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22 | 作者:CSRone Amy Lin

企業揭露生物多樣性資訊 時代即將來臨!

2022年4月,中國昆明即將迎接國際盛會《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第15屆締約國大會」(COP15)第二階段會議到來。鑑於近年中國積極爭取全球發言權,這場由中國承辦的國家領袖級高峰會受到全球矚目。會議召開前公布的《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草案》FIRST DRAFT OF THE POST-2020 GLOBAL BIODIVERSITY FRAMEWORK,做為未來十年全球在生物多樣性議題上的共同目標,受到高度關注與討論。

聯合國新協議:企業應揭露對生物多樣性的依賴與衝擊

這項框架草案明白列出2050年願景以及2030年的21項行動目標。行動目標包括:於2030年前,面對惡化的淡水、海洋以及陸地生態系統,各國應確保至少改善20%;另外在陸域和海域多樣性層面,應至少30%的範圍能夠受到有效且公平的保護。

該項框架草案,尤其重視金融機構和企業於維護全球生物多樣性能發揮的巨大力量與效能,「目標 15」明文指出:

所有企業(包括公營、私營、大、中、小型企業),應評估與揭露其對於地方性和全球性生物多樣性之依賴與衝擊。並逐步將負面影響減少至少一半,並加強正面影響。減少企業生物多樣性的相關風險同時,企業應於開採、生產、採購、供應鏈、利用、處置過程,完全符合永續發展(full sustainability)。

儘管這項新框架草案對企業並沒有強制約束力。但如果這項新框架獲得全球196個締約國批准簽署的話,那麼企業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因為這將是繼要求企業實踐與《巴黎協定》「溫室氣體減排」目標一致之後,新增加的「生物多樣性」課題。

CDSB最新發布:生物多樣性揭露應用指南

無獨有偶地,國際永續非營利組織CDP所轄屬的機構「氣候揭露標準委員會」(Climate Disclosure Standards Board, CDSB)近期宣佈與IFRS轄屬永續委員會ISSB完成合併其於2021年11月發布的最新生物多樣性揭露應用指南》,旨在幫助企業進行與生物多樣性財務相關資訊之揭露。內容包括:當自然資源或生態系統退化、喪失時,對企業運營會產生哪些影響;或者企業運營對瀕危物種或棲息地,可能產生哪些不利影響,以及可能會面臨哪些財務風險。

而CDSB與ISSB的整併,在IFRS作為全球企業財務會計框架的權威機構的前提下,預計CDSB擅長的「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社會揭露」等應用指南,也將會隨著IFRS於全球財務會計制度之推展,迅速地擴及到企業領域,對於推動生物多樣性與財務連結如虎添翼。

歐盟 : 金融機構是生物多樣性領頭羊

不只是國際組織而已,全球政治集團永續模範生──歐盟對於推廣企業揭露「生物多樣性」的進展邁出更大且更快的步伐。目前歐盟針對企業實踐生物多樣性,設有專屬平台EU Business @ Biodiversity Platform(EU B@B),並積極推展「財務與自然達成一致」的「Align計畫」,希望能為企業生物多樣性測量工具和方法,制定出普及且接受度高的方法。

同時,歐盟也早在2021年4月即針對金融機構提出金融機構衡量生物多樣性的6項工具之分析,讓金融機構面對多元且複雜的衡量方法與指標,得以辨識其優缺點,選用適合的工具。歐盟希望透過金融機構貸款、投資和銷售等經濟路徑和商業模式,發揮更大的關鍵引擎效應,推展生物多樣性。

上述趨勢顯示,即使目前生物多樣性議題仍然存在著諸多不確定性。包括衡量方法有待沉澱、相關指標尚待觀察,以及尚無確定可廣泛適用於各類型態企業的標準;然而可以確定的是,考驗企業的「生物多樣性」試卷,已經發下來了!有識企業宜提早學習與部署,如何評估自身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依賴與風險,並依據揭露的對象與目標,聰明地選擇適合的揭露框架與指標,並開始建立數據蒐集基線。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物種、生態系統

那麼,到底甚麼是「生物多樣性」呢?總部位於加拿大、致力於善用商業機制推展生物多樣性的學術知識平台Network for Business Sustainability (NBS) 將「生物多樣性」範圍定義含括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及生態系統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包括基因、物種、生態系統三種多樣性。/圖片來源:NBS

NBS指出,因應地理位置區域不同,基因、物種、生態系統就有著不同的表現。例如芬蘭的極地森林、太平洋有珊瑚礁、肯亞大草原、墨西哥的沙漠地形,每個生態系統都自成其特有的植物、動物、昆蟲,甚至不同種類的真菌和細菌。

這3種不同型態的生物多樣性,互依互存、共生共榮。經年累月,在地球誕生的46億年間,全球的生態系統和運行是穩定而平衡的,人們也從中獲得日常生活所有需要的資源與滿足。包括:乾淨的空氣和水、食物、藥品、颱風或暴雨緩衝,甚至碳儲存。


(生物多樣性提供人類諸多資源與利用。/圖片來源: NBS

然而,隨著人類經濟高度發展,今日全球各地許多生態系統,已經受到嚴重的破壞甚至面臨崩潰。

WEF最新報告:產業依賴「自然」甚深,卻破壞甚大

對於生物多樣性遭到破壞,世界經濟論壇(WEF)曾以科學統計數字痛心且真實地呈現在世人眼前。依據WEF於2020年所發布的《新自然經濟報告》3篇系列報告,全球資源開採量從1970年的270億噸增加到920億噸,耗用增長率約為240%;人類活動更威脅到全球動植物物種,有將近100萬種物種因人類活動面臨滅絕。

報告同時指出,3大產業依賴自然資源最深,分別是為建築(4兆美元)、農業(2.5兆美元)和食品/飲料(1.4兆美元)。許多行業供應鏈對自然也有著重大的「隱藏依賴」,中高度依賴自然的6個行業包括:化工和材料;航空和旅遊;房地產; 採礦和金屬;供應鏈和運輸;零售和生活消費。隨著大自然失去生態復原能力,上述行業都可能會受到嚴重破壞。

《CDSB生物多樣性應用指南》強調重大性、動態性、貨幣化

到底企業應該如何學習「生物多樣性」?此處列舉最基礎的CDSB框架和最實用的TNFD揭露工具內容,以提供企業完整的思考。

首先,CDSB的成立宗旨是希望能達成推動自然資本、社會資本、財務資本效應。因此由CDSB所提供的《生物多樣性應用指南》基本上是「從投資角度來衡量企業的價值」。

這項《生物多樣性應用指南》有7個原則:

  • P1 環境資訊揭露應符合相關性和重大性(relevance and materiality)
  • P2 揭露應如實反映
  • P3 揭露資訊應可連結至其他主流報告機制
  • P4 揭露內容應一致且可比較
  • P5 揭露應清晰且容易理解
  • P6 揭露應可核實
  • P7 揭露應具有前瞻性

另外,此《應用指南》涵蓋6項結構:

  • REQ-01 治理
  • REQ-02 環境政策的管理、策略與目標
  • REQ-03 風險和機遇
  • REQ-04 對環境影響的種類
  • REQ-05 作為和比較分析
  • REQ-06 展望

這項指南強調,永續資訊具有「動態性」(dynamic)特質。企業尤其要關注那些對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營運策略執行,可能會產生重大影響之特定生物多樣性資訊。此外,重大性評估應該集中在組織的重大性關鍵項目上。

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變動。例如,當公眾意識到生物多樣性消失時,生物多樣性就會移轉到最大的濾鏡箱;當投資者開始將生物多樣性轉型納入資本市場定價考量時,生物多樣性就會移轉到中層濾鏡箱;而當衡量財務結果時,生物多樣性就會移轉到淨資產衡量(net asset values)(參見下圖)。



(生物多樣性資訊隨時間而轉移,且最終以貨幣化方式呈現。圖片由CDSB依據CDP, CDSB, GRI, Value Reporting Foundation共同文件Reporting on enterprise value調整完成。/圖片來源:CDSB

CDSB《生物多樣性應用指南》發揮類似中層濾鏡箱的效用:讓企業所揭露的生物多樣性資訊(包括影響種類、標準、方法、假設和工具),透過趨勢和情境分析,顯現其產品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依賴與影響。

藉此,公司和投資者就能瞭解生物多樣性喪失對企業營運的風險與影響,進而採取避免賠償補救費用、提高商譽、減少對環境的負面影響等措施,來加強公司的績效與價值。而這些最終都以補償費用、罰款、損益表等貨幣化的財務會計途徑,完成資訊揭露。

TNFD揭露框架:4支柱3階段3範疇

由74個全球生態界、金融界、企業、政府監管機構所共同倡議,並且得到聯合國、G7、G20 的大力支持,「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TNFD)晚近2021年6月才正式啟動,籌備與發展速度皆十分驚人。

TNFD旨在為企業和金融機構提供一套評估、管理、揭露其對於生物多樣性之依賴與影響的風險全貌,並積極透過全球資金流從對「自然負向」的衝擊,轉為對「自然有利」的善果。

在正式宣布成立4個月之後,TNFD 兩個創始機構Global CanopyUNEP FI馬不停蹄地與麥當勞、荷蘭合作銀行等單位展開合作,進行民生必需品行業的《自然相關財務風險框架》測試。這項首次測試,是以民生必需消費品行業(肉類、大豆)為對象,並包括其子行業:食品零售、包裝食品和肉類、食品分銷和農產品等。TNFD認為,這些行業對於自然依賴甚深,也影響甚鉅(無論是淡水生態、陸域生態、土壤質量層面),可能導致的財務風險較高,因此適合成為領航試點計畫,預計從測試中不斷調整,於2023年發布最終框架。

為加強對自然的知識與研究經驗,TNFD並於2022年1月宣布與12個科學知識夥伴結成聯盟,包括:CDP、GRI、SASB、STBN、WBCSD、WEF在內。

以目前TNFD 的框架來看,它是以組織運作的方式為核心,構建出4項支柱: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這4項支柱與「氣候相關財務披露工作組」(TCFD)所使用的架構相同。然而,在體認到「自然」於衡量其影響、更廣泛的政策和市場發展、結構性風險等層面之更困難的挑戰性,TNFD 乃把「風險和機遇」涵義,更廣泛地納入每一項支柱中。


(TNFD參用TCFD建構的4個支柱: 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來源:TNFD

並以「3階段」的途徑,讓揭露機構自行選擇適合使用的階段。TNFD認為分階段實施,起步的困難度才比較小。而隨著數據、工具和能力開發以及標準的出現,揭露機構就能逐步達成與TNFD框架保持一致的目標。

  1. 第一階段基礎(basic)
  2. 第二階段中介(intermediary)
  3. 第三階段進階(comprehensive)

至於TNFD建議揭露的3項範圍,分別為:

  1. 自然(生物)界生物:包括陸域、淡水和海洋的生態、物種和遺傳基因。
  2. 水、土壤和空氣
  3. 礦物耗用

TNFD不是在制定一個專門的「TNFD 報告」。對TNFD來說,借重現有機構於自然領域相關的經驗和方法十分重要,同時也要避免重複工作。TNFD希望其成果,能夠整合到相關領域現有的框架或標準中(例如GRI、SASB、ISSB);並銜接和借鑒主要機構(包括: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中央銀行機構綠色金融體系網路NGFS)的先前架構與經驗。

世界的觀念正在快速轉變中,企業不再為股東利益而存在,企業取之於社會也應用之於社會。企業從自然獲取的資源伴隨帶給自然的負面衝擊,必須給予適當的成本定價與防範。

所有跡象顯示, 2022 年將是「自然」重磅登場的永續翻轉年──2021年12月,歐洲財務報告諮詢小組(EFRAG)與GRI合作,希望向歐盟委員會提出一份歐盟生物多樣性披露標準草案;而GRI也將在2022年下半年更新其GRI 304: Biodiversity 2016準則。除此之外,CDP 的「2025願景」也擴大工作範圍至海洋、土地利用、生物多樣性、糧食生產和廢物。於此,企業應及早思考與部署其「生物多樣性財務資訊揭露」的目的與方法。

 

 

想深入學習?ESG學堂已經幫你準備好了:落實TCFD框架分析與風險鑑別

 

核稿:繆葶

 

參考資料:
Biodiversity Disclosures May Be Coming
A Simple and Visual Definition of Biodiversity
What to expect for nature-related business & finance in 2022
CDSB Framework: Application guidance for biodiversity-related disclosures《TNFD擬定的技術範圍》
EFRAG and GRI to co-construct biodiversity standard
圖片來源:Lucas George Wendt


延伸閱讀:
永續領袖揭露3大急迫議題: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水資源
當政府和金融業眼光,紛紛轉向「生物多樣性」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