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經過了地溝油事件後,越來越多人在選擇產品時,除了食品的認證標章外,更重視產品的整個製造過程是否符合道德規範,例如:廠商的廢棄物處理方式、如何對待員工等。在產品交付到顧客手中之前需要經過很多的原料商與中間商,這些的資訊相較過去難以追蹤,因此容易出現不誠實揭露或是鑽法律漏洞的廠商。
而區塊鏈技術可以追蹤從原料到產品上架的路線,透過高透明度的資訊揭露來防止浪費、低效率、詐欺和不道德的行為;還可以幫助消者更容易追蹤每件商品的製造和運輸情況,進而做出對環境更友善的選擇。
例如,如果我們對食品進行追溯,消費者將可以了解到他們購買的是否為當地種植的產品,加強他的購買慾望,進而減少食品因為長途運輸所產生不必要的碳排放量。區塊鏈也可以確保魚市場裡出售的魚實際上來自可持續漁民,或者確認一袋咖啡確實來自公平貿易的生產者。
台灣的科技公司「奧丁丁」創辦人王俊凱提到:「好的廠商會希望讓消費者知道自己有多好。」透過區塊鏈技術讓供應鏈的透明化,因為資料經過數入後便無法更改,所以也能有效地掌握食品資訊,讓民眾買的安心,吃得放心。
台灣的科技公司,提供區塊鏈解決方案:線上小農市集打造區塊鏈生產履歷、利用區塊鏈建立旅館管理系統PMS,解決旅館業者房間超賣的問題,進而減少人力開銷。
這是區塊鏈開發公司製作的App,功能為從原產地到商場,追溯食品的完整供應鏈
提供使供應鏈更加透明的區塊鏈方案。
過去資源回收的經營往往是落在每個城市的身上,導致以撿拾回收維生的人往往無法得到公平的回收價格,況且要追蹤這些項目也不容易。
而區塊鏈上可以提供回收計畫的執行,以加密的形式給予獎勵,鼓勵民眾參與。世界上像是北歐等國已經有類似的設置,利用透明的追蹤成本和利潤等數據,評估參與計畫的每個地點、公司或個人產生的影響。
這是一個在第三世界設立收集中心將塑膠回收物品,並轉化為貨幣的專案。當地人可以透過塑膠回收物交換貨幣、手機充電服務或是煮飯的燃料等物品。此專案的目標是希望在減塑的同時減輕貧困。他們現在正在開發一個使用區塊鏈的應用程序,這個應用程序將允許人們使用安全令牌(cryptographic tokens)進行塑料交換。
這是一個正開發中的區塊鏈APP,可以透過歐洲和世界各地像是自動販賣機的機器,將可回收的塑膠容器換取代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