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30 | 作者:Caroline Holme/編譯:CSRone 蔡孟儒

九成民眾願意改變 企業踩油門加速氣候行動

「沒有未來,何必上課」從2018年8月開始,年僅十六歲的瑞典女孩桑柏格(Greta Thunberg)在每週五都到瑞典議會前靜坐,抗議該國政府漠視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災難。而她對抗氣候變遷的宣言,更促成全球性的青年倡議活動,提醒各國盡早採取行動,不應將氣候變遷的責任留給尚未擁有投票權的孩童。

隨著氣候變遷所產生的問題愈發嚴重,全球動員推動氣候變遷的因應措施與管制已迫在眉睫。但我們該如何進行並達成目標呢?

公眾層面三項誘因:增進氣候變遷相關知識

IKEA與GlobalScan合作進行一項調查,針對14個國家中14,000受訪者進行訪問。調查結果顯示,即使氣候變遷的議題已廣為人知,但人們對其了解仍有限,除了不知氣候變遷已迫在眉睫,也不知該如何應對隨之而來的逆境。

該份研究也指出,近九成的受訪者願意以實際行動減緩氣候變遷的衝擊,且表示,若能知道具體改善方式,並得到相關協助、明白益處何在,他們願意更進一步付出。

在調查當中,有41%的受訪者不知減緩氣候變遷有哪些目標應達成;更有26%不知道落實的方法。顯示相關資訊的不足,成為人們為氣候變遷採取行動的最大阻礙。除了知識不足,更有受訪者沒有行動是因為「嫌麻煩」(22%),或是覺得環保事務需要花費太多成本(40%)。

而使人尚未採取行動的原因中,比例最高為:社會中的重要角色也沒有採取行動,因而降低人們行動的意願。另外,還有受訪者認為政府做得不夠(56%)、社會做得不夠(44%),以及其他大眾做得不夠(34%)。

以上調查結果表明,大眾針對環保的行動力較低,原因之一是對氣候變遷的觀念尚且不足。或許以下三項誘因可以推動大眾,讓他們做出實際的改變:

誘因一  對己有益:根據調查,若環保能有省錢的效果,將有41%的受訪者願意採取行動;若是有益於自己及家人健康,則37%的受訪者願做出改變。此外,若能讓生活更輕鬆,更有34%的受訪者願意;若減緩氣候變遷的行為很容易,則有15%的受訪者願意改變。

誘因二  提供作法:很多受訪者想知道減緩氣候變遷更為具體的作法(34%)。若他們見到政府、企業、個人所付出的努力,以及相關的案例,就能一起響應,做出相同的行動。

誘因三  創造更好的未來:人們若看到自己的行為會直接影響環境,將更有意願做出改變(40%)。另外,也有受訪者會為了子孫而改變(40%)。由此可見,締造更好的未來也能促使人們採取行動。

企業層面四種方式:啟動利害關係人共同參與

那麼,企業該如何邀請客戶採取更廣泛、影響力更大的作為,一同為氣候變遷努力呢?企業可透過四種方式,說服並鼓勵利害關係人一起加入減緩氣候變遷的行列。

方式一 平衡揭露正負影響:描繪受氣候變遷影響的未來,平衡的揭露負面影響,以及適應變遷帶來的良好的成果。

方式二 強調好處與效用:講述氣候行動為個人帶來的益處,例如省錢、健康與便利。

方式三 說明企業具體建議:提出具體建議,以及解釋將採取何種行動,並說明企業將如何支持。

方式四 營造企業集體參與感:建立有參與感的團體,讓每個人都有貢獻。

若企業能設立氣候承諾目標,並透明揭露進度,又能幫助客戶應對氣候變遷,就可與客戶鞏固關係,並建立長遠的信任。

與顧客與利害關係人確立長期的關係以後,從中促成資訊交流、溝通與合作,就能讓人有參與感而促使他們行動,也能鞏固彼此間的關係、加深信任。

企業能夠藉由更透明地應對氣候變遷的方式,與客戶建立更為牢固的長期信任關係。但根據2016年GlobalScan的調查,企業普遍在這方面仍有待進步。如果企業對氣候變遷無感、無所作為,將對社會造成負面示範作用,使大眾對此議題也不甚關心。

企業在號召大眾,響應氣候議題、採取行動因應變化的過程中,可以再次審視過往所設立的目標與承諾,同時將各方利害關係人都列入考量,在適應氣候的路上再接再厲。

 

註冊會員並免費訂閱《CSRone電子報》、建立個人永續書單、獲取更多永續新知!

資料來源:How can business help people to take action on climate change?
圖片來源:Bob Blob


延伸閱讀:
全球29個基金挹注40億美元採取氣候行動
巴黎協定難達標?歐盟與6國氣候行動大盤點

GRI Software And Tools Partner