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2 | 作者:CSR@天下/顏和正

跟9萬座艾菲爾鐵塔一樣重  83億噸塑膠快壓垮地球

9萬座艾菲爾鐵塔或是12億隻非洲象,有多重?這就是全球塑膠製品的重量!

9萬座艾菲爾鐵塔或是12億隻非洲象,有多重?這就是全球塑膠製品的重量!根據美國學術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最新的研究報告,人類自1950年代以來製造出的塑膠已經高達83億噸,其他的人類製品,僅有建材類的鋼鐵與水泥,規模比塑膠還大。

現在很難想像沒有塑膠的生活,但其實人類開始製造塑膠產品是從二次大戰後的1950年代才開始。然而,塑膠的成長速度破表。這份首度針對全球塑料製品的生產、使用、與處理方法的分析研究發現,1950年全球的塑膠產品不過僅為200萬噸,到了2017年將達到83億噸,成長了4150倍。而且,這個速度未見放緩,估計到2050年還會持續擴大到340億噸。若將所有塑料平均鋪開,可填滿面積278萬平方公里、名列全球第8大的阿根廷,而且深及腳踝。看似輕薄方便的塑膠,其實正在慢慢壓垮地球。

鋼鐵當建材使用時間長,塑膠使用時限短

「依目前速度來看,地球真的是朝塑膠星球邁進,這是一個我們必須關切的議題,」主導這項調查的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的工業生態學家蓋耶(Ronald Geyer)說。

塑膠雖然沒有鋼鐵重,但是鋼鐵有一大半都當成建材,使用時間很長,但塑膠剛好相反,使用期限很短,但分解卻要耗上數百年。研究團隊估計在83億噸的塑膠中,將近70億噸已經不再被使用。僅有9%成功回收,12%焚化,約56億噸的塑膠則被丟棄,要不是被掩埋,就是流落到海中。從1950年代以來所生產出的塑膠,跟人類共存至今,尚未消失。

中國產量第一,污染卻是全球一致

以產地來源來看,中國是第一大塑料產地,其次是歐洲和北美洲。塑料的用途遍及各種領域,35%是用在包裝上,例如寶特瓶。電子產品也是一大應用,例如手機、電冰箱等。此外,紡織衣料、汽車、甚至建材中,都可以看到塑料。

塑料的產地與應用或有差別,但最後造成的污染可是徹底一致的「全球化」,沒有任何地方倖免。台灣海岸邊看到的塑膠垃圾,許多來自中、日、韓、東南亞等鄰國。另一個更驚人的例子是南太平洋上的韓德森島(Henderson),明明是無人島卻成為全世界垃圾密度最高的地方,海灘上的塑膠垃圾來自加拿大、紐西蘭,甚至遠及根本不靠太平洋的德國。

回收、熱分解、生物可分解,比不上從源頭減塑

該怎麼辦?回收再利用是一個方式,但這亦有侷限性。該報告指出,全球各地目前的回收率,歐洲表現比較好,但也僅有30%,中國是25%,美國更只有9%。相較之下,台灣超過9成的回收率,成績亮眼,但跟歐美等地相比,台灣規模小影響力畢竟不大。此外,將不同種類的塑料回收重製成二次塑膠,往往成本效益不高,可用性也有限。「回收僅是不逃避塑膠垃圾的處理,把這個問題拖延下去而已,」蓋耶說。

報告指出目前有一種叫做熱分解(pyrolysis)的新興技術,可以將塑膠還原成石油原料,但目前這個技術尚不成熟,跟焚化量相比,可以解決的塑料量小的可憐。

近年來很夯的生物可分解塑膠,其實不是用化石原料、而是用玉米等材料製成,嚴格說來不是塑膠,但可以成為塑膠的替代品。不過,跟熱分解一樣,生物可分解技術尚未成熟到可以將成本大幅降低的地步,加上必須在高溼高溫的環境中才可自然分解,若是流入海洋就很難分解。此外,若是像台灣垃圾處理是以焚化、而非掩埋為主,生物可分解材料的意義也就不大。

終極之道,還是得從源頭下手。也許要回到1950年代之前的無塑生活不切實際,但至少供給端的廠商,從石化廠、超市、到一般商家,與需求端的消費者,都該努力減塑,擺脫對塑膠的過度依賴,才是解決之道。

「CSR@天下」簡介: 1997年,《天下》率先提倡企業社會責任CSR的觀念。二十年來,CSR逐漸受到重視,成為企業成長的第二曲線。呼應趨勢,《天下》在2017年成立「CSR@天下」網站,除了持續介紹最前瞻的趨勢觀點,也搭建起CSR交流平台,期望提升台灣企業價值,打造更美好的社會。

「CSR@天下」官網連結:http://csr.cw.com.tw


<延伸閱讀>
一沖即食 能吃的泡麵調味包裝

一根竿子發電 屋頂變身風電場

<圖片來源>
Shutterstock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