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18 | 作者:CSRone 繆葶

供應鏈碳管理刻不容緩 執行4步驟報你知

2021年7月由歐盟執委會正式提出的「碳邊境調整機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CBAM)」,被認為將增加供應鏈管理的複雜性,對於碳稅、能源燃料稅等市場產生影響的同時,也讓企業不得不正視供應鏈碳排放管理議題。

供應鏈不僅是企業營運中的成本,更是必須考量的溫室氣體排放源。聯合國全球盟約(UNGC)提及,由於供應鏈規模及複雜度,將是企業邁向永續的最大挑戰──設定碳中和、淨零碳排目標不難,難的是讓承諾落地。管理供應鏈排放不是大企業專屬,對於佔據全世界企業體9成的中小型企業(SMEs)而言,更是亟需理解並執行的關鍵議題。

本文援引WEF 2021年《淨零挑戰-供應鏈的機會》(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報告及Greenbiz論點,提供企業在供應鏈永續管理中,如何有效盤點管理,符合法規以及國際趨勢的同時,落實企業永續。

供應鏈碳管理 擴大企業氣候影響力

在WEF 2021年報告中指出,企業著手供應鏈碳管理有2大好處:

  1. 擴大企業的氣候影響力(climate impact)

對於多數面向消費者(customer-facing)的企業來說,屬於範疇三的間接排放──供應鏈碳排放,比起範疇一、二的直接排放高出許多。藉由管理供應鏈的碳排放,可以有效擴大企業的氣候影響力,並且有機會在尚未重視氣候議題的國家,加速當地參與氣候行動。

  1. 幾乎不會增加終端消費者成本(end-consumer costs)

供應鏈的溫室氣體排放量中,大約有40%可以透過簡單且可負擔的槓桿來抵銷(平均成本約每噸二氧化碳排放小於12美元),包含使用具有效率的再生能源,且對於產品成本僅會產生邊際影響(marginal impact)。甚至在達成供應鏈淨零排放的狀況下,中期終端消費者成本僅會增加1 – 4%。

而在供應鏈碳管理上的最大障礙,即是數據取得及設定明確目標與規範。特別是在供應鏈碎片化(fragmented supplier)的今日,溫排時常「深埋」在供應鏈中,取得明確數據實則需要產業的集體行動,也是企業碳管理的最大挑戰。

(企業進行供應鏈碳管理,也就是著眼於溫室氣體排放源範疇三的部分,圖片來源/WEF《
Net-Zero Challenge: The supply chain opportunity

 

啟動供應鏈碳管理的4步驟

UNGC提到,企業須將供應鏈視為整體,並且知道哪個環節最需要花心力,也鼓勵企業將供應鏈視作內部勞動人力的延伸,為供應鏈設定永續目標的同時,提供教育訓練、審核以及輔導機制,也能夠讓供應鏈更了解在採購之外的決策過程。而Greenbiz指出,供應鏈碳管理其實不僅只是氣候影響或是財務考量,更重要的其實是與供應鏈建立並維持關係。以下也整理出供應鏈脫碳的4個步驟:

第一步:了解供應鏈現況及氣候影響

通曉現況是一切的開端,對企業而言,條列完整供應鏈已是挑戰,然而製作一份完整的溫室氣體排放清單,才是企業在供應鏈碳管理中的最大阻礙。但可以透過檢視常態數據來獲得答案,像是將採購量乘上排放因子變數,可以獲得供應鏈排放的約略數字,以了解供應鏈碳足跡概況,同時找出最大排放源頭。並且藉由產品生命週期評估(Life Cycle Assessment,LCA)以深入了解排放狀況,包含原料採購,甚或是供應鏈已經放入採購價格中的碳排放成本,皆可藉由工具來瞭解排放概況。

UNGC也提供3份指引工具:正規採購流程工具(Decent Work Toolkit for Sustainable Procurement)、追溯性指南(Guide to Traceability)、持續改善實踐指南(Practical Guide for Continuous Improvement),提供企業在管理供應鏈的過程中能夠更永續且有所本。

第二步:傳達企業目標與期待

有了目的,方能做出行動。當企業走上永續之路的同時,也要明確地讓內/外部利害關係人了解企業目標,方能邀請各方攜手同行。不少企業會將範疇三擴大至整個價值鏈,並透過設定科學基礎目標的淨零減排方向且公告周知,以傳達企業明確決心與利害關係人溝通。公開的承諾,有助於企業站穩和供應鏈溝通的起點,同時可以整合內部利害關係人意見,並使其感受到企業執行供應鏈碳管理的急迫性。

第三步:利害關係人議合參與

閱讀全文,歡迎加入會員

付費暢讀完整內容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