將可能減少30%

為解決此問題,CIMMYT與比爾蓋茲基金會(Bill &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合作,研發抗旱品種的玉米。這項研究成功培養出數百種新型的玉米,不僅幫助農夫們提升產量,還直接養活數百萬的生命。

舉例來說,辛巴威的農民們在旱季使用抗旱玉米,每公頃最多能收獲600公斤的玉米。這不僅可以為農民帶來將近240元美金的收入,更足以幫助當地一個六口之家度過9個月。在非洲,這種具氣候韌性的抗旱玉米,成功地成為脆弱區域的作物樣本,同時還可以做為其他作物:大豆、芭蕉與馬鈴薯,抗旱研究的參考。

2. 快熟扁豆

除玉米外,扁豆也是全球另外一項重要的作物。扁豆除了能提供人類以及動物豐富的高蛋白、醣類與卡路里外,還能作為土壤的氮肥使用,增加土壤肥沃力。不過,更動人心魄的數字是:單單豆類,便提供全世界人類33%的蛋白質來源。豆類供給量的匱乏,無疑會造成嚴重的糧食與健康危機。而全球持續的氣候危急高溫常態,卻正在讓全球扁豆的產量銳減。

「國際乾燥區域農業研究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 the Dry Areas, ICARDA),日前成功研發出一種新的快熟扁豆品種。這項新品種是一般扁豆產量的兩倍。在三個月內,每公頃土地就能收割1.98公噸扁豆(一般扁豆每公頃只能收穫0.85公噸),相當於1.33倍。並且這種快熟扁豆,可以讓農夫能於生產期之間,在稻田上種植扁豆。快熟扁豆提供小農更多樣化的收入以及營養來源,在氣候變遷的威脅下顯得至關重要。

3. 永續漁業

氣候變遷對水殖產業影響更深,數倍於農業。乾旱使養殖場的水量降低、熱浪減少水中的氧氣,使魚群窒息。而海平面上升以及暴洪汙染,甚至直接摧毀養殖場,生計陷入困頓。所有這些影響都會減少魚群數量,並最終傷害仰賴漁業維生的人們。

魚類提供全球32億人五分之一的動物性蛋白,而漁民與水殖產業的雇員也高達世界10%人口。水殖產業孕婦與孩子重要的蛋白質與維生素來源,包括:維他命A、鐵質與鋅。

在小型漁業與水殖產業中,女性占一半的勞動力,使得這項產業成為數百萬女性重要的收入,更是賦予女性更多資源的賦權(empowerment)解決方案之一。對世界上所有人來說,維持漁業永續經營是必須的課題。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the University of Toronto)的研究者們,近期成功發展出一種低成本的水殖產業打氣機。這款機器可用來幫助漁民,提高漁業韌性。水殖產業打氣機是用來預防因缺氧而導致的漁業損失、使魚群保持存活的發明。傳統的打氣機需要使用大量電力,使得規模小的漁民們難以負擔。這項新型打氣機,不僅成本低廉,更能利用太陽能發動,並能夠提供制式零件就地生產及維修。

這項技術,已經透過孟加拉BRAC大學和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合作進行測試,成功幫助孟加拉漁民每年額外賺取高達250美元的收入,對許多家庭來說,是意義重大的幫助

新的永續發展領域:農業生態學

不過,僅僅透過上述這些技術,就想解決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複雜問題,這是遠遠不夠的。這也就是為何「農業生態學」(agroecology)的多元角度高層次思考,對提升農業氣候韌性至關重要之緣由。

「農業生態學」是一種跨領域複合學科,領域涵蓋:生態學、經濟學以及農業社會學。「全球氣候適應委員會」2019年所發布的一篇論文中強調,農業生態學的最終達成效益「在當地妥適地實踐農業生態學,可以極為明顯地增加農業韌性的潛力與維持生計,同時增強對氣候變遷的適應力。」

同時,「農業生態學」也是另一項的創新研發與投資。能為農民們帶來長期效應的領域,能幫助解釋氣候變遷如何影響生態系與農業產量,例如:觀測害蟲、毒株以及授粉昆蟲。

農業韌性需要產官學投入資源

儘管這些成功的故事,展現了投資研發能為農民與其社群帶來好處。不過,全球各國政府在挹注農業研發,或者是援助發展中國家的金額,卻是越來越少。

事實上,投資氣候韌性農業研發並不是一件賠本生意。長期來說,除了能解決當今的糧食問題,更是一項實際的高經濟效益之決策。根據研究發現,投資於這些新的農漁技術的報酬率,可能達62%或更高,最差也有高達22%的報酬率。

根據「全球氣候適應委員會」的分析,投資幫助旱地農業生產的技術,在接下來的十年,能夠產生7000淨利。委員會乃極力倡議呼籲採取行動,讓下一個十年內確保農民們能在氣候變遷中保持韌性。透過農業與糧食安全追蹤行動(Agriculture and Food Security Action Track),委員會正和十數個夥伴合作,導引投入資金挹注於增強農業氣候韌性。

「2度倡議計畫」結合科學與農業諮詢

不過,只有金流還遠遠是不足夠的。不論是國家還是全球的計畫,都必須符合農民們真正的需求,而且最重要的對象是「女性」。這也是為何「全球適應委員會」和「國際農業研究諮詢組織」(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 CGIAR)日前曾結合私部門,發展出2度倡議計畫」(Two Degree Initiative)的緣由。CGIAR是一個結合科學、研究與農業諮詢的組織,由世界銀行、聯合國糧農署及聯合國發展署成立。

「2度倡議計畫」旨在以實際「需求」為引導主軸,目前專注在8種地域性研究計畫主題。希望針對全球2億小型食物供應商,在2030年之前幫助這些農民調整他們的農業模式及收入來源,以因應氣候變遷的衝擊。

總而言之,為了穩固全球食物供應鏈,各國政府機關、公民團體以及私部門必須合作,審慎地考慮氣候韌性農業研發的重要性。才能使農業,尤其是非洲地區的農業,獲得更多創新技術,以協助農民們能夠獨立運用。目前我們可以肯定的是,不論在現今或未來,對於農業生態學的研發投資,將會是避免糧食危機、建立氣候韌性,所必不可少的關鍵元素。

核稿編輯:Amy Lin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limate-resilient agriculture to help tackle food insecurity
圖片來源:Ashraful Haque Akash


延伸閱讀:
永續關鍵鑰匙!賦權女性可讓1.5億人免於飢餓
全球/後疫情時代新危機!全球飢餓人口破8億大關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