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26後焦點】SBTi全球第一項新《淨零準則》:企業淨零從承諾開始!
【文章摘要】於COP26前夕,SBTi發布了全球第一項企業適用的新《淨零準則》(Net-Zero Standard)標準框架。這項為500人以上員工規模企業所專門設定的新《淨零準則》,具有明確統一、科學基礎、第三方認證、清晰溝通等效益。其中要求企業於範疇1、2、3和價值鏈,採取更快速強力的行動,以達成2050年90-95%減碳目標。此新《淨零準則》的框架路徑和時程,提供企業最佳方針,值得研讀。

已經獲得全球2,169家企業(包含台灣25家企業)響應的國際非營利組織「科學基礎減量目標倡議」(Science Based Targets initiative, SBTi),於COP26前夕(10月28日)發布最新《淨零準則》(Net-Zero Standard),希望這全球第一套提供企業使用的《淨零準則》框架,能加速減碳行動,達成控制地球升溫超過1.5°C的目標。
SBTi也在COP26會議期間公布先導性計畫成果──全球7家公司試點參與SBTi《淨零準則》並且獲得認可。這7家企業是:國際製藥商「阿斯特捷利康」AstraZeneca(英國)、連鎖藥妝店CVS Health(美國)、行銷顧問公司「電通國際」Dentsu International(英國)、建築材料商Holcim(瑞士)、 房地產投資公司「仲量聯行」JLL(美國)、風力發電商「沃旭能源」Ørsted(丹麥)和IT資訊顧問公司「威普羅」Wipro(印度)。
SBTi為何要以限制地球升溫1.5°C為目標?這是因為科學數據顯示,一旦地球升溫2.0°C,暴露於高溫危險的人口數將衝高2.6倍、北極夏季無冰困境將從每百年發生一次,頻率提升到每十年發生一次、珊瑚礁將消失99%、海洋漁業損失將高達3百萬噸。這還是2.0°C的情境衝擊預擬,更遑論專家們的警告:若全球持續現行策略,不加強深度減碳行動,地球很可能在2050年會升溫2.7-3.1°C。
(全球升溫1.5°C與2.0°C對於地球人口、冰山、珊瑚礁、海洋漁業等產生嚴苛衝擊/圖片來源:SBTi)
全球第一項企業《淨零準則》: 明確統一、科學基礎、第三方認證、效益溝通
SBTi新《淨零準則》旨在為企業提供一套明確的淨零路徑,讓企業能夠在正確的減碳軌道上行進,同時也提供第三方認證機制。新準則框架範疇涵蓋完整、明確統一、也符合最新科學基礎的標準,更能跨產業比較,用來與利害關係人進行透明、有效益的溝通。
SBTi將於2022年1月起提供新《淨零準則》正式認證。同時也提醒,這項新準則適用於規模500名以上員工的企業,針對中小企業另有簡化版的淨零目標問答清單。而有鑑於金融機構資金影響力強大,SBTi也正在金融機構設定獨立的淨零路徑框架。
新《淨零準則》短期2030年碳排減半、2050年減排90%-95%
為督促企業深度減碳,並且積極排除其他「溫室氣體殘餘」對環境帶來負面的影響,SBTi明確且嚴格地將「企業淨零」(corporate net-zero)定義為:
- 於範疇1、2、3碳排放達成淨零;或是此三範疇之碳排須與全球/該產業的降低升溫1.5°C的目標進度一致。
- 於淨零目標年,企業所有剩餘碳排放應達到中和;即便在目標年後,其他溫室氣體均應比照辦理。
摘要來說,這項新《淨零準則》4項關鍵里程目標:
- 短期:於5-10年內減少碳排與避免全球升溫路徑一致。
- 長期:於2050年前降低碳排殘餘量與避免全球升溫路徑一致。
- 減碳應涵蓋價值鏈之外的行動。例如:採購高品質碳信用,或是投資直接空氣捕捉和碳儲存。
- 至2050年,對於那些無法削減的「剩餘碳排放量」(最後的5-10%),必須以「碳移除」(carbon removal)的方式徹底移除達成「碳中和」。
(新《淨零準則》督促企業深度減碳,設定4個里程目標/圖片來源:SB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