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4 | 作者:Anne-Titia Bové & Steven Swartz / 黃詩涵

【永續供應鏈】從產品源頭到終端使用者的風險管理

《重點摘要》根據報告顯示,隨著平均所得增加,加上人民願意花更多比例購買消費性商品,未來十五年,將帶動全球消費的加速成長,對企業而言,「供應鏈的永續管理」將連帶影響企業的成長,本專題編譯全球知名顧問麥肯錫對此提出的三個方法。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在未來的10~15年,消費者將會花更高比例的預算在民生消費性產品上,包括電子產品、食品飲料等等,快速消費品(Consumer Packaged Goods, CPG)產業將加速蓬勃發展,對投資者而言,無非是大好消息。

一般而言,一家企業的價值有一半來自於大眾的預期成長,而這決定的因素正是永續經營的績效,舉凡為了滿足無窮的物欲,而過度生產造成碳排放過高、空氣汙染、水資源短缺等環境問題,社會層面的童工及職業健康與安全,都是需要正視的永續議題,如果沒有強而有力的改變,企業將無形付出更高的代價以取得過去視為理所當然的生產要素。

根據2015年簽訂的巴黎協定,世界各國政府要以科學為基礎的減碳,將全球升溫限制在2以下,而快速消費品產業在增加其銷售量的同時,要降低碳排放強度,也就是單位產出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要減低至少92%,企業應不難發現致力於研發低耗能產品與貫徹循環經濟,不僅利於環境與社會,也能極小化成本。研究發現,以快速消費品產業而論,超過80%的溫室氣體排放及高於90%的自然資本衝擊來自供應鏈,包含能源的供給及產品的製造與物流,如果企業不重視永續績效,還可能衝擊妨礙產品的銷售量,例如乾旱使穀類歉收,農產業總收益下滑;且2013年發生的孟加拉製衣廠倒塌事件,使原先穩坐全球百大企業的兩家服飾產業,因為忽視員工職業安全而掉出榜外。

 

儘管知道永續績效的重要,卻鮮少企業與供應商協力進行永續風險管理,其中一個難題是部分業務會分包給其他廠商,也就是說企業無法直接與那些供應商接洽,尤其是快時尚產業(fast-fashion business)更容易發生這樣的情形。以下麥肯錫提供三個改善永續供應鏈的做法:

1. 鑑別供應鏈管理中各環節的重大永續議題

由於快速消費品的種類眾多,各企業會面對不同的永續議題,需要審慎思考在企業營運及供應鏈中,人力資源與自然資源的運用與配置,同時也兼顧環境、社會與經濟議題,舉例來說,咖啡種植場易有剝削童工的情況。

現今,有一些國際組織發展了供應鏈衡量機制,期望能幫企業找到關鍵的永續議題,像大家熟知的GRICDP都制定相關準則,比較永續績效;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 WWF)則提供超過50個績效衡量指標,並對供應鏈風險進行分析;而永續會計準則委員會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SASB)則統整10種不同產業面臨的永續議題,提供投資者企業價值鏈的永續績效資訊。

圖片來源:World Wildlife Fund, WWF

 

2. 將供應鏈的永續目標與全球永續議程連結

企業需要一個明確的目標才有執行的方向與動力,目標的設定越有挑戰性越好。美國的快速消費品產業根據WWFCDP的碳管理方針制訂各自的減碳策略與目標,例如通用磨坊(General Mills)誓言未來10年將「從稻田到餐桌到垃圾掩埋場」的碳排放減少28%,為了達成這個目標,通用磨坊力邀農產品供應商共同遵循永續規範,並要求供應商在2020年前提供百分百永續的前十大原料。

 

3. 協助並確保供應商管理及落實永續議題

快速消費品企業與零售商的購買力能影響供應商的商業行為,根據CDP統計顯示,目前企業與供應商協力合作的減碳成果已經超過350萬噸。過去,多數企業只給供應商一些非強制性的準則及問卷調查;近年來,他們會依據訂定的目標,協助供應商設計與執行永續計畫,並針對不合格的廠商直接解約。例如Walmart2014年即提供中國供應商一套完整的資訊系統,藉此提高工廠的能源使用效率,且承諾在2017年前將有70%的產品使用永續指標認可。

 

結論

供應鏈的永續管理是企業及供應商應共同面對的核心議題,包括社會或環境上的衝擊,從數據及案例均顯示,都會進一步影響企業自身成長與獲利能力,消費者也會用鈔票告訴企業,「永續」才是他們的最終選擇。

 

《延伸閱讀》

【永續供應鏈】善用5招,提升全球供應鏈工作環境

供應鏈永續管理的三大關鍵,你做到了嗎?

 

資料來源:McKinsey & Company

圖片來源:wikipedia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