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EDF / 翻譯: CSRone)
EDF認為,企業採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自願性行動固然重要,但若能透過公共政策的倡議與執行,才能夠趕上的二氧化碳減排的惡化速度和規模。
該報告同時也公允地指出,評比機構將倡議政策納入,會面臨3項困難。
1. 多數企業未揭露其氣候倡議的實際作為
CDP氣候變化清單之類的排名,曾試圖將「氣候政策倡導」納入評分標準,但「缺乏公司主動披露對抗氣候變遷的實際作為」是主要障礙。極難知道公司如何、在何處或與其他倡導團體一起影響公共政策。
2. 評比標準模糊
許多排名系統缺乏透明公開的評分機制,外人根本清楚他們評分的過程,就算公開了評分的方法論,公司或投資者仍難以理解,該排名表現如何轉化為實際的改善行動?改善行動的方向和依據是什麼?
如此缺乏透明的評分流程及明確的後續建議,使得「公共政策參與」這項評比非具有高困難度。
3. 評分方法缺乏一致性
某些排名,如CDP氣候變化清單,會要求公司填寫問卷,並告知他們如何評分,而其他評分機構則單純依賴企業的公開數據進行評分。若是只依賴公開數據為基準,則甚難評估公司的真正氣候政策作為。畢竟,首先需要公司揭露其氣候政策倡導的作為,評分機構才能進行評分。
面對這三項困難,EDF主張,或許由企業主動揭露是最佳的解方。同時,眼前也已經有能夠據以遵循的指南。
報告指出,隨著近年來公司遊說、政策倡議的行動慢慢增加,各類永續機構開始提供新的資源,來幫助公司將其政策倡導與其環境目標結合。其中一個資源是「聯合國氣候政策責任企業參與指南」(U.N. Global Compact Guide for Responsible Corporate Engagement in Climate Policy)它為公司提供了一個簡潔而完整的框架:
(來源: EDF / 翻譯: CSRone)
這份指南清楚說明,公司應該如何將氣候政策倡議納入其永續性,以獲得分數,提升永續發展排名。企業可先自我評估這項指南中,所提出的問題:
1. 公司是否已經確定氣候政策中的風險和機遇,並揭露直接和間接影響公共政策的方式?
2. 公司是否明確地將其公共政策參與的內容和氣候議題結合?
3. 公司是否揭露其政策立場、政策影響力和結果?
這些提問背後最重要的關鍵是——揭露。通過資訊揭露,可以讓所有利害關係人理解公司的氣候政策、活動遊說支出、公共證詞、選舉捐款,以及研究、基金會、智囊團或前線團體的資金狀況。而排名目的之一便是認可公司自願提供這些信息!
道瓊永續指數(DJSI)提供對「揭露行為」進行評分的模型,其問卷包括「揭露」和「績效」面向的題目,鼓勵公司陳述自己的政策立場、政治支出或參與公共政策等。公共政策透明度已成為激進投資者的要求,越來越多股東決定公司必須揭露:
1. 公司在公共政策的游說內容
2. 公司與氣候變化和可再生能源相關的公共政策目標
3. 公司在政治支出的數量和項目百分比
例如2018年9月,Nike公司股東決議提高政治支出的透明度,並提出定期的政治捐款報告。2019年2月,希爾頓環球集團公司同意披露其政治支出。此外,Walden Asset Management和Domini Impact Investments等社會責任投資公司、基金會、宗教派別和其他主要股東群體,也要求公司的政策倡導需與氣候變化議題相關。
儘管目前多數企業面對政治時,刻意顯得低調甚至避而不談,但不得不承認,揭露政策立場、倡議政策將成為企業面對氣候變遷不可忽視的未來趨勢。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THE BLIND SPOT:in Corporate Sustainability Rankings: Climate Policy Leadership
圖片來源:Unsplash
延伸閱讀:
最新投資報告:ESG + SDG = 企業永續低利貸款
如何擬定一套成功的TCFD氣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