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18 | 作者:CSRone Amy Lin

【永續領袖願景】資誠PwC Taiwan李宜樺:永續需要溫度,更需要制度

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PwC Taiwan)創立於1970年,今年屆滿50年。資誠長期紮根臺灣且秉持「營造社會誠信 解決重要問題」的使命,發揮財會管理專業力量,為台灣和全球做出優質貢獻。

近半世紀以來,資誠從最初的審計及稅務服務領域出發,PwC Taiwan逐漸發展茁壯,如今偕同9家策略合作夥伴公司於管理顧問、財務顧問、法律暨智財管理、永續發展與氣候變遷、不動產代理與顧問、人才與組織變革諮詢、風險及控制、數位經濟等領域,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創造客戶商業價值。

資誠同時也是台灣首家經GRI認可的GRI準則教育夥伴,並且榮獲台灣證券交易所頒發會計師組與律師組「流通證券貢獻獎」以及中介機構「IPO最佳夥伴獎」。另外,其獲得證券櫃檯買賣中心「會計師事務所金桂獎:簽證輔導」講座肯定,同時亦獲《HR Asia》評選為「亞洲最佳企業雇主獎」。2017年資誠亦是《國際稅務雜誌》甄選的稅務服務首選品牌以及最佳稅務法律訴訟單位。同年並獲得彭博資訊社 (Bloomberg)評選為併購財務及法律顧問TOP5。

資誠自2014年投入氣候變遷與企業永續發展服務以來,目前是已有超過35位永續服務專員與顧問的團隊。日前李宜樺總經理接受CSRone專訪,根據其豐富的企業永續輔導經驗,提出2020年台灣企業可急起直追的永續議題風向球,並說明商業契機。以下為專訪內容。

1. 您覺得氣候變遷這個議題,台灣企業的認知發展如何?企業該如何採取行動,將這些挑戰變成機會呢?

答:PwC長期以來是WEF的策略夥伴,在今年1月WEF大會我們也全球同步發布《第23屆全球企業領袖調查報告》PwC’s 23rd Global CEO Survey)。根據這份調查發現,全球有30%的CEO認為若企業能妥善管理氣候變遷議題,則有助品牌的正面效益;以及25%的CEO認為氣候變遷可為企業帶來商機。

PwC這項報告是全球CEO的數據,我們也有針對台灣企業做調查來做比對。歷年來發現,台灣CEO關注氣候變遷的比例,相較於全球偏低。2019年只有11%的 台灣CEO認為,管理氣候變遷議題有助於品牌正面效益;以及,只有8%台灣CEO認為氣候變遷可為企業帶來商機。

然而,台灣CEO對氣候變遷關注力較低,並不表示台灣企業不重視氣候變遷。企業關注氣候變遷的程度,會因為企業文化、產業、CEO、董事會而有所差別。例如,台灣高碳排產業就非常關注氣候變遷,而其他產業,例如IC設計產業最大的資產是設計與研發,製造流程比較不會使用到大量能源,因此對IC設計產業來說,氣候變遷的衝擊不在於營運,而在於如何為客戶設計出更有效率的節能產品。至於企業應該採取何種行動?由於氣候變遷有風險端、機會端、有營運端、有產品端各方面的考量,應該依據企業個別情況作分析。

2. 就PwC的觀察而言,台灣的企業在氣候變遷,所面臨的問題和所擁有的資源,跟全球其他地區企業處境有哪些異同?

答:氣候變遷是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無法依賴單獨力量來改變。例如,開發新能源是國家層級的議題,卻也直接會影響到企業。目前台灣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能源大量依賴進口,如何將進口煤、火力發電的比例降低,加深應用台灣特有的再生能源優勢如風力,將是當務之急。

政府若能持續性地執行能源政策,企業就會有方向遵循,找出商機並協助政府共同對抗氣候變遷。否則,企業實施再多節能減碳,如果台灣的能源還是來自於燃煤或火力發電,碳排放問題和氣候變遷,依然無法獲得改善。


出席2019年3月CSRone發表會與道瓊永續指數 DJSI的 ESG標準分析部門首長Edoardo Gai合影/圖片來源:CSRone。

3. 您覺得從2015年約定全球永續發展目標以來,對於台灣企業在CSR的實踐層面的發展或迷思,PwC有沒有哪些觀察跟我們分享呢?

答:PwC近期發布了最新的SDG挑戰大調查《SDG Reporting Challenge 2019,分析來自全球31個國家/地區、7大產業、共1,141家企業(含13家台灣企業)的永續報告書。其中,65%調查企業的報告已經提及特定SDGs,顯示企業認為,回應SDGs已是CSR趨勢。而僅25%調查企業將SDGs融入營運策略、21%調查企業在CEO聲明中提及SDGs,只有1%的企業對SDGs有具體量化的指標與進展說明,足見SDGs尚未融入公司整體營運策略中。

同時,雖然已從台灣企業的永續報告中,看到有組織在鑑別SDGs,不過在深入瞭解SDGs細部指標、連結政府擬推動的方向、學習國內外標竿企業作為、盤點企業己身強項與資源等各方面,台灣企業都可以再深入加強。

SDGs不只是需要企業協助解決的問題和達成的目標,還是可以發展商機的。當聯合國登高一呼、各國政府紛紛投入資源解決SDGs時,就會帶動企業投入,而企業的投入又會帶動更多組織單位或企業本身發展出各式各樣的創新商品或服務,一方面解決SDGs點出的問題,一方面帶動商業行為。然而,台灣企業尚未真切認識到這一層的意涵,眾多台灣企業尚未深入思考或進一步地把SDGs連結到自己的商業策略中

台灣不少產業,如金融業和半導體業的標竿企業,其SDGs作為與成果,都是備受肯定的。有標竿業者甚至單獨出版了一份SDGs報告,藉由分析同業、客戶、供應鏈等合作對象的SDGs重點作為,深入瞭解後發展出自己的SDGs重點和推動方案,以及相對應的KPI等具體行動。對企業來說,重點不是只有在如何訂出自己聚焦要達成的SDGs目標,更在於如何達成、精進這些目標,並持續找尋下個階段著力點,每年持續有成長和貢獻。

企業要永續發展,亙古不變的前提就是做出來的產品一定要有人買,市場中的客戶和消費者的需求必須被滿足。過去SDGs尚未被提出來時,企業也從消費者行為的市調著手,再依據客戶需求和反應來設計、開發、精進產品。而今,聯合國提出SDGs共同目標,點出了市場之所在和需求,SDGs的範圍比氣候變遷更廣,引發的商機也更加多元,未來10年內台灣所有產業都會有SDGs商機。

例如, 配合政府呼應SDG 14的訴求,減少塑膠污染台灣美麗的海洋,以及SDG12的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訴求,讓企業思考如何開發出新材質或考慮重複使用資源;又例如,為因應人口老化慢性病人口攀升,生技醫療產業利用數位科技、基因檢測與定序技術開發精準醫療,也是在呼應SDG 3,確保健康生活及促進各年齡層福祉。從這社會發展的趨勢來看,SDGs的商機是始終存在的,只是企業尚未意識到正在做的事情也就是在解決SDGs所點出的社會環境議題。


(資誠致力於與國際夥伴密切合作,引介國際最新業界趨勢,陪伴台灣企業一起成長/圖片來源:CSRone。)

4. 您怎麼分析跟解讀今年法規調整對於台灣企業的影響?未來企業要預先做好那些準備,才能因應法規的調整?

答:證交所和櫃買中心2020年初公布新的上市櫃公司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作業辦法修訂條文,甚至要求上市櫃公司今年起也需申報非主管全時員工的「薪資中位數」。政府法規的推動,對企業永續絕對有正面的驅動力

譬如,台灣企業的空污和廢水管理一向做得相當好,主要是因為多年來已經有許多法規在監管;相對的再生能源及減碳項目尚在努力中,一部分原因是法規及配套措施尚在建構中。

政府強制規定企業揭露ESG資訊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要求企業揭露,企業才會去檢視,才會知道本身做了哪些項目,以及這些項目做得好不好。除此之外,當多數或同產業企業ESG資訊都被揭露了之後,企業會面對來自利害關係人檢視與比較的壓力,有心的企業會被提醒而加快腳步落實,或是受到被與同業比較的壓力後,努力迎頭趕上,這些企業的行動就會帶動台灣整體ESG的進步。

例如,一旦企業被要求揭露節能減碳的資訊或績效,再配合溫室氣體或用水相關法規以及減量目標,以及再生能源相關法規 (例如:用電大戶裝置 10% 再生能源),如此台灣節能減碳目標進程就會更快速。

目前主管機關已經在公司治理評鑑,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與股東會年報等公開資訊中,要求企業揭露:

  • 有無針對氣候變遷的風險進行討論?
  • 未來有無訂定相對應的節能、減碳、節水措施?
  • 有無針對氣候變遷的風險和機會進行揭露?

主管機關這樣做有兩個重要的意義 :
第一、主管機構關注到氣候議題的風險和機會
第二、編製與申報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的法規變動, 擴大了規範對象,讓更多企業必須提早思考氣候變遷帶來的風險與機會。

政府已經從規範特定企業必須出版社會責任報告書,擴大到上市櫃公司治理評鑑機制新增氣候相關題組,甚至擴大到所有公開發行公司股東會年報編製準則條文修訂。這些趨勢皆指出,不僅是上市櫃公司,興櫃及其他公開發行公司,也都必須要回應氣候變遷議題。

金管會對此問題的關注度是個起點,相信未來有更多具體的措施,讓企業瞭解除了風險管理之外,更要認識到氣候變遷及ESG商機的存在,進而推動與其營運方針結合。

企業營運有短、中、長期的目標,若是產品賣不出去,要企業談永續就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政府法規應兼顧企業的短中長期營運,比如說氣候變遷的問題,這是大家同在一條船上的困境,然而在解決的同時,必須要同時關注勞工的權益,因為勞工權益和大自然的反撲一樣迫切。我們期待政府有具體的規範,也期待政府訂定法規時能夠聆聽更多企業的聲音,這也是PwC做CEO調查的動機之一,讓主管機關和更多利害關係人聽到。

5. 就PwC的觀點,對於台灣企業在實踐企業社會責任,您覺得還可以從哪些方向著手,掌握更多成長的可能性?

答:目前仍然有台灣企業主認為CSR就是在做公益。做公益是好事,但不能只停留在此,企業和社會大眾都需要多增進ESG的知識,才能有更具策略性、更完整的思考

舉例來說,網購與智慧物流提高職業婦女家務效率及女生活品質,是很好的企業商機。透過智慧物流一輛貨車同時送達社區,有效率地服務客戶同時又可以節能減碳,但也必須注意這項商業模式是否會造成更多的紙盒包裝和塑膠用量,避免在解決一項問題時卻造成另一項問題!

如果企業主可以將ESG放在更高層級作策略性、系統性的思考,來檢視新產品或服務的營運模式,將更可以發展出對社會整體有利的產品或服務,也才更能長久永續。畢竟,未來企業的決戰場,不再只停留在降低企業營運成本,若企業只強調節省營運成本,還可能會造成勞工權益與福祉的問題。企業主應該把決戰場域,放在可以達成社會整體ESG目標之處,才是真正勝出之道。要達成這個目標,建議可以從以下這3個方向思考:

(一)企業高層的推動是關鍵

企業落實CSR或ESG,推動層級的高度決定營運策略是否同時兼顧永續及商機,永續商機涉及面向多,需要高層的高度才能掌握;而高層推動的態度則決定了企業能否成功的實現永續商機。

無論企業是為了商機,或者是因為客戶、法規、投資人的要求,企業高層都可以透過深入認識ESG,展開未來營運策略及布局、積極落實到企業的產品設計開發、營運管理的各個環節,讓採購、研發、製造和業務單位同仁在工作規劃和執行時,都考量到ESG的風險和機會。並且,從策略的開展到目標的擬定、KPI的設定、績效的衡量,以至於激勵制度的妥善執行,不斷改進,如此才能貫徹企業永續的目標。企業高層的支持是成功的重要關鍵!

(二)ESG激勵制度需要被重視

從我們輔導台灣企業的經驗也發現,台灣企業CSR需要強化訂定ESG管理「激勵」的機制。若公司鼓勵或要求員工執行ESG相關工作,但沒有配套的激勵制度,效果可能有限,較無法讓員工從工作項目的執行漸漸內化成企業整體的DNA。企業應該檢視ESG管理的激勵機制,看看有無與高層、董事們的治理績效結合?有無與納入管理階層的績效考核?有無與各營運單位或前端服務產品開發設計的績效做結合?這樣才有助於ESG的實踐。

(三)ESG投資及永續金融是重要課題

這兩年ESG投資成為新興課題,企業及投資人都必須要關注!為何ESG投資很重要?因為ESG投資可以帶動企業、資金與社會三者之間的正向循環。企業產品研發、汰換耗能產線或廠房、綠能採購等都需要資金,而資金資本可能來自從銀行放款、策略型投資、股權投資、綠色債券或社會債券。

企業主透過實踐ESG或開發ESG新觀念的商機,吸引投資者挹注資金資本,再提供好的ESG產品或服務,對社會環境有正向影響,也能合理回饋銀行或投資人,這就是永續的正向循環,也是永續金融重要之所在。ESG領域有這麼一句話說「若資本市場不改變,永續將無法成功」(Sustainability will fail unless we change the capital market)。


李宜樺總經理(左一)經常出席國內外各項CSR論壇,致力推展永續管理制度與最新觀念/圖片來源:CSRone。

6. 能否聊聊您當初投入永續領域的緣由,以及如何結合您的財會專長為企業提供永續顧問服務?

答:我在大學和碩士學的都是財會,從1995年進入PwC到2013年,長達18年幾乎都做純會計與審計的工作。在美國PwC工作兩年回台灣之後,我開始負責引進國際標準或趨勢到台灣上市櫃公司,比如協助台灣企業從台灣會計準則轉換到「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

5年前,當導入IFRS的階段性任務完成之後,我們開始思考哪些國際趨勢對台灣企業很重要,也可以引進台灣?這就是資誠前任張明輝所長和現任周建宏所長交付給我的任務,資誠也從此踏入氣候變遷、企業社會責任及永續這個既深奧又有意義的領域,並開啟了資誠和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CSRone、GRI、BCSD等機構的合作。

以往在財務會計領域耕耘,因為時常有新的會計準則發佈或新的交易模式出現,必須不斷學習;進入永續領域後,開始接觸全新的環境(Environmental)和社會(Social)領域,以及不斷演進的永續趨勢,發現有更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而多年來財會審計領域的訓練,讓我更能夠從企業策略、管理流程、內部控制以及財務數據作為決策依據的角度來協助企業落實永續;我想TCFD指引的導入及應用,就是一個最好的結合財會與永續的重要議題及工作。

對抗氣候變遷、轉型低碳經濟,需要企業管理階層的策略性營運決策,也需要金融機構投入綠色資金的投資決策,這些都涉及管理決策以及需要財務數據作為決策的參考。從財會管理背景的角度來了解及切入,更能夠了解企業管理決策的重點及如何推展到永續決策。

資誠永續部門的非財會背景同仁,我們會安排財會相關訓練,讓他們學習如何從財務報表抓到關鍵,凝聚與客戶溝通的重點以及執行時需要的管理思維。財會領域的同仁也會學習到社會與環境議題,擴大視野,從更整合全面的角度看企業績效。

如何落實ESG、節能減碳、解決社會問題等議題背後,本質仍是管理與制度,這正是財會擅長之處,而企業社會責任、ESG、影響力投資、永續金融等,也應該是商管學院必修的基礎課程。

7. 請您列舉3項關鍵要素,分享珍貴的永續經驗與心得。

答:分享3個關鍵要素:第一、同理心,同理心是從事永續工作的根本。不論是社會或是環境議題,要有同理心及解決問題的熱情,這是推動永續非常重要的動力。

第二,數據化制度和管理,數據是制度和管理的基礎。制度和管理是一體兩面,制度是規範,管理是執行。無論是財會或是永續領域,所有的議題回到核心都是「制度和管理」。

大家常說,永續是有「溫度」的,但是我認為除了溫度之外,永續更要有「制度」,這樣才能長久。有溫度不單只是溫暖的話,或者是暫時性的公益熱情而已,溫度是指能夠真正改變社會、改善環境的事,這才是溫度。有制度就是有策略性、架構性的規劃好行動方案並據此管理;要執行管理就需要相關的數據,並且據以追蹤、改善。有數據基礎的制度、有管理,這樣的ESG才能長久,也才能真正從衡量(Measure)、管理(Management)到極大化(Maximize)我們能創造的社會價值。

第三,勇於接受挑戰、不斷學習,這是在永續領域持續精進的最佳方法。我很喜歡也很感激同仁跟我分享各種新知識或新趨勢,資誠團隊的成員是我很重要的學習對象,特別是在社會及環境領域。學習的對象也可以是長官、客戶、合作夥伴或供應商,每一次的會議、演講、討論、溝通,都是一次次珍貴的學習機會,讓我們反芻省思,省思之後才能改進創新。

最後想強調的是,如果學習只放在自己腦袋和心理,就不會產生力量;知識要被轉化應用在協助人群或改變社會的行動,才會產生力量,產生更多想法、共鳴和熱情,一起來努力解決社會及環境問題,讓世界越來越美麗。


與CSRone顧問Amy Lin訪談,暢談企業面對氣候變遷以及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的機會與挑戰/圖片來源:CSRone 倪上筑。

核稿編輯:倪上筑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CSRone
圖片來源:CSRone


延伸閱讀:
【第六屆台灣永續報告分析發表會:紙上論壇系列四】永續金融大趨勢
【分析發表會加碼回饋】2020企業新挑戰:Covid-19、SDG、碳交易、TCFD、氣候變遷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