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18 | 作者:CSRone

不可不知的聯合國氣候談判(下)

政府應該同意什麼?

他們應該同意所有主要經濟體的2020年之後的排放目標,並少一些對所有國家排放的嚴厲行動。已經有三個主導國家設立自己的預期排放目標,對巴黎會談來說是個樂觀的跡象。

歐盟已經承諾,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與1990年相比應削減40%。美國則表示到2025年,與2005年水平相比,將有2628%的削減。中國則將確保其排放量高峰將停留於2030年。

有這些目標就夠了嗎?

不夠。在這些國家提交削減或限制措施的提案後,由於聯合國打算在四月以好幾個月嚴格審查所有計劃,讓所有國家有機會來評斷。這裡就牽涉到一定程度的小手段:沒有哪個國家願意太早承諾太多,以免將競爭優勢脫手讓人。審查的結果將會是巴黎會談的一個重要部分,但也可能會是協議的絆腳石。

我們是不是在哥本哈根前來過這裡?

不過我們仍有樂觀理由。哥本哈根會議確實產生出了一個協議,雖然不是很多國家所希望以完整的法律形式呈現。據官方統計,至少世界正承諾於2020年前達到這些目標。因此,如果在巴黎會談中產生了新的協議,持續到2020年代,這將是一個大躍進。

協議要走什麼的法律形式?

我們還不知道。在2011年德班聯合國會議,當時有三個主要選項浮上檯面。會中大家一致認為巴黎會議應推出「一個協議、另一項法律文書,或對所有與會者具法律效力的協商結果」,而第三項最為可能。

這意味著什麼?

我們也不太知道。有些國家認為在巴黎所制訂的任何目標,對採納的國家來說將具有法律約束力,所以如果國家沒達到目標,將可能會受到國際的處罰。

此次會議的協議將會決定各國在2020年後,應遵循怎樣的原則。對此有人認為,這個協議應在國際層級具有法律約束力,而目標本身會另行紀錄,所以不會嚴格受到法律約束。

而協議的法律形式一直是一個爭論不休的議題,其歷史也相當曲折。在基金會條約與UNFCCC之下,1997年京都議定書有著完全的法律約束力,且美國和幾乎所有其他國家都有簽署。但當美國國會立即拒絕批准,讓協議付諸東流時,在實踐上不代表任何意義。這讓其他原本批准此協議的國家,後來也背棄自己的承諾。而這些當中,沒有任何國家遭受到任何處罰。

哥本哈根的政治宣言陳述了由世界上最大經濟體所做的減排承諾,在其高峰會的法律結果上卻不得不被降級到非官方附錄中,因此也為一些人所嘲笑。不過,儘管其法律效力較京都議定書來的得低,它至少還很到位的在六年後,以及國家仍致力於2020年前要達到這些承諾,這也構成了巴黎會談的基礎。

巴黎會議並不會產生像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這樣的充分闡明條約,因為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但只要它產生一個明確的結果,一個所有主要與會者都同意的目標,即使沒有最嚴格的法律效力,就已代表顯著的進步,且應該足以讓聯合國程序完好。

如果巴黎談判破裂怎麼辦?

如果談判沒有成果,就很可能代表聯合國所協調的國際氣候相關行動將告一段落。

關於聯合國氣候談判在防止氣候變化惡化方面的核心地位眾說紛紜。這些都是「由上而下」的會談:政府決定在國際層面的減排量,並進一步制定國家政策,再透過經濟來達成。

另一種是「由下而上」的策略,其概念是當政府還在爭論分歧的國際條約時,企業和公民社會組織因著各自的利益,能更有效地採取迅速行動。

最終,這兩種方法有著密切的連結。「由上而下」的目標可以刺激「由下而上」的行動,而「由下而上」專案的成功可以鼓勵各國政府在制定國家氣候策略更加勇敢。反過來也是如此:如果沒有「由上而下」的談判,有些企業可能將視商業優視為搭免費順風車,拖延減少排放,並拒絕參加「由下而上」的行動。

因此兩者的某些因素很可能都是必要的。聯合國並不是唯一「由上而下」的論壇:美國領導的主要經濟體論壇(Major Economies Forum),以及G7G20也是在討論氣候行動。但聯合國是唯一讓所有已開發及發展中國家齊聚一堂的舞台,並提供小國發聲的機會,能挑戰那些較大的國家。

巴黎會談之後該如何呢?

大家都在猜測。去年底時,當歐巴馬總統在向中共國家主席發表其碳排交易,因比共和黨更勝一籌,誓言要打敗碳排放的問題。現在針對2025年或之後採取任何行動的承諾,無論在任何國家,都將面對此風險。

還可能出什麼錯誤?

還可能有許多錯誤。雖然中國已經表明自己的承諾,其他主要的發展中國家,尤其包括印度還沒有這樣做,並可能拉長期限。從現在到巴黎會談之前,由各國進行的目標審核程序也充滿了不確定性,而且如果各國家對如何判斷目標無法一致,目前尚不確定會發生什麼事。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在金融。發展中國家在哥本哈根會議得到承諾,在2012年前,至少可獲得300億的「快速啟動資金」,以幫助他們投資在需要的低碳基礎設施上,並開始適應氣候變遷的影響。

這個承諾是被廣泛實現的。但到2020年,這些資金流動都應該達到每年一千億。那這些錢將從哪裡來?富國堅持認為,只有少部分會從他們納稅人支付,而其餘部分會從私營部門支出。貧窮國家的需求正在成長,且不打算從現有的援助預算中提撥現金。也許會找到一些中間地帶,但這可能是一個突破點。

巴黎會談在每個意義上,都將是一個關鍵的會議。如果各國能同心協力,脆弱的聯合國進程可能將復甦,但也可能將被草率的結束。無論哪種方式,全球排放量可能年年繼續上升,增加暖化風險,將超過科學家們斷定氣候變遷那不可逆轉的門檻,即所謂的2C大關。

光靠巴黎會談本身是不夠防止這一點的,但長期看來它會決定我們將來。

 

資料來源:GreenBiz

圖片來源:promich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