蘊含循環經濟思維 GRI廢棄物管理準則1月上路
GRI 306廢棄物管理準則將於2022年1月正式生效,此準則提供物料及廢棄物連結的明確定義,企業需依此揭露價值鏈中的廢棄物管理及影響,呈現己身作為、與利害關係人溝通。此準則亦以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為核心,協助組織鑑別廢棄物,進一步促使系統性管理決策與行動的可能改變。

GRI 306廢棄物管理準則重點
廢棄物管理準則GRI 306涵蓋2個管理方針揭露項目以及3項特定主題揭露項目。關鍵特點與效益有五項:
- 協助組織更全面地了解並論述活動、產品、服務與廢棄物之間的相關影響。
- 強化物料與廢棄物之間的連結,協助組織了解設計、使用過程與廢棄物產生的相關影響。
- 協助組織識別並報導循環性及廢棄物的機會與行動。
- 協助組織針對整體價值鏈上、下游所產生的廢棄物,進行評估並承擔責任。
- 協助組織鑑別和確認,可能導致系統性變化的管理決策與行動。
GRI 306廢棄物管理準則同時回應5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包含:
- SDG 3:健康與福祉
- SDG 6:淨水與衛生
- SDG12:責任消費與生產
- SDG14:海洋生態
- SDG15:陸地生態
GRI大中華區負責人Verna Lin也在GRI 306 廢棄物正體中文版發表會時提及,廢棄物在企業營運決策時就已注定產生,希望組織們能更負責任的生產及消費,廢棄物是被錯置的資源,其於產品生命週期結束時,都有回收再生的可能性。
點此下載廢棄物準則:GRI:306廢棄物(2020)
從廢棄物管理 貫徹循環經濟思維
根據GRI官方文章指出,GRI 306 廢棄物管理準則提供企業綜觀全局的方法,了解其價值鏈中廢棄物所帶來的影響;而循環性正是GRI 306 廢棄物管理準則的重要核心。
自工業革命以來的線性消費模式:「原料開採、產品製造、使用後丟棄(take-make-dispose)」,在加速消費、發展經濟的同時,產生大量廢棄物、碳足跡、溫室氣體排放、環境汙染;而循環經濟思維在60年代出現,將地球視為封閉式的生態,重視物質的循環利用,減少資源浪費,利用現有或已經使用過的資源,再創造出新的價值。(同場加映:超夯5種新興職業 領航循環經濟風潮)
(根據世界銀行(World Bank)2020年的統計,相較2016年人均每日生產0.74公斤廢棄物, 2020年增加為0.79公斤,於現今廢棄物產生速度下,廢棄物總重量於2050年將達到38.8億噸/圖片來源:世界銀行(World Bank, WB)。)
循環經濟中的綠色商機,更是驅動循環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國際管理顧問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早在2015年「歐洲的循環經濟機會」報告中即指出,截至2030年,僅歐洲地區「循環經濟」的淨經濟利益就高達1.8兆歐元。
跟上循環經濟 台灣不遺餘力
2016年總統就職政見中,已將循環經濟放入執政思維;也於2018年通過「循環經濟推動方案」,以「循環產業化」-兼顧經濟與環境、實現資源永續效益,以及「產業循環化」-整合所需技術與高階人才做為兩大推動主軸,策略包含:「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新循環示範園區」、「綠色消費與交易」以及「能資源整合與產業共生」。
而由經濟部工業局主責的產業循環經濟資訊平台,提供包含再生能源、再生水等資訊,也將可再利用廢棄物的廠商列於其中。透過各種管道與資源,促進我國循環經濟發展,以跟上國際脈動趨勢。看更多GRI 306:廢棄物(2020)揭露案例。
核稿:王詠葎
資料來源:
GRI STANDARDS
Help for companies on circular economy progress
【GRI 306:廢棄物(2020)】正體中文版線上發表會
循環台灣基金會
循環經濟-資源循環網
圖片來源:CSR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