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6 | 作者:頤德國際 ESGCom 資深顧問 鍾筱敏

COP29 落幕後,看 COP 的光環是否猶存?

2024年11月中下旬,在亞賽拜然首都巴庫舉行之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 29 次締約方會議(COP29),於質疑與失望的聲浪中結束,尤其是未能明確重申 COP28 關於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承諾,加上川普當選美國總統,可能帶來美國退出《巴黎協定》的陰影。

峰會中聯合國秘書長 Antonio Guterres 致詞時,提到我們正在與時間賽跑,惡劣的天氣正在全世界造成人類悲劇和經濟破壞,過往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 1.5°C 的努力正在悄悄溜走。他慷慨陳詞需要全球共同努力,引導世界走上安全之路,如同他在 COP27 率領「聯合國高階專家組織」(United Nations’ High Level Expert Group, HLEG)所發佈的「誠信至上」(Integrity Matters)報告,Guterres再次強調城市、地區、企業和金融機構在推動本世紀中葉實現淨零排放,必須發揮關鍵作用,並且幫助消費者、投資者和監管機構瞭解什麼是可信的淨零排放。

他敦促所有「非政府機構」(包含企業、金融機構、城市、社區)在明年COP30之前制定強而有力、負責任的過渡計劃。這些計劃必須與 COP27 聯合國高階專家組織的全部建議以及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 1.5°C 目標保持一致。並重申非政府機構必須制定出通過 2025 年、2030 年、2035 年及以後的里程碑,落實 2050 年實現淨零排放的路線,還必須披露研發計劃和可再生能源投資如何達成這些目標。

他鞭策非政府機構必須實踐 COP28 的決議,制定出以科學為基礎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規劃,致力於整個價值鏈的深度脫碳,包括所謂的範疇3排放,而不是依賴可疑的碳抵消。Guterres 特別呼籲排除範疇 3 排放的淨零計劃是不完整的,現在應當是全球快速行動展現雄心和透明的時候,而不是漂綠。

總之,在本次會議中,他不斷強調全球氣候變化的嚴重性,並呼籲各國政府和民間社會共同努力,遵守 COP27 聯合國高階專家組織提出的 5 大原則與 10 項建議,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僅管全球第一與第二排大排碳國的領導人都沒有出席會議,且議程中爭議也很多,但終究有多項具體的會議成果,筆者根據會議最終協議與重要文本重點與爭議之觀察,彙整與讀者分享。

重點一:氣候融資增加兩倍

COP29 被視作「融資締約方會議」(the finance COP),因為擴大氣候融資是本屆會議的重中之重。會議最終達成了一項重要協議,即各國承諾自 2035 年起,每年向發展中國家所提供的氣候融資增加兩倍,從每年 1000 億美元增加到3000億美元──透過贈款、貸款和開發銀行資金,支持其應對氣候變化的努力。但此決議仍遠低於發展中國家的要求,將《氣候融資新集體量化目標》(New Collective Quantified Goal on Climate Finance, NCQG)設定為每年 1.3 兆美元。
COP29 氣候會議的重點就是籌集資金,幫助發展中國家減少氣候污染,為他們面臨的極端天氣威脅做好準備。雖然發展中國家對地球暖化的污染貢獻要小得多,但遭受極端天氣的危害卻不成比例。最終協議讓一些發展中國家代表感到憤怒,稱工業化國家每年提供的 3,000 億美元遠低於脆弱國家的需求。

印度談判代表 Chandni Raina 對會議過程表達非常不滿意和失望,並反對通過這項協定,回應這是一筆「非常貧窮」且「微不足道」的融資目標,並非印度生存所必需的有利氣候行動,奈及利亞、馬拉威和玻利維亞也加入印度的行列,拒絕支持氣候峰會上達成的協議。

聯合國氣候變化執行秘書 Simon Stiell 則於閉幕式上說,這個新的財務目標是為氣候影響不斷惡化的人類提供保險單;但就如同任何保單,只有在按時足額支付保費的情況下才有效,各國必須信守承諾,以保護數十億人的生命。

重點二:確立全球統一的碳權市場機制

歷經近十年的僵局,各國終於同意接受針對「巴黎協定」第六點四條規定所提出的碳權(Carbon Credits,又稱碳信用額度)規範標準,此制度允許非會員國參與全球碳市場,將有助於開放國際碳市場,以消除或避免全球的溫室氣體排放,並確保全球碳市場在聯合國監督下誠信運作。會中提到這將是一個改變遊戲規則的工具,將資源引導至發展中國家,在實施氣候計劃時每年可能節省高達 2500 億美元成本。同時,此制度將促進碳信用交易,激勵各國減少排放並投資於氣候友好的項目,有助加快全球之技術創新和應用。

雖然碳信用交易有助於吸引資金投入綠色項目,部份環保團體仍擔心這些碳信用可能會讓一些國家或企業透過購買碳權來繼續排放溫室氣體,而不是真正減少排放;因此,確保碳信用的標準和透明度是碳市場成功之關鍵。另外,技術轉移和資金流動的公平性也是一個重要議題,發展中國家認為技術轉移和資金流動應該更加公平和透明,以確保所有國家都能夠受益。

重點三:能源承諾

雖然 COP29 未能明確重申 COP28 關於逐步淘汰化石燃料的承諾,但 COP29 針對落實全球可再生能源發電容量提高兩倍之目標,宣佈了全球儲能和電網承諾、綠色能源區和走廊承諾以及氫能宣言三項承諾:

全球儲能和電網承諾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於 COP29 發佈了《2024 年世界能源轉型展望》,這份報告中提到,去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增加了創紀錄的 473GW (百萬瓩),其中太陽能光電發電佔 347GW。但由於其中 83% 發生在中國、歐盟和美國等強大市場,全球南方國家遠遠被拋在後面。IRENA 表示,如要達成 COP28 會議的承諾- 2030 年將可再生能源部署增加兩倍-需要從現在到未來十年末,平均每年需要安裝 1,044GW 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復合年成長率為 16.4%。而相關政策制定面臨的另一挑戰是找到新的市場結構,允許更多儲能佈署和其他電網靈活性措施,被視為提高可變可再生能源滲透率的關鍵。

COP29 承諾全球電網部署目標──透過至 2030 年增加或翻新 2500 萬公里電網以提高電網容量,認識到國際能源總署(IEA)關於到 2040 年需要額外增加或翻新6500 萬公里,以達到 2050 年淨零排放的分析,並努力加強電網基礎設施。此一承諾獲得美國政府和 45 家全球領先公用事業公司的認可。

IRENA 說,將當前的電力系統從化石燃料過渡到可再生能源需要更強大、更靈活的電網網路。這可以通過儲能解決方案、需求面管理以及行業耦合技術和策略來實現。特別重要的是,儲能是實現完全脫碳、100% 可再生能源系統的一個技術關鍵推動因素。

綠色能源區和走廊承諾

綠色能源區充當集中式樞紐,通過結合高品質的可變可再生能源資源、可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和儲存,最大限度地實現可持續能源的產生。全球不同國家正在開發綠色能源區作為「綠色能源中心」,以促進指定地區/城市/地區的經濟成長和投資,創造就業機會,並通過部署氣候友好和節能技術來促進綠色能源轉型。
主要作為包括:(一)促進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以顯著提高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效率和有效性;(二)刺激投資和經濟活力,從而使可持續能源專案在財務上可行,並增強電網穩定性和能源安全;(三)透過發展生態工業園區,增長可持續經濟和創造就業機會;(四)開發基礎設施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應用程式,以降低能耗、優化能源使用和集成先進技術,以提高這些區域內能源系統的整體性能。
而綠色能源走廊是實現能源轉型和可持續發展的工具。雖然綠色能源走廊沒有嚴格的定義,但許多現有和規劃中的連接專案都是為了增加可再生能源電力在電網中的份額而設想的明確目標。例如許多可再生能源發電位於偏遠地區,遠離預期的消費中心,通常跨越國界,高壓直流(HVDC) 輸電線路的進步,可以在最小損失下,進行經濟高效且安全地長距離輸電。

氫能宣言

COP29 氫能宣言呼籲全球社區採取行動以擴大氫能規模,包括需求創造、標準和認證、財務、能力建設、貿易、研發和可持續性。此外,特別鼓勵各國將氫能納入國家氣候和能源計劃,並監測 COP30 取得的進展。此宣言為 COP29 主席國的一項重大倡議,旨在通過收集氫能,並在氫能方面取得集體進展,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並為實現全球氣候雄心做出貢獻。立基於 COP28 的承諾上,即到 2030 年加速低碳氫生產、擺脫化石燃料轉型以及將可再生能源產能增加兩倍,從而更廣泛地認可可再生和清潔氫及其衍生物,為脫碳的關鍵工具開闢新的途徑。

氫能委員會首席執行官 Ivana Jemelkova 表示:「我們代表氫能委員會讚揚 COP29 主席認識到氫在能源轉型中的重要作用,並提出了 COP29 氫能宣言,呼籲對需求採取大膽行動,並將氫能納入 2025 年提交的國家自主貢獻。氫能在過去四年中增長了7倍,目前承諾資本達到 750 億美元,全球超過 400 個大型專案已通過 FID (Final Investment Decision最终投資决策)。然而,為了實現我們共同的氣候目標,我們需要做得更多、更快。本次的氫能宣言是朝著這個方向邁出的關鍵一步,我們感謝包括歐洲氫能協會(Hydrogen Europe)在內的 20 個國際行業合作夥伴齊心協力支援它。」

重點四:減少有機廢物中的甲烷倡議

甲烷是一種短暫但高度密集且強大的氣候污染物,至少四分之一的全球暖化是由甲烷造成的。廢棄物部門的甲烷是有機廢棄物分解時產生的,通常是在垃圾掩埋場和露天垃圾場,以及廢水中。近幾十年來,全球產生的廢棄物數量以驚人的速度增加,佔人為甲烷排放總量約 20%。

《減少有機廢棄物中的甲烷》是這次 COP 29 中 30 多個國家做出解決有機廢棄物中甲烷排放問題的承諾,為了與 IPCC 1.5°C 情境保持一致,2030 有機廢棄物的甲烷排放量應比 2020 年的水準減少 30-35%,到 2050 年減少近 55%,且全球甲烷承諾的目標一致,以降低對人類和生態系統健康以及氣候的影響。
自 COP26 啟動全球甲烷承諾後,甲烷每年都是 COP 討論的重要議題之一;然而至目為止,全球實現甲烷減排所需的資源和行動仍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和《全球甲烷承諾》規定的目標。有機廢棄物產生的甲烷將是全球努力的重要關鍵,可以透過減少該行業廢棄甲烷的整體路線圖,包括國家自主貢獻以及財政、數據和政策承諾,從而克服限制該行業緩解行動的結構性障礙。
總體而言,該宣言提出幾項重要的建議:(一)改進廢棄物管理,鼓勵採用循環經濟,包括減少廢棄物產生、促進回收再利用及確保有機廢棄物的適當處置,以最大限度減少甲烷排放;(二)呼籲增加財務承諾,以支持甲烷減排項目,特別是認知到財政和基礎設施的差距,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差距,敦促將廢棄物部門目標納入國家自主貢獻(NDC),期許各國制定可衡量的甲烷減排目標;(三)對有機廢物甲烷排放進行一致和全面的數據收集,以追蹤進展,並為政策提供決策資訊;(四)促進各國、國際組織和利害關係人間的全球夥伴關係和協作,以分享減少甲烷排放的最佳實踐和資源;(五)有機廢物管理對弱勢社區造成的不成比例的影響,呼籲制定包容性政策,考慮原住民、當地社區、婦女、兒童、青年和弱勢群體的觀點。

重點五:打造具有彈性和健康的城市

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基於永久和暫時性的遷徙,伴隨著經濟成長和人口變化,都市化正在迅速加快。城市是人員、貨物、貿易和思想流動的中心,城市區域佔全球 GDP 80% 和溫室氣體排放量的 70%,但因受氣候變遷的影響,成為最脆弱、受到的打擊最嚴重的群體。

《COP29 多部門行動路徑 (MAP) 宣言》是各國加強各部門合作以應對城市地區氣候挑戰的承諾,宣言中重申促進有意義的對話與合作,包括國家在內的不同利害關係人之間的知識分享和協調,和非國家行為者,促進積極的氣候減緩和調適成果,透過各種干預措施支持永續城市發展,並強調包容性城市規劃和整合方法的必要性,在城市氣候策略中應考慮種族、年齡、性別和殘疾問題,以解決氣候變遷對所有社區的影響。

主要重點包括:促進健康公平和對自然有利的城市發展,如強化城市綠化、重新造林、永續的基礎設施和空間、永續的消費模式和生產、以自然解方和尊重生態系統的方法,緩解城市熱量並改善空氣品質;改善城市的抗災能力和早期預警系統,以便更好地準備和應對與氣候相關的災害;在交通方面,與現有措施密切協調,透過積極與安全性選擇,促進更多公共交通系統的使用,制定和實施低碳與淨零減排之綜合互聯交通系統願景及包含數位地解決方案,以減少碳足跡;呼籲推廣永續建築實踐,以減少城市地區的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酌情促進土地綜合利用規劃、永續城市農業和有彈性的糧食系統氣候行動;支持創造綠色就業,採用水效率、無害環境清潔技術、循環經濟等方法,推動永續城市發展;透過動員對永續城市計畫和措施地投資,來促進城市氣候融資。

重點六:將氣候行動納入旅遊政策

旅遊業在 COP29 上締造歷史,52 個國家政府簽署了 COP29 加強旅遊業氣候行動宣言。同時 COP29 首次設立了旅遊日,並舉行了第一次部長級會議,專門討論將旅遊政策定位為支持國家氣候目標。與會者認同旅遊業是溫室氣體(GHG)排放的重要貢獻者,也強調旅遊業在積極促進氣候適應和再生戰略方面的潛力,總計超過 700 位利害關係人參加了旅遊日活動。

聯合國旅遊局秘書長 Zurab Pololikashvili 向參與會議的各國代表說:「聯合國氣候變遷締約方會議的行動議程首次將旅遊業納入其中,首次加強旅遊業氣候行動的部長級會議象徵著轉捩點,即雄心與行動結合,願景轉變為承諾。在 COP29 上,全球旅遊部門做出了明確其積極轉型的承諾,為我們的星球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會議中針對旅遊相關的測量、脫碳、適應、再生、金融、創新等議題進行了討論,在測量部份,高階圓桌會議匯集了來自學術界、政策制定者和私部門的專家,以提高旅遊業的氣候雄心。聯合國旅遊局執行主任 Zoritsa Urosevic 提出了《聯合國衡量旅遊業可持續性的統計框架》,作為推進該部門氣候行動雄心的關鍵工具。

碳測量則在四個層面進行了討論:在國家層面,為旅遊政策提供資訊,並使其與氣候目標保持一致;在業務層面,確保對變革負責,在產品標籤層面,使消費者能夠做出明智、可持續的選擇。但專家們強調切莫忽視技術驅動改進的局限性,及對於創新商業模式需求與行為改變的關鍵作用等挑戰。
至於適應和再生的討論,則側重於旅遊業在促進氣候適應和再生戰略方面的潛力,強調可擴展融資機制、創新金融工具和合作方法的必要性。總之,永續旅遊的創新仍需資金的支持,適應戰略需以科學為基礎的氣候行動計劃作為變革的基礎。
在 COP29 聯合國旅遊局和亞塞拜然國家旅遊局簽署了意向書,並建立框架,以確保 2025 年在巴西貝倫舉行的 COP30 進程繼續進行,以支援旅遊業朝向低碳、可持續性轉型。

重點七:水氣候行動宣言

該宣言說明水是氣候變遷的核心,世界範圍內的大部分氣候影響是透過洪水、乾旱、冰川品質損失、山體滑坡、水質下降、水資源短缺和水供應變化以及其他重大變化而產生的;其中洪水是水污染的主要來源之一,威脅著水質和人類健康與安全,且這些挑戰與水有關的生態系統和相關生物多樣性的退化有關。因此保護、養護和恢復水資源、流域(包括海洋、河流和湖泊)、地下水和其他與水有關的生態系統,在採取有效的氣候行動以減緩和適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強調水、能源、糧食、生態系統之間的關係,對於減緩和適應氣候變遷所發揮的關鍵作用,並認識到水議題本質上横跨多部門與不同領域,如果不解決所有相關部門的水安全問題,氣候變遷永續發展目標將遙不可及。
為尋求協調一致的努力,加強全球水安全方面的領導與合作,以達成各框架、公約、協定等 2030 年水氣候行動目標,此宣言做出了以下的承諾:(一)促進各國在國際、區域、河流和流域層面的對話與合作,加強水相關進程上的協同增效、連續性和連貫性,並支援制定協作和一致的氣候行動和政策,及加強有效實施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期間發起之與水相關的倡議;(二)利用現有知識平台,加強關於氣候變化對水資源、流域和水相關生態系統之原因和影響的科學證據生成,透過氣候觀測、研究知識和相關數據分享,制定新的流域範圍氣候情景以及氣候風險與脆弱性評估,並促進獲得技術和創新的機會;(三)採取綜合方法來應對氣候變遷對流域的原因和影響,包括將與水有關的緩解和適應措施納入國家氣候政策,例如國家自主貢獻(NDC)和國家適應計畫(NAP)。
總之,此宣言啟動了水促進氣候行動對話,這是一個強化與水相關氣候行動之連續性和一致性的平台,並開啟日後確保水議題成為氣候議程重要焦點的目標。

重點八:青年和未來世代在應對氣候變遷中的角色被看見

聯合國秘書長與青年對話中,鼓勵年輕人積極參與氣候行動,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並監督政府和企業的行動。他說:「我請求你們更加堅定和富有想像力,以保持氣候行動的壓力。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需要一場強大的青年運動。」古特雷斯重申對支持年輕氣候宣導者的承諾,他認為只有在每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為未來建立一個可持續和公平的世界。這些言論與行為,激發了年青年世代參與者為了子孫後代,追求系統性變革的集體道德責任感。

COP29落幕之後

雖然許多高級談判者認為COP29距離《巴黎協定》將全球氣溫上升限制在1.5°C的目標更遠了,但提升政府與非政府組織之企圖心、透明度與促進行動的壓力仍存在,讓人欣慰的是有更多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氣候議題被挖掘與重視,例如水、旅遊與氣候行動的議題,城市交通與廢棄物對氣候變遷的影響,這顯示在會議中擴大了更多類型的利害關係人參與,而他們的發聲也被聽到,對於創造更多包容性解決方案具有積極性的意義。我們不妨從政府政策發展、產業發展及消費與生活方式之改變來探討。

一、政府政策:各國政府現在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隨著2025年提交更新後的國家自主貢獻 (NDC)截止日期,各國將面對自主性制定更雄心勃勃的氣候目標、加強氣候融資以及實施更嚴格的排放和環境保護法規的行動力。除此之外,在本次會議中的倡議與承諾,皆聚焦在國際或跨國、跨區域層面的對話、資訊交流與合作,此舉有助於推動非聯合國之會員國在法規制定上,積極與國際接軌。

二、產業發展:許多永續轉型與創新的先行企業,早已經悄悄帶動產業的革新,加速低碳技術開發與運用已是趨勢所在,而全球碳市場框架的建立,更鼓勵各行業投資碳信用並採用清潔技術,加上能源承諾帶動之電網與儲能設備,還有擴大氫能源規模等需求與發展方針,預期將帶動更多產業的創新與增加能效。

三、消費與生活方式的改變:隨著產業適應新的法規和市場需求,消費者可能會看到產品和服務的適用性和成本發生變化,人們可能會更重視永續消費,企業將提供更多環保產品和服務的選擇,而政府和產業還可以促進能源效率和節約措施,以減少整體消耗和碳足跡,如此將可助於加速範疇3碳盤查之淨零排放計劃。更甚者,透過綠色消費意識,形成另一股企業與品牌轉型的推力,如此便有機會從市場機制,加速消費市場與生活需求的綠色行動力。
 


核稿:繆葶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延伸閱讀:
永續顧問洞悉:COP29 落幕,中國將成全球氣候領導國?你該知道的3個未來關鍵轉捩點
《全球塑膠公約》因應塑膠污染之挑戰與迫切需求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