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步跑!5項方針7國15城市加速減碳
國際非營利組織「碳中和城市聯盟」(CNCA) 於2021年2月綜合整理全球7國15個城市加速對抗氣候緊急的政策與作為,並發表最新報告。同時歸納出5項關鍵決策方針,提供其他城市參考。

國際氣候行動進展緩慢,等不及各國政府祭出具體作為,國際非營利組織「碳中和城市聯盟」(Carbon Neutral Cities Alliance, CNCA)於2014年成立以來即致力於利用城市力量對抗「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2021年2月CNCA發布最新報告,綜合整理全球7國15個城市提早氣候行動的期程與承諾,以及這些城市如何利用法規與資源,加速增強城市減碳行動的效率。
CNCA這份最新報告開宗明義地在封面標題清楚標示:「這絕對不是一場演習!」(This is not a drill!) 說明「氣候緊急」(Climate Emergency)最高層級的警報聲已經響起,決戰臨界時刻已然來臨。這15個城市已經完成屬於自己城市的「氣候緊急計畫」(Climate Emergency Plans),同時也已提早期程以超前達成減碳目標。
(7國15個城市發布緊急計畫。圖片來源/ CNCA)
若觀察比對這15個城市當前與稍早的減碳目標,可以發現這些城市的承諾甚具野心。無論是從「碳中和」(Carbon Neutral)、「淨零排放」(Zero Emissions)或「碳減量」(Carbon Reduction)來定義各自城市的減碳目標,多數城市皆有提早10年期程完成目標的遠大志氣。
City | Emergency Target | Previous Target |
Barcelona, Spain | Carbon Neutral by 2050 | Same (adopted 2018) |
Bristol, UK | Carbon Neutral by 2030 | Carbon Neutral by 2040 |
Copenhagen, Denmark | Carbon Neutral by 2025 | Same (adopted 2012) |
Glasgow, UK | Carbon Neutral by 2030 | Carbon Neutral by 2037 |
Iowa City, USA | Net Zero Emissions by 2050 | 80% Reduction by 2050 |
London, UK | Zero Emissions by 2030 | Zero Emissions by 2050 |
Melbourne, Australia | Zero Emissions by 2040 | Zero Emissions by 2050 |
Mornington Peninsula Shire, Australia | Zero Emissions by 2040 | Carbon Neutral in Shire / Corporate Emissions by 2021 |
Oslo, Norway | 95% reduction by 2030 | Same (adopted 2016) |
Portland (Oregon), USA | Net Zero Emissions Before 2050 | 80% Reduction by 2050 |
San Francisco, US | Net Zero Emissions by 2050 | 80% Reduction by 2050 |
Stockholm, Swede | Fossil-Fuel Free & Climate Positive by 2040 | Fossil-Free by 2040 |
Sydney, Australi | Net zero by 2040 | Net Zero by 2050 |
Toronto, Canada | Net zero by 2040 | 80% Reduction by 2050 |
Vancouver, Canada | Carbon Neutral by 2050 | 80% Reduction by 2050 |
(說明:7國15個城市提早期程以達減碳目標一覽表。圖片來源/CNCA)
這份報告同時也指出,由於各城市所面臨的地理疆界、自然資源、城市規模、居住人口、產業特色、法規機制差異極大,因此在應對「氣候緊急」時所能夠採取的政策與行動也各自不同。報告歸納出5項關鍵政策方針並羅列各城市具體作法,提供其他城市參考。
決策方針一、宣告修正氣候行動期程,超前達成減碳目標
具體措施包括:重新修正氣候行動目標並提早加速期程、設定具體中期目標、以及設定產業別排碳目標。
例如,雪梨一舉將「淨溫室氣體排放」達成目標年從2050年提早到2040年。英國布里斯托也將「碳中和」目標達成年從2040年提早到2030年。
此外,舊金山針對能源供給、建築、運輸、廢棄物等特定產業或活動,予以具體目標,包含:到2030年舊金山城市內所有的移動,將80%能夠依靠步行、腳踏車和轉乘達成;以及2030年舊金山登記的私人汽車有25%是電動車。
決策方針二、擴大執行當地減碳方案
具體措施包括:針對建築、交通、廢棄物、能源供應等4類活動為主要對象,設定減碳方案並採取擴大執行或加深執行力道之方法。
例如:溫哥華為大多數現存建築設定「2025年達成零碳排」目標,新建案則必須「2023年達成零碳排」。溫哥華鎖定熱磊(heat pump)供暖系統,是該城市減碳的關鍵項目;其乃於2025年之前推出獎勵方案,鼓勵居民將天然氣更換為電熱系統,2025年後則會以特定溫室氣體(GHG emissions)項目,特別針對那些排放標的之物業主,處以罰鍰。
決策方針三、解決地理邊界之外的碳排
到目前為止,各國城市幾乎只專注在城市自身邊界內「直接」、「營運」狀態下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範疇1和範疇2碳排放)做管理,並未針對邊界以外,由其他機構提供產品或服務時,所產生的碳排放量(範疇3碳排放)給予重視。
因此,英國城市布里斯托(Bristol)經過計算發現,該城市約50%的碳排放足跡來自「進口消費」。因此,該城市的「氣候緊急計畫」就直指進口消費的碳排放應具有更公平意義:那些高收入族群消費進口產品者,其碳足跡更大,必須對碳排作出更大奉獻。
而西班牙城市巴塞隆納則統計出近 13% 碳排放量來自港口和機場。因此,該城市的「氣候緊急計畫」特別表明,為展現負責任和消費正義的立場,要求港口和機場應該重新檢視營運計畫,致力於減碳。
決策方針四、善用自然途徑以降低碳排
善用自然途徑減碳是最根本的減碳方式,其具體措施包括:堆肥、種植樹木與蔬菜、製造生物炭(Biochar)。
其中,堆肥是利用有機化物品腐植化的過程,將其轉換成為肥料。例如,舊金山住宅和商業建築已經將近100%,且包含有機堆肥與廚餘的收集服務;自1997年起,該城市每年可收集到18萬7,500噸的城市綠葉和廚餘,並加工製成7萬噸的肥料,提供農場用於栽種葡萄、水果和堅果。
再者,種植樹木也是減碳最有效的方案。溫哥華計畫到2030年,針對城市周遭的森林和海岸生態區域,實施足夠的復育措施,使該城市在邁向2060年時,每年都能夠透過自然復育,減少1百萬噸碳污染量。
最後,把植物製成的生物炭(例如:將稻草、木頭,密閉燃燒後成為木炭),埋入土壤也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氣並改善土壤。斯德哥爾摩自2017年以來,即透過收集花園、院子的樹木樹葉廢物,將其轉製為生物炭,並出售給當地機關用於公園和公共場所,進一步用於草木等綠色植物。目前該城市計劃生產更多的生物炭,未來在滿載的情況下,將會有超過2萬5千噸的二氧化碳被隔離出來並被埋在地底。
決策方針五、增強社區治理機構減碳能力
CNCA研究個城市案例後也發現,各地的「社區」對於未來城市減碳計劃和執行項目,甚具重要影響力。報告指出,已經有更多城市願意提供社區更多的決策、監控能力以及問責機制。希望能透過結構性的途徑,增強社區減碳績效。由於社區可以藉由更廣泛、深入的方式與當地居民密切互動,所以減碳計劃更能準確地納入居民觀點,並兼顧當地利益與永續發展。
包括,西班牙巴塞隆納、英國布里斯托、瑞典斯德哥爾摩、澳洲雪梨、加拿大溫哥華等5個城市,正在啟動一項新的「奧斯陸碳預算」(Oslo’s Climate Budget)管理機制。這項機制是2017年挪威城市奧斯陸首度推出的氣候行動管理工具,由於具有諸多便利與助益,隨後陸續被其他城市所採用。這項工具將「碳預算」等同視為「市政預算」,予以審慎優先的規畫、執行、衡量、查驗與回報。
西班牙城市巴塞隆納,以及澳洲的雪梨和莫寧頓半島城市(Mornington Peninsula Shire),也不斷提高城市低碳與永續的標準,並在機關管理資產與採購商品、服務流程上,加強訂定綠色採購指南。
這份CNCA報告在結論中,特別鼓勵全球城市利用創新工具、採取新的法律機制、善用溝通途徑,以凝聚所有利害相關人的熱情與遠見,進一步透過多元的脫碳行動來擁抱「氣候正義」。這15個城市的氣候緊急計畫如同指引燈塔,可幫助其他城市找到對抗氣候變遷的最佳策略與方案,以擺脫氣候災難威脅。
核稿:倪上筑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How Communities Are Using The Climate Emergency to Make Big New Moves to Decarbonize Local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