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22 | 作者:CSRone

CSRone與專家學者有約-申永順秘書長 (台灣企業永續報告獎)

問題

回答內容

談談目前我們國內外永續的趨勢或是CSR的趨勢,對台灣目前的企業在這方面有什麼樣的影響?

最重要我們要注意到的是台灣產業的體質跟結構還是以出口導向為主,所以出口導向的話就必須面對到很多歐美先進國家他們在各個不同議題上面的關注,從環境到永續包括人權這些面向相關的標準跟法規,包括過去五六年來歐盟的環保三法,許許多多不同的化學品、資源的回收,還有產品的環保化設計,包括從產品面跟組織面的相關環保要求,還有像EICC對人權的要求,SA8000對人權的要求,都是在整個國際供應鏈裡面,對台灣許許多多的企業有很多直接的期待跟要求,是必須要注意到這個趨勢,那從大的方面來講,從幾個比較大的永續議題,特別是氣候變遷、糧食、飲水這些大的永續議題的面相所引申出來的國際規範,未來一定會DOWN到供應鏈的要求裡面,因為這些大的企業無時無刻不被這些環保團體跟人權團體時時在WATCH在關注,所以這種從供應鏈的壓力可能遠遠比政府的法規所給予的壓力來的快而且直接,這是我們要注意的。

從台灣企業CSR report的揭露,就這一百多家來看,揭露的狀況來講,您特別覺得應該改進的地方在哪裡

這一百多本裡面我喜歡把它分成三個GROUP,做得比較好的其實那個品質已經到國際標準了,甚至到DJSI去做參獎了,這類的廠商是以早期參與的還有幾個比較有名的高科技廠商為主,那這個部份我自己估計,大概差不多是在10%-20%左右。這個部分他會成功的原因除了他做了比較久比較有經驗之外,其實他的TOP MANAGEMENT他的高階領導者是有看到這個風潮的願景的,所以是有很大的前瞻性,第二個LEVEL大概是這六年來,陸陸續續起來的這一波,特別是成績還可以表現得不錯的這一批,那他們能夠有揭露的工作其實是在我個人眼光來看其實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法規來沒有要求,供應鏈的要求還沒有那麼直接跟強大,可是他們做了,這一批公司的老闆的確他們的前瞻性非常開,我覺得這個是很不錯的,當然他們背後目前是需要知道怎麼樣把永續這件事UPGRADE到永續策略,進入到所謂的經營策略這個面向的工作。第三個類別的部分,他們可能在經驗上、在怎麼持續改善這方面他們的落差可能稍微大一點點,也是比較需要去鼓勵的,在上市櫃公司裡面大概有90%的公司還沒開始寫的,他們還在wait and see,我們非常非常鼓勵這些公司的老闆可以盡快加入這個行列,因為我們看到很多國外的資料,大概有70%已開發國家的金融市場裡面,上市櫃公司他們有強制要求,在台灣基本上是LATE是落後的。

3.1轉到4的時候,特別應該要注意的事項是什麼?

去年公告的GRI G4G3幾個比較大的不同,我比較想要用三個字去形容他,哪三個字,第一個叫做「準」,準確的準,因為在新的標準裡面,他強調的是一個實質性分析的莫始,那當然GRI G3.1也是強調實質性,可是他對於過去在寫報告書總是把他寫得好像看起來很豐富,但是沒有聚焦,這件事情其實GRI也很在意,所以我說準的意思是要對準你真正的利害相關者,還有這些利害相關者背後所在意的這些關鍵性的議題,你可能不要多,但是要準;第二個字呢,就是「深」,深入的深,這些對準的議題你怎麼樣把它有深入的去寫,包括你有沒有一個好的政策、執行的程序、working team,做這些事情他背後執行的目的跟效益,還有執行的方法,擴散的方式這種背後的解說,有沒有很完整,那這個背後的績效可不可以用比較活潑完整的圖表資訊甚至照片顯現出來,而不是像以前一樣蜻蜓點水,什麼都寫,可是每一點都寫一點點一點點。第三個,我叫做「廣」,這個廣不說要寫很多的指標,而是在G4裡面他很強調supply chain供應鏈的角度,過去對CSR的看法是針對公司本身善盡社會責任,或是永續的策略之外,其實我們希望它的範圍要擴大,所以對企業來講,如果他能夠把他supply chain有好的作ESG的回應跟友善的管理,那凸顯出來的就是那個面向的廣,我們都曉得在全世界100大的經濟體裡面,有51個是企業,這些大企業他所影響的整個供應鏈遍及全世界,如果他能夠從CSR的自身責任延伸到供應鏈,那個面向跟影響的確是非常廣的,所以我說是準、深跟廣,你用這三個角度去看GRI G4就可以跟掌握到他的精隨,所以趁這個機會對第一次要接觸用GRI G4的廠商寫CSR,你有一個定心丸,不要太害怕,就是好好地用實質性分析,把主要的問題呈現出來,做好的說明,然後配合包括供應鏈管理的指標做一些闡述。

根據目前的狀況以及目前企業的動能也好或者是政府在這方面的企圖心也好,您對他有什麼樣的在這方面的建議或者是期望呢?

其實我是樂觀的,從幾個面向來看,第一個是政府單位的投入,包括經管會提出來的公司治理五年的藍圖,已經把CSR的資訊揭露當作一個很重要的issue在推動,那我們也看到賴士葆委員透過立法的方式在修改公司法,當然產業界有不同的意見,但至少我們看到行政單位跟立法單位對這個ISSUE是看重的,所以這個議題其實在跟十年前五年前是完全不一樣的氛圍,那我們也覺得政府法規的制定是最重要的driving force驅動力,第二個部分我們看到的是民間的活力,除了像貴公司做很好的顧問服務還有CSRone在資訊平台的揭露之後,我們看到有許許多多的顧問公司他們慢慢在培養他們自己輔導的能量,另外一個在很多驗證機構包括國際四大會計師還有很多過去的國際驗證公司,他們也對這塊的市場也頗為看好,所以換句話說未來整個CSR的產業體系,甚至很多NGO提供很多CSR Know how、產品服務的這種產業,會隨著這一波的趨勢我覺得會起來,未來大家可以各就各位,產業界有心要推動CSR,輔導單位可以提供一些專業的服務,third party驗證公司提供一些公正獨立性的報告跟查證,未來很多跟環保跟人權有關的NGO可以提供相關的resoucepartnership 夥伴的支援,那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向的一個發展,我特別要強調就是說我們去做統計,台灣目前這180本將近200本的CSR report,有一半以上是在過去3-4年裡面 publish出來的,所以它是一個非常非常快速成長的一個趨勢,所以這個動能我覺得還是會繼續增高的,我個人來講是很樂觀的,不過你剛剛說期待喔,我覺得最大的關鍵是企業的老闆,企業老闆那個心念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